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负担过重这把火越烧越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这把火上"添了柴"。综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三大误区:一是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现在的家长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总是以文化成绩去评价学校、教师和孩子。家长们不仅介意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很关注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积极地给孩子排名次,将教师分好坏,给学校定位次,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教师、学校的压力。二是一味增加孩子的家庭作业。许多家长不加选择地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有些家长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并不了解知识体系,只是一味地布置孩子做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身心负担。三是过分注重孩子的课外家教。家长们是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发展孩子的智力,想方设法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提供最优越的学习环境,希望他们学习拔尖、成绩优异,然而许多孩子的表现却不尽人意。笔者认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各种条件,重要的是从“导”字入手。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孩子一到学校,其安全责任就落到了学校和教师的身上。孩子一旦在学校受伤,遇到通情达理的家长还好商量,遇到难缠的家长,那真是一个头两个大。特别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  相似文献   

4.
<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于是"家庭教育"自然成了教育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  相似文献   

5.
眼看高三过半,孩子的成绩依然起色不大,测验成绩不佳,想到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不少家长不淡定了:对孩子的风吹草动关注异常;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唠叨不休;借故对其他人发睥气;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心事重重,整天顶着一张"高考脸"……这些都是高考引发的家长焦虑。家长的焦虑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负担,影响高考备考,这是考生和家长不愿看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现在,大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子女的教育作为家庭的头等大事,往往不惜代价。于是,给孩子请家教就迅速升温,并越来越热。那么,在同学、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家教这个“宝葫芦”到底灵不灵呢?家长:请总比不请好家长张蕾:我家要是例外,岂不是对不起儿子?请总比不请好,不请不放心啊!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心愿。家长卢立:家教,挺好的。请了一段时间的家教后,孩子成绩有进步。现在学校里竞争那么激烈,做家长的只能设法让孩子不落后。家长王小伟:虽然知道孩子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也不希望孩子太…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学校和社会对考试过分关注,主要是考试具有评价、衡量和选拔的功能。家长喜欢根据考试的得分评判孩子学习的好坏;学校惯于根据统考的成绩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考试成了社会看待学生学业、观察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效益的唯一"窗口";考试成了学校评估教师工作、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标尺。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成绩不好还不让说",这些抱怨反映出家长面临难以读懂孩子、难以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困境。为了能够读懂孩子,我认为家庭和学校双方需联合起来做出以下努力:一、做孩子成长的知心人家长和教师都希望让每一个孩子做最优秀的自己。学特长、请  相似文献   

9.
朱守强 《考试周刊》2010,(44):222-222
“减负”是非常热门的话题。也是令许多家长费解的议题。家长想让孩子更加刻苦地学习,甚至希望孩子一天到晚忙于学习以有利于更快地提高成绩。而教师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更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客观地分析了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现状,理性地分析了家长、学校、教师的困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吴剑 《中华家教》2012,(1):20-21
当前,许多家长利用星期六、星期天、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把请教师给孩子补课。或让孩子参加补习班学习,看成是孩子学好功课的灵丹妙药,提高学习成绩的万能手段。特别是对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很多家长认为更应抓紧时间补课,哪门功课不好就补哪门功课,甚至要全面给予补习。  相似文献   

11.
<正>当教师的,想必对"挑剔"这个词语不陌生,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稍有点儿疏忽,就可能被挑剔的家长"将了军"。面对挑剔的家长,只有找准挑剔的根源,才能减少甚至消除挑剔。一、挑剔源于观念不一样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关注,许多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些观点有正确的,也有片面的,比如有的家长就是希望自己孩子的成绩优秀,至于其他都是可以忽略的。面对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教师就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  相似文献   

12.
李芳 《教育探索》2001,(4):31-32
一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倍加关心和爱护,这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但同时也容易走进以下误区:(一)重智轻德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的学习表现及成绩常常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家长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孩子学习好,一些家长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找好学校,找好班级;有的家长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从牙缝里也要省出些钱给孩子买钢琴或让孩子学绘画。家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  相似文献   

13.
一切教育执行切入点都在于"攻心为上"。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身心比任何成绩和成功都更重要,这也是给孩子生命成长最优质礼物。是师者"得生心者,得师道也"。1鼓励孩子相信自己1.1赏识优点,唤醒孩子潜意识的自信知识型的家长,很有先见之明,给予孩子赏识教育和建设性的建议。乡村家庭教育意识薄弱,一些家长忙于工作。许多孩子的心理是否处于健康是不被关注的,更不用说被生活所累的家  相似文献   

14.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经常能听到教师们抱怨:"现在孩子真难教,家长是怎么管的?"也会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成绩差,老师到底是怎么教的?"于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带着本该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奔波于各种辅导班。现在的教育怎么了?大家为何如此焦躁,我们的教育何为?其实,溯本求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想办好教育,我们就要促使教育与外部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达到最优化,营造"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家长的作用,如有的学校让家长定期评议教师,有的学校让家长为孩子选教师,更多的学校则是对家长的意见由原来的漠然视之变为现在的高度重视,真正做到了"闻者足戒,言者无罪".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解决了学校管理长期以来解决不了的痼疾,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那么作为学校领导如何动员家长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呢?  相似文献   

16.
<正>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众多合力予以支持,其中家长的教育不可或缺,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形成的教育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孩子,请家长和孩子同步发展,那么,就从这"五把"钥匙开始吧。一、"把"要求放低把你的要求放低到能看清你孩子的程度。现在很多  相似文献   

17.
正"城中村"的孩子成长环境比较复杂,家长的文化层次、思想观念也千差万别。学校在指导和协调"城中村"家庭教育方面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近年来,我校在家校结合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1.让互访成为沟通了解的重要渠道。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  相似文献   

18.
松林 《家长》2008,(5):24-24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给孩子贴上诸如"坏孩子"之类的不良标签。我们想过没有,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前不久有则消息说,乌鲁木齐市二十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自发照顾一个流浪儿童,这让这些孩子的家长的心灵在震撼之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已成为教育系统工程的三大支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作为家长 ,本应树立起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可是 ,现在的家庭教育却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味迁就、娇宠 ;有的一叶障目、重智轻德 ;有的态度粗暴、方法简单 ;有的违背规律、拔苗助长 ;有的认为孩子交给学校了 ,学好学坏是学校和教师的事。面对正在实施的“减负”工作 ,有些家长则担心 ,这样“减负” ,会不会降低了对孩子的学习要求 ?孩子一旦放松了学习 ,是否就会变得贪玩了 ?于是 ,一些家长又给孩子“增负” ,给他们布置了一大堆“作业”。所…  相似文献   

20.
现在学校和社会对考试过分关注,主要是考试具有评价、衡量和选拔的功能.家长喜欢根据考试的得分评判孩子学习的好坏;学校惯于根据统考的成绩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考试成了社会看待学生学业、观察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效益的唯一“窗口”;考试成了学校评估教师工作、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