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多评价指标,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流大学的水平.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是以学生为本,以造就一流人才为己任,而一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学生工作.所以,一流大学应该有一流的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2.
创办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我们缺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研究生教育,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要创办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我们缺什么? 一流大学是能够吸引一流师资、一流生源,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科研成果的大学。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教委直属院校,南开大学明确而坚定地提出了争进国家“211工程”,继而在下个世纪初把南开大学建设成为在学术水平上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宏伟目标。建设一流大学是为了培养一流人才,因此,我们可以作一个简单的推理:为了培养一流人才,必须创办一流大学;为了创办一流大学,除了教育主体——一流教师及相应的教学、科  相似文献   

4.
"一流本科教育"是指向一流人才培养的概念,厘清"一流本科教育"概念对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分析,我国一流本科教育存在"缺乏对育人使命的守持理性""人才培养目标不高且缺乏操作性""培养模式单一落后""创新文化氛围淡薄"等问题。改革一流本科教育的重点与方向是:"立德树人:回归人才培养使命的坚守""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发展优先: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国高校要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人才。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创造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6.
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与浙江大学的创建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流人才的培养地,是一流科研成果的诞生地,是一流科技产业的孵化地,是一流对外文化教育与科技交流的聚集地和辐射地。浙江大学正采取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构建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教学新体系、科研新体系、生态校园新体系、社会服务新体系和师资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一流大学的内涵发展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的加快,如何正确审视高等学校科研、教学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把一流人才的培养与一流大学的内涵建设统合起来,成为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一环。作者从一流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办学理念和特色、人才培养的文化底蕴、名师文化、追求卓越的培养思路等五个方面,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文化和人才培养经验,分析了一流大学的内涵发展对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弄清楚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与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缺乏自治权,教育行政化严重;大学没有学术自由,学术水平极其低下;缺乏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不出世界一流人才;缺乏世界一流的大学管理制度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时代一流大学内涵何为,需要多维审视:从哲学角度出发,"四因论"视角下世界一流大学的"目的因"即社会贡献最为重要;从时间角度出发,历史视角下世界一流大学概念与内涵更为清晰丰富,愈加注重发掘中国特色;从现实角度出发,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的全球视角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背景的中国视角下的世界一流大学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领域结合更为紧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各维度统一指向:新时代一流大学应是能够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促进社会发展、引领文化方向、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学。  相似文献   

10.
<正>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流本科和一流本科教学,是内涵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归根结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具标志性的内容就是要培养一流人才。因此,培养一流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新时代内涵式发展的最核心的标准。培养一流人才,基础和核心是一流本科。要办好一流  相似文献   

11.
党和国家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而事实上这类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为此,本文对世界一流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提供借鉴。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大学参与教师教育表现出历史经验的丰富性、教育目标的卓越性、教育研究的突破性、人才培养的特色性、参与范围的全球性等特征。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该结合基础教育转型、教师教育与教育学科发展需求以及大学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参与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2.
创新学科布局 规范院系设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我国名牌大学纷纷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努力向学科布局综合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名牌大学的学科综合化程度还不高,学院设置大多数以一级学科为基础(59%),按学科大类设置的学院仅占31%左右;相比之下,30所世界著名大学的学院中81%按学科大类设置。同时,我国实行本科专业目录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各自独立运行的模式,存在名称差异大、代码不统一、学科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等现象。为加快我国名牌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我们借鉴美国学科专业目录(CIP)设置及世界著名大学学院设置的经验,提出如下建议:国家制订统一的学科专业目录,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科门类,规范一级学科设置、淡化二级学科,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预留发展空间;名牌大学整合院系体制,减少学院数量,提高学院设置的学科层次,按学科大类或学科群设置学院。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治校理念.美国一流大学占世界一流大学的比例很大.以美国一流大学康奈尔大学为例来探讨美国一流大学的治校理念,探究其历史文化背景,反思西方高等教育的本质,以期对我国高等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摇篮等方面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名牌大学各大学科领域的世界排名和学术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大陆部分名牌大学的理科和工科的科研产出规模虽然较大,但其中高质量论文的比例较低,同时缺乏国际级学术大师和重大原创成果;生命学科和医药学科相比世界上的高水平大学还处在起步阶段;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较低。为此,我们建议理性看待我国名牌大学及其学科领域现阶段所处的国际地位;坚定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领域的信念,继续加大对若干所名牌大学的重点投入;明确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尽快实现由数量积累到质量提高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背景、路径选择和相关经验,对"双一流"高校继续教育改革的目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其成为继续教育领域的行业引领者、课程设计者、服务提供者和价值创造者的定位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高校继续教育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学员提供服务的使命,以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继续教育的愿景等都开展了探讨。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要点是转型、提质、升级,开展智慧教育与混合式教学,设计终身学习价值链,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完善继续教育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plains why there are so few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MENA) region today. It first summarises the systemic exogenous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facing all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and the impact of thes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higher education sectors in recent times. Then, with reference to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and Webometrics rankings of the world’s leading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describes several endogenous explanations for the absence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the 19 countries of the MENA region. These include the lack of strategic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e absence of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on the free expression of ideas in all MENA universities; the failur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 to encourage, monitor and reward high-quality and high-impact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humanities and the liberal arts; and the anti-scientific mind-sets of local ruling political elites, many Islamic theologians, and those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versight and administr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exploratory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then describ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explaining why it is highly unlikely that the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of countries in the MENA region will initiate the institutional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that would be required to build world-class research-teaching universities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2005-2015年,台湾大学入选台湾地区“迈向顶尖大学(一流大学)计划”两期。通过对台湾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行动与效果进行个案分析,发现台湾大学创建一流大学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纵向比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大学排行榜的相对位置却呈现下降的趋势,与预期目标形成反差。台湾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个案解构说明:“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有效地集聚资源促进大学综合水平快速提升;但对排行榜的相对位置变化要有理性的看待,排行榜只是“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的参考,不能以排行榜位置变化作为“一流大学”建设成效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允许高校保留自身特色并不断地自我超越,这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评价理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rgument for re-reading Jean Baudrillard’s ideas considering their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contemporary debates about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apply Baudrillard’s ideas, China’s commit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s presented as a case study. Radical thinking, as understood by Baudrillard, relies on ambivalence and fascination – instead of critique – and seeks to push a logic to its limits rather than opposing it. Critiques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have not stopped the totalizing effects of rankings and world-class status seeking; on the contrary, these phenomena and their effects continue to accelerate. A non-deterministic approach to thinking is set into motion around the paroxystic state that prevails in the pursuit of ‘world-class’ status among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9.
傅经章 《成人教育》2011,31(7):60-61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面临诸多严峻挑战,转型发展势在必行。重点大学应发挥自身优势,明确思路、统筹规划,由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非学历继续教育为主转变,率先实现转型发展,为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术生态的视角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就是研究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生态特征,主要包括卓越的学术人、顶尖的学科群、和谐创新的学术环境等七个方面。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生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将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