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根说过:"只有从自然中了解自然。"自然角就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是孩子"亲近自然,乐意探究"的地方。我园各班级在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发现的问题,谈谈创设自然角的小妙招。使用小妙招,巧设自然角。不断探索和尝试,让自然角成为孩子"亲近自然,乐于探究"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2.
虽然"设计"一词是个泊来的词汇,但我们拥有灿烂的五千年的造物文化.通过对古人设计方法的研究发现,古人在设计中更注重对自然的尊重,他们从自然中汲取设计灵感.这种设计思想对我们现在甚至未来的设计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的设计方法体现的"自然",同样符合现代设计方法的发展,从工艺美术运动到19世纪的波普风格,任何一种设计方法都是要力争解决设计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从适合到不适合,设计方法在朝着一个逐渐趋于自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书讯     
《青海科技》2013,(1):94
我们的幸福人生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及其未来发展潜力,都须臾不可离开自然的基础。自然保护区是仅存无多的代表自然价值高度的地理空间,但在为自然的保护和为人的利用的矛盾冲突中,也常有困惑甚至危机重重。据此,书中主要讨论了自然保护区的历史使命和生存战略问题,试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及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等广泛领域的密切联系,揭示自然保护区以"自然为本"的本质和"以人为本"社会中"人"  相似文献   

4.
《青海科技》2012,(6):14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即使在平时偶尔谈起"美丽中国",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关注。但是,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字字珠玑的十八大报告中,通过总书记之口说出这一词汇,"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思、令人惊喜。"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  相似文献   

5.
聂影 《知识窗》2012,(9X):17-18
<正>在学习英语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使用合理的记忆单词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记忆单词,笔者尝试在教学单词时渗透自然拼读法,让学生根据读音记忆单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自然拼读法的教学方法自然拼读法,又称"Phonics",是指通过学习26个字母及字母  相似文献   

6.
自然水体的净化处理方法(专利申请号:200710135297.2),刘文杰发明. 本发明专利属生态环保领域,它提供了一种净化景观水、城区河道、天然和人工湖泊等自然水体的"直接净化生物修复处理方法".本发明应用了多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无需将污染的自然水体进行"异化处理",而是要在水体内直接净化和生物修复,它突破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科学、实用、经济、长效地解决了治理自然水体的问题,最终达到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和生态属性,达到"还水于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都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双重遮蔽.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自然成为真正的自然,人与自然得以双重显现,就必须从传统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从"中心论"到"和谐共生论"的范式转变!"和谐共生论"着眼于共生理念、可持续理念、多元主体互动式交往理念和多元文明对话理念的有机融合,只有这四大理念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促成"人"与"自然"的显现,也才能真正解决当代人与自然的双重遮蔽在五层关系层面所表现出来的五重危机.  相似文献   

8.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爱探究,如何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自然角环境创设,激发幼儿在自然角环境中的学习和探究,是幼教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思考的内容。本文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坚持在自然角环境创设和活动开展中落实生活化教育思想,让自然角成为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的绿色乐园。  相似文献   

9.
城市和自然关系可划分为"城乡混沌"的"田园自然"、"城乡分离"的"工具自然"和"城乡统一"的"和谐自然"三阶段。前资本主义时期城市和自然矛盾尚未明显表露出来,处于田园牧歌式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和自然矛盾激化,关系断裂;共产主义社会消灭私有制,对社会进行改造,最终将实现城市和自然关系在矛盾中的统一。以史为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实现新型城镇化时,我们必须坚持协调城市和自然关系,走一条生态化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入学习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以及《指南》等,我们在创设自然角时,倡导"远观有景、近听有声",让孩子们在创设、观察自然角的过程中敢于提问、勇于探究……自然角的科学探究特色也慢慢凸显。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学者博韦的樊尚在百科全书著作《自然之镜》中整理了13世纪以前关于动植物等自然物的文本知识,并在中世纪罕见地提出了"自然史"(historia naturalis)一词作为自己著作的内容。"自然史"的"自然"是12世纪欧洲"自然的发现"的后果,标志着一个纯外在性的领域;"史"则是通过叙事(narratio)为这种脱离于人类的外在性赋予意义的回应策略。  相似文献   

12.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那么绘画中可视的"形"与可感的"意"自然成为绘画艺术关注的焦点.因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角度之不同,导致中西绘画在"形"与"意"的关系把握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中国人是先"理性"后"自然",而西方人是由"自然"而"理性",因此,在中国产生了以传统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形式,追求"形意相生"的"意象美";而西方则形成了以传统油画为代表的绘画体系,追求"形意相融"的"真切美".本文试从感性与理性角度,将传统水墨画与传统油画之绘画观念、绘画形式及工具材料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利于中、西绘画艺术更好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无火煮鸡蛋     
正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美好的清晨自然要从一份营养美味的早餐开始,制作简单的煮鸡蛋自然是早餐的不二选择。新鲜鸡蛋在锅中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相似文献   

14.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科技资源是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和物质保障,实现自然科技资源的有效共享,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切克兰德的软系统工程方法,即运用调查、学习、比较[1],通过调研国内外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模式的现状,分析影响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的几点因素,根据双边市场理论,最终提出"以核促建,集成增值"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5.
"自主性游戏"又称自发游戏,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由幼儿自己发起组织的游戏活动。本文首先介绍了自主性游戏的价值,指出了幼儿自主性游戏组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也越发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健康问题,"自然"也随之成为了"健康"的代名词。以符号学的角度分别从自然材料、肌理、图形、色彩、形态等方面,具体阐述自然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从自然元素中挖掘出最原始的切入点,从自然的本质出发,展现其独特的的结构和生命力,使设计更加淳朴富有精神韵味,以其丰富的艺术性与创新性来迎合市场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建构"到"科学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末,科学的社会建构转向了科学的后实证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建构主义者以社会轴来取代科学哲学家的自然轴,结果是在面对"反身性难题"的同时,又陷入"方法论恐惧"。在后实证的研究中,自然与社会的二分状态已经消除,它不再寻求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而是探索科学实践过程中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与人类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博弈过程,从而消除了上述的"方法论恐惧"。在更为深层的意义上,这种后实证研究是向辩证的科学观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8.
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成为一个良好的引导者,为学生"探究"导航,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技术异化与环境变迁:概念、关系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蓓  肖军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258-260
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手段、方法、经验和工艺的整体,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反自然的性质。技术的这种属性决定了它必然会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而且技术力量越强大,对自然的干扰破坏能力就越强,生态环境的变迁也就越剧烈。消解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自觉的社会选择"去弱化技术异化的程度,缓解技术应用自发的、反自然的趋势。具体对策包括:确立人与自然平等的世界观以及发展绿色、低熵的生态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柴里煤矿厚煤层23下306综采面火区概况介绍及自然发火原因分析,找出了23306一分层停采线为自然发火区域,采用"调、喷、注、测"综合治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可为相似矿井提供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