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国太极拳协会不仅在一般社会民众中推广太极拳,还到僧伽大学中传授。他们认为,韩国的佛教信徒占韩国民众的三分之一,僧伽习练太极拳必将吸引佛教信仰者参与到太极拳锻炼队伍中来。图为来自韩国东鹤寺、清严寺僧伽大学的60名僧伽学员表演8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2.
周瑞萍 《精武》2009,(5):12-13
跟冷先锋师傅学习陈式太极拳及国家竞赛套路不觉已有一年了,早在2005年的夏天,一次大型的太极拳观摩表演中,他的徒弟们在表演太极拳(陈式56式竞赛套路,当时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套路,只知道是太极拳,是后来学习才知道的),是一项集体表演,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把一套太极拳表演得淋漓尽致,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相似文献   

3.
青武宣 《精武》2009,(12):58-58
为了贯彻落实第四届中国·哈尔滨韩国周“友谊、交流、合作、发展”的主题,为了促进中韩两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与普及,2009年10月22日,由哈尔滨市体育局、哈尔滨市体育总会主办,哈尔滨太极拳协会、哈尔滨市三精太极拳俱乐部承办的“三精制药杯”哈尔滨太极拳集体项目比赛在哈尔滨市人民体育馆进行了激烈的比赛。  相似文献   

4.
谭大江 《武当》2005,(1):64-66
韩国的深秋,是一个枫叶红透的时节,城市里高楼大厦紫红点缀,山野上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伴着这种殷实、洒脱和热情,2004年10月底韩国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在韩国美丽的南部省(全罗北道)会全州市举行。  相似文献   

5.
2001年3月23日傍晚,我们荣幸地接到通知,当晚要参加一次特殊的表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总工会主席、纪检委书记尉健行同志在海南省三亚市视察工作。22日晚,他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关于在三亚举行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的消息及太极拳名家表演的报道之后,提出再看看太极拳的表演。为此,在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三人代表我国武术太极拳界的名家精英,参加了此次具有重大和深远影响的表演活动。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17日,来自国内外的三百多名太极拳爱好者会聚河南郑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 这次大赛,是由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办,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承办的。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张振河、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婕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在简短的开幕式和武术表演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传统陈式太极剑,以及太极推手等项目的比赛。这些参赛选手中,有七八岁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7.
第一届国际太极拳邀请赛、第五届中日太极拳交流比赛大会于1993年12月4日至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 来自美国、日本、比利时、印尼、中国台北、韩国、菲律宾、新加坡、加拿大及东道主中国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国际太极拳邀赛。日本代表团还另派了70多人参加开幕式的集体24式太极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在韩国六大城市的普及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文化内涵丰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创造力,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符号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近十年多来太极拳加快了向世界传播的步伐,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体育文化现象.但是由于受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以及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所持有的不同的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太极拳在世界各国的开展便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中韩两国地理邻近,文化相同,历史渊源较深.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后,随着两国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的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大家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近年来随着韩中两国交流的增加,太极拳爱好者越来越多,促使韩国民众对太极拳运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时间:2001年3月 22~26日 地点:海南省三亚市 报名截止日期:第一次报名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第二次报名截止到2001年2月 15 日 一、表彰为世界太极拳做出贡献的集体、个人(“太极拳杰出贡献奖”“太极拳推广奖”) 二、太极拳交流、竞赛与评比 (一)各流派的太极拳演示交流与比赛。包括规定套路及各流派传统和自选套路。 (二)大场面的集体演示。由全国各省市代表队、太极拳发源地代表队和知名武馆以及世界各国的武术组织参加。 (三)来自世界各国的太极拳爱好者个人表演。 (四)太极拳名家演示。 三、学…  相似文献   

10.
舞台以表演艺术为主导,而表演的核心就是动作。舞台上的表演是夸张的,竞技太极拳中的指定难度正是迎合了这样一种夸张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其欣赏价值,还给观众留下一种优美而又惊险的视觉刺激,同时也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竞技太极拳运用了舞台艺术中的灯光、音乐、服装、动作设计和背景幕来提高其表演效果,也是套路结构的一种升华。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0月1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万人太极拳表演。主题:纪念邓小平同志“太极拳好”题词20周年,庆祝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中国武术协会主办。迄时为止参加人数最多的太极拳表演。2001年3月25日,三亚大东海。万人中外太极拳爱好者集体晨练。主题:迎朝阳,申奥运。中国武术协会主办。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国内各地共3300多名正式代表和三亚市民参加。2001年12月2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跑马地游乐场。万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2006,(7):29-29
5月20日上午,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在焦作市东方红广场举行太极拳大型表演,来自全市33个太极拳辅导站(点)的近千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这次表演赛,市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市政协副主席穆玉华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13.
李峻 《武当》2013,(9):64-64
7月27日,第四届国际健康太极拳暨传统武术交流大会在韩国首尔KBS88体育馆隆重举行,近四百名中韩等国武术爱好者参加了比赛。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2006,(1):T0001-T0001
1949年5月出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十大文化元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成 《中华武术》2001,(3):50-5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许多人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仅直接受益于她的健身功能,而且注意体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研究逐渐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尤其在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已逐渐成为一个文化热点。易何看待太极拳的文化属性?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太极拳研究专家余功保先生。余功保先生是世界上第一本太极拳辞典的作者。  相似文献   

16.
海燕 《中华武术》2000,(2):14-14
由孝感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体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赵堡太极拳万人表演赛在孝感老体育场举行。孝感体育场上空彩球飘扬,锦旗招展,一派喜庆景象。 伴随着优美的乐曲,赵堡太极拳集体表演正式开始。放眼望去,是由十几个单位组织的阵容庞大的方阵队伍,参加表演的有年迈的老人,有上学的儿童,虽然年龄差异大,但他们表演的太极套路是那么娴熟优美,时而动如抽丝,时而快如闪电,如长江、黄河之水绵绵不绝,把我中华古老的传统太极拳表演的绝妙无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声。接着是各个参赛队伍比赛,队员们动作一致,整齐大方,一个个是那么…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太极拳表演,还是太极拳习练,都普遍使用乐曲来进行配乐演练。现代的太极拳运动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太极拳音乐现象的出现,赋予太极拳运动以新的形式和内容,演练者的动作和音乐和谐统一,就会提高演练的质量和健身、艺术效果,使自己心情舒畅,给人以美的享受。笔者在此谈一下对太极拳音乐现象一些粗浅的体会、思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心养性的体育形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近些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实验法、数据统计法证实太极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效果,指出太极拳的“健心”功效在“人际关系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太极拳强调了人练习的原因,故建议集体进行太极拳练习。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太极拳集体项目竞赛中伴奏音乐的编排进行了探讨,使太极拳运动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研究认为:太极拳集体项目的音乐编排应根据太极拳不同流派选择音乐,根据音乐风格编排动作,以及对音乐的选编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武当》2013,(6):28-28
据《中国周刊》第4期报道,2011年,在北京的一个活动现场,数十位企业家登台,集体表演了一个节目——太极拳。他们中有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裕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俊豪、江苏五星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汪建国等。据阿里的员工们讲,马云在全体员工会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