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法斗争贯串于封建社会的全过程,并且一直影响到现在。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生、发展和衰落,各个时期的儒法斗争又有很不相同的内容。认真研究不同时期儒法斗争的具体内容,对于恰如其分地肯定法家人物的历史作用,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经验,深入批判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如何看待封建社会中后期法家人物的历史作用,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 一定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对于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法家及法家思想究竟如何估计,只有放在当时社会整个阶级斗争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才能认清它的性质,说明它的  相似文献   

2.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两千多年来阶级斗争和儒法两条路线斗争中,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无不打上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的烙印,一切封建主义文学家就其思想实质来分析,无不分别隶属于儒法两大阵营。李白在唐朝中期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中,以诗歌为武器,热情歌颂和赞扬要求进步、要求统一的法家路线和法家思想,大胆揭露和鞭挞坚持倒退、坚持分裂的儒家路线和孔孟之道,以鲜明的尊法反儒思想表明他是一位战斗的法家诗人。一千多年来,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反动文人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竭力颠倒和歪曲李白法家诗人的真正面目,拚命掩盖和抹杀李白诗歌中的批判锋芒,大肆宣扬李白是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代的儒法斗争,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斗争的实质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战胜腐朽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在政治上主张变革,提出并实践了一条革命的“法治”路线。这条路线是以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为理论基础的。《五蠹》是先秦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比较系统地阐述“法治”思想的重要著作。这篇著作用朴素的唯物辩证的观点,总结了儒法斗争的实践经验,继承并发挥了商鞅等法家的思想成果,从发展的观点,论述了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历史上,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不仅是政治、思想的斗争,而且还表现为军事的斗争。楚汉战争就是这样。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粉碎了赵高、胡亥奴隶主复辟政权,也推动了儒法斗争。项羽和刘邦之间所进行的楚汉战争,就是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推动下儒法两条路线的搏斗。斗争的结果是楚  相似文献   

5.
孔丘这个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把当时(奴隶社会)的劳动人民诬称为“小人”、“下愚”。事实证明,“小人”伟大,“下愚”聪明。因为正是这些被诬称为“小人”、“下愚”的奴隶们,创造了社会财富,不断地进行革命斗争,从而推动历史前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所谓“下愚”与“上智”的对立,反映了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孔丘说:“唯上智与下愚不栘”。“上智”,是指奴隶主阶级有他们所谓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儒法斗争史,也正是这样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因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来研究、评说儒法斗争史,就成为我们评法批儒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法。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坚定地站在战斗的无产阶级立场上,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  相似文献   

7.
今天讲从东汉末年到唐朝初期的儒法斗争。这期间,爆发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黄巾大起义以后,曹操、诸葛亮等法家人物登上政治舞台;隋末农民战争以后,又相继出现唐太宗和武则天这样有作为的政治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这个时期的农民战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弄清儒法斗争的阶级基础和实质,有助于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 (一) 东汉末年,豪强大地主集团控制着政权。他们把经过“白虎观会议”确定为“官学”的孔孟之道越捧越高。他们顽固推行尊儒反法路线的结果,使儒学泛滥,政治腐败,豪强割据,  相似文献   

8.
孔丘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胡说奴隶主压迫、剥削奴隶,剥削阶级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拉屎拉尿,是老天安排的;而奴隶和劳动人民受苦受难是命中注定的。这真是屎壳郎打喷嚏——满嘴喷粪。林彪也把自己看成是天生的“至贵”之人,当然的统治者,把我们广大工农群众看成和他们“有天壤之别”的下等人,理应受他们的统治。这实质上还是孔孟之道那一套反动的思想体系。我的亲身经历就是对孔丘和林彪的这种反动思想的无情批判。  相似文献   

9.
奴隶反抗的呼声不能抹杀——《伐檀》思想倾向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诗经》的研究上,有些同志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些看法主要是对以《伐檀》为代表的“变诗”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人曾引《伐檀》一诗来说明“暴富小人”(按:指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剥削形式,认为此诗“站在井田制立场来攻击新兴的封建制剥削”①,也有人认为“其作者显然非劳动人民”,而是“士一类的中小奴隶主”②。有的甚至说:《伐檀》不仅不是奴隶反抗的呼声,反而是“奴隶主贵族借隶农口气而杜撰出来的反动诗歌”,是“奴隶主贵族士大夫在向新兴地主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时炮制出来的反对革新、力主倒退复辟的毒草”③。总之,这些同志都认为《伐檀》的思想倾向代表了奴隶主,有的则明确提出是攻击新兴地主阶级的,因之也就将它的创作权归之于奴隶主。我们认为,这些同志的意见是不符合作品的实际和历史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10.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一书,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是一部新兴地主阶级生气勃勃的战斗宣言。他的“法治”理论曾经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反对复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代表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依据。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韩非的“法治”理论,总结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的经验教训,弄清楚新兴地主阶级为什么要对奴隶主阶级专政,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韩非生活的战国时代,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它比之春秋时期,有许多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表现得更加曲折,更加复杂。这种客观形势,对韩非“法治”理论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早在春秋末期,在奴隶起义的巨大力量推动下,新兴地主阶级夺权斗争就已经普遍  相似文献   

11.
奴隶解放是奴隶制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从军事、政治、经济、奴隶主个人情感及娱乐等方面探讨了奴隶制国家和奴隶主个人解放奴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儒家与法家的功利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儒家的功利思想趋向于价值性和伦理性,偏重于道德教化:法家的功利思想趋向于工具性和实用性,偏重于实践。由于儒法两家功利思想的趋向性与偏重不同,两家在功利思想的角度、内容以及求取功利的方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并由此对后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韩非(公元前二八○年——二三三年),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著作《韩非子》集中了先秦法家思想的优秀成果,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论述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思想政治路线,提出了一整套建立“法”、“术”、“势”相结合的地主阶级专政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度》篇  相似文献   

14.
今天讲的内容是就四个法家人物,谈谈战国到西汉时期儒法斗争的一个侧面。这四个人物是商鞅、秦始皇、刘邦和汉武帝。前后时间300年左右。第一个法家人物商鞅生于公元前380年左右。第四个法家人物汉武帝死于公元前87年。以这四个人物为线索,把这个时期儒法斗争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谈一下。 (一) 第一个讲商鞅。商鞅出生在公元前380年左右,死于公元前338年,活了四十多岁。从公元前380—338年究竟是什么时代?这个时代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呢?当时中  相似文献   

15.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王朝之后第二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鉴于泰王朝较快灭亡的历史教训,西汉统治者必须根据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总结、吸取秦王朝的统治经验,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询的八代国君(包括吕后),在一百五十多年之中所致力的就是这个任务。秦王朝的建立,是秦始皇实践了法家思想政治路线的结果。“汉承秦制”,说明西汉王朝的确立,同样在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贯彻执行了法家的思想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16.
是坚持国家统一,还是大搞分裂割据,这是贯穿于整个儒法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我国封建社会统一与分裂的历史现象,总结这一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儒法两家在历史上所起的不同作用。同时,对于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有帮助的。在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基本上是处于分裂状态的。这是由于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推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所造成的。分封制在商殷和西周时期,是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到了春秋中期以后,在奴隶起义的猛烈冲击下,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逐步瓦解了,天子的“王土”变成了个人的“私田”。  相似文献   

17.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法家一位杰出代表韩非,出生在韩国一个贵族家庭。韩非青年时代很爱读李悝、商鞅、申不害等法家前辈编著的“刑名法术”一类的书籍。他曾经和李斯同学,都是著名法家荀况的学生。韩非一生认真学习和研究法家思想,在和儒家的斗争中发展了“法治”理论,著有《韩非子》五十五篇,给新兴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作了理论准备,成为当时有名的尊法反儒的杰出战士。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韩昭王曾任申不害为相,用法术治理国家,使韩强盛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法两家路线斗争贯穿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深刻影响到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儒家路线鼓吹复古、倒退,鄙视劳动人民,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法家路线主张顺应历史潮流,坚持革新、进步,奖励农耕,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促使生产力的提高。当前,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的斗争中,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儒家的书,研究法家著作,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前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梦溪笔谈》是法家路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梁效、罗思鼎之流,借研究儒法斗争史为名,歪曲历史的罪状很多。借口研究王安石变法,以读《王荆公年谱考略》为名,歪曲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重要的一例。罗思鼎的《从王安石变法看儒法论战的演变》(载《红旗》1974年第二期)一文,荒谬地提出:围绕着王安石变法在统治阶级内部展开的斗争,“是封建社会中长期进行的儒法斗争的继续”,为他们把阶级斗争的历史歪曲为儒法斗争史制造历史依据。同时,  相似文献   

20.
李贽(公元一五二七—一六○二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他生活于十六世纪,正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这时的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的吋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连绵不断。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城市市民也开展了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在政治思想领域里,革新与守旧的斗争十分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使地主阶级内部产生分化,出现了一批要求革新的进步分子。李贽的思想,正是当时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反映。昼夜登陴抗海寇公元十四、五世纪,日本国内正当封建领主经济与政治的没落时期,商业资本和海外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