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苏合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苏合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7%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出5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3%以上。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超临界CO2萃取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两种方法提取到的当归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和含量分析。当归挥发油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藁本内酯。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当归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最高,可达60%,但挥发油收率只有1.9%;溶剂微波辅助萃取得到的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较低,为30%-50%,但挥发油收率有2.6%。4.4%。  相似文献   

3.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莪术挥发油萃取率大小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3个因素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5MPa,CO2流量30L/h,萃取率为8.44%;同时进行了水蒸气蒸馏,挥发油得率为2.31%。并对两种方法提取所得挥发油进行GC—MS成分分析,应用ABTS和FRAP法对两种方法提取莪术挥发组分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检测及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提取物的成分、得率不同,其抗氧化能力均强于水蒸汽法提取物。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生姜中萃取油精.重点是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姜精油与水汽蒸馏法提取姜精油的收率与品质,为生姜的深加工提供基础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比传统的水汽蒸馏法获得更多的姜精油,并能获得各种姜辣素.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乙醚超声萃取法提取皇帝柑果皮挥发油,并比较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皇帝柑果皮挥发油成分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采用超临界CO_2法提取的挥发油得率为0.75%,被鉴定的成分有28种, D-柠檬烯含量为45.24%;乙醚超声法提取的挥发油得率为0.69%,被鉴定的成分有24种, D-柠檬烯含量为37.73%.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皇帝柑果皮挥发油既有相同成分也有不同成分,但含量上存在较明显的区别.超临界CO_2萃取法较乙醚超声萃取法挥发油的出油率更高,鉴别出的成分更全面,有效成分含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油溶性成分的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原料粒径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比较.萃取桂枝中挥发油的最佳超临界条件:压力为15 MPa、温度温度为35℃、分离温度为40℃、分离压力为4.2 MPa、萃取时间4 h、原料粒径18目.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挥发油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桂枝中油溶性成分的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原料粒径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比较.萃取桂枝中挥发油的最佳超临界条件:压力为15 MPa、温度温度为35℃、分离温度为40℃、分离压力为4.2 MPa、萃取时间4 h、原料粒径18目.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较:挥发油收率及纯度均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GC-MS法分析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进行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共分离出66个峰,用GC-MS法从中共鉴定了3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以上。以归一化法计算了各个峰的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多是烯类。  相似文献   

9.
首次采用微波萃取法、水蒸汽蒸馏法从中药黄藤的根茎中提取得到挥发油,并与文献中溶剂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对比,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的选择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黔产干姜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采用纸片法研究干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并用试管法测定了最低抑菌浓度.从超临界提取的黔产干姜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4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姜烯(45.52%),β-倍半水芹烯(15.55%),α-法呢烯(9.79%),β-甜没药烯(6.21%),A-姜黄烯(5.01%),姜酮(3.13%);干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经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50μL/L.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得到了每种方法的最佳萃取条件,并比较了多种萃取广藿香挥发油的方法,结果为超临界CO2 萃取比超声辅助萃取和其他萃取方法无论在提取率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具有突出的优点,SFE 萃取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MP,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40℃,装料率70%.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特性和萃取的原理,超临界流体在植物有效成分如植物精油、植物色素和中药有效成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杏仁油提取的各种工艺方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仁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植物基础油,基础油和精油一起应用于芳香疗法中。大多数的植物精油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无法直接被人体吸收,只有在基础油中稀释后才能使用。基础油是在低温条件下制取的,温度不高于60℃,这就使得油脂中的矿物质、维生素以及脂肪酸等保存良好,具有优越的滋润滋养特质。本文利用杏仁提取杏仁油,主要综述了水代法、水酶法、冷压榨法、浸出法、超临界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主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黄瑞香干燥叶片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黄瑞香干燥叶片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和鉴定,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68个峰,并确认了这68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99.51%.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化学成分主要为:3-己烯-1-醇、顺式-α,α,5-三甲基-5-四氢呋喃-2甲醇、天然壬醛、十六烷、二噻吩乙酸,3-三癸酯、柏木脑、2-乙氧基丁烷、β-紫罗酮、1-乙氧基丙烷、苯乙醛、6,10-二甲基-5,9-十一双烯-2-酮、十五烷、(2R,3R)-(-)2,3-丁二醇、杜松烯、六氢合金欢丙酮、(E)-呋喃基芳樟醇氧化物,以上十六种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量的66.78%.利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山胡椒挥发油对7种常见食源性污染菌的抑菌作用,并探讨加热处理对水蒸汽蒸馏法所得挥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所得挥发油对6种污染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且加热处理对水蒸汽蒸馏法所得黄瑞香干燥叶片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Syzygium campanulatum Korth is a plant, which is a rich source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especially flavanones, chalcone, and triterpenoids). In our present study, three conventional solvent extraction (CSE) techniques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techniques were performed to achieve a maximum recovery of two flavanones, chalcone, and two triterpenoids from S. campanulatum leaves. Furthermore, a Box-Behnken design was constructed for the SFE technique using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particle size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yields of crude extract, individual and total secondary metabolite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e CSE procedure, twenty extracts were produced using ten different solvents and three techniques (maceration, soxhletion, and reflux). An enriched extract of f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 was collected using n-hexane:methanol (1:1) soxhletion. Using food-grade ethanol as a modifier, the SFE methods produced a higher recovery (25.5%?84.9%) of selected secondary metabolites as compared to the CSE techniques (0.92%?66.00%).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萃取原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SFE溶剂萃取精油、油脂和色素及作为化学反应介质在日用化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荔枝核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的萃取率为5.47%,GC—MS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为甾醇类、萜类、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脂肪酸酯、芳香醇,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38.8%,26.4%,8.60%,7.54%,8.44%,6.11%.和无夹带剂相比,夹带剂无水乙醇可以提高荔枝核的超临界萃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