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此乃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如从字面理解,可能会以为杜康这个人幽默风趣、善解人意,能消解别人的烦恼,当然,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为诗中的“杜康”不是指人,而是指酒。杜康是我国相传最早会酿酒的人,因此曹操用他来作“酒”的代名词。这种代字手法在古诗中出现得较为频繁,如果弄不清楚,会对我们学习古诗造成困难,就以酒的代字为例,李白、杜甫、苏轼等都在诗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典诗文中,酒的称谓很多,古代文人墨客那颇具文采的艺术加工,使酒的称谓显得多姿多彩。现试从古代诗文中把酒的代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以飨读者。一、以人名代称相传最早造酒的人叫杜康,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秫酒。少康,杜康  相似文献   

3.
酒品·酒礼     
酒有它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祖宗。明人冯时化著《酒史》,曰:“酒自仪狄、杜康始。”主要指明了酒在传说中的创制功臣,把仪、杜两位古人奉为酒的始祖。酒的生产应该很早,早在汉代就有“酒榷”之说。《黄帝内经·素问》云:“以酒为浆。”———说明酒的历史特别悠久。至于《吕氏春秋》和《战国策》等著作,则已明确地说酒于夏禹时期就被酿制了。  相似文献   

4.
话酒人生     
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它谱写了酒的神话;有一群性情中人,他们酿就了酒之灵性。倾听着传说中不老的音律,"酒"之醇香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而又善良的炎黄子孙。悠悠岁月,历史长河,那一份浓浓的醇香随着时间的沉淀愈积愈浓。"杜康",是中国古人给酒镶上的第一个美称。早在中国的夏朝,民间就流  相似文献   

5.
传说东晋杜康开了一个酒店。以饮酒闻名天下的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后边笑边走进酒店,谁料,刚三杯下肚,刘伶就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了,他跌跌撞撞地回家去,真的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告诉他说,刘伶巳死。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哭嚷着要状告杜康。从此,杜康酒之名也被传扬开了。  相似文献   

6.
杜康——传说酒是杜康发明的,故以“杜康”指代酒。曹操《短歌行》诗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流霞、霞液——传说项曼都好仙学道,后随仙人上天,饮流霞一杯,数日不饥。事见王充《论衡·道虚》。后人以“流霞”“霞液”指美酒。庾信《卫王赠桑落酒答奉》  相似文献   

7.
传说东晋杜康开了一个酒店。以饮酒闻名天下的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后边笑边走进酒店,谁料,刚三杯下肚,刘伶就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了,他跌跌撞撞地回家去,真的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告诉他  相似文献   

8.
炎夫 《初中生》2013,(12):14-15
<正>悦读提示:一个人若被冠上"圣"字,则说明此人一定在某一方面超级了不起。这种级别的荣誉,可不是只要优秀就能享有的。来,猜猜那些获封"圣"的人都是谁。啥,"齐天大圣"也是一个?算你狠。"酒圣"杜康少康是夏朝第五位国君,姒姓,夏王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微山一带)人。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少康又名杜康,是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看来,这杜康是不折不扣的忘忧水啊。"文圣"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孔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从传说中的杜康造酒至今有两三千年的酒文化。欢聚离不了酒,离别少不了酒,农人离不了酒,商人离不了酒,诗人更是对酒情有独钟,李白斗酒诗百篇,是酒成就了一代诗坛奇才——李白,是酒让他飘飘欲仙——诗仙。李白与酒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酒圣 杜康:传说酿酒的发明者。《说文解字》称:“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文圣 孔子(前551—前479年):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尊其为“圣人”。字仲尼,鲁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遭家难,迁居鲁国。父叔梁纥早死,少贫,做过乘田  相似文献   

11.
酒的霸气     
酒,为何而生,生于何处,现在已无法考证。有的人说是古代神农氏酿制了这人间极品,也有人说是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这杯中之物。不管怎样,能发明出这种神奇液体的人值得后世无数人的赞颂。说它神奇,在于酒不仅显示出茶水般的清新淡雅,而且还散发出逼人的霸气。一说到酒的霸气,就不得不把它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古代行军打仗都是以酒来鼓舞士气的。还记得卧薪尝胆的越  相似文献   

12.
刘拖翠  杨凯 《课外阅读》2011,(3):196-197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故乡。自杜康造酒始,诗与酒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欧阳修等身为一代文圣,又何尝不是一代饮豪?李白好酒,作诗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陶渊明好酒,曾作诗《饮酒二十首》,在小序中称“无夕不饮”。欧阳修好酒,白号“醉翁”,常与民同乐,长饮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亦乐乎!更有女词人李清照毫不示弱,“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酒催诗出,诗随酒发,于是大量的饮酒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酒文化漫谈     
酒文化漫谈史永进一、酒的追溯酒.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便可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酒”的解释是:“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战国策云:帝女仪狄造酒,进之...  相似文献   

14.
师: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酒,更是一种文化.诗与酒,自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抒发的是曹操想要结束战乱,统一中国的愁绪;“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抒发的是农家待客想要尽其所有的一片盛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道出了国破家亡时李清照的凄苦、冷寂……可以说,酒,可以催发诗的灵感;诗,可以增加酒的韵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这首《饮酒》,一起感受诗人在酒后想要抒发的情感,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自从杜康糊里糊涂地把醋弄成了一种叫“酒”的液体后,酒便成了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宝贝。庆典时少不了它,祭祀时不能没有它,大军远征,犯人起解,两国谈判,皇帝祭天,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它。古人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这人生三大快事都得痛饮一番。就连古时行刑之前,也要让死囚喝上一碗“断头酒”。王右军醉书《兰亭序》;李青莲斗酒诗百篇;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白娘子酒后现原形……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几乎没有一处不与酒有关。酒,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绵绵流淌,生生不息。酒是一种奇妙的液体,它可以壮胆。武松景阳冈痛饮十八碗,…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55-160
民间故事"刘伶醉酒"在我国多地流传,几乎家喻户晓。魏晋时期,刘伶醉酒的传说开始出现,最初只是传言刘伶"醉死",之后他又被附会为醉酒三年甚至十年;到了清代,又有刘伶拜访杜康以及醉饮"千日酒"等传说。从魏晋至清代,刘伶醉酒的传说是片段式的、文学典故式的,或在近代才定型。刘伶嗜酒之史实是"刘伶醉酒"故事发生的基础与背景。在故事情节结构方面,"刘伶醉酒"故事传承了"玄石醉酒"故事与"赵英醉酒"故事,它们共同构成"千日酒"型故事。在内容方面,"刘伶醉酒"故事还吸收了杜康造酒传说、仪狄造酒传说等内容。另外,整个"千日酒"型故事与中山国人擅长酿酒的传说或事实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束舒娅 《学语文》2007,(4):1-41
酒,之于曹操,是"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之于陶渊明,是"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之于杜甫,是"樽酒家贫只旧醅";之于李清照,是"三杯两盏淡酒";之于晏殊,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对于他们,酒或许只是偶然拈来的。而于李白,酒则是一种寄托,一种承载,构建了李诗意象群中不可或缺的一点。  相似文献   

18.
酒圣:杜康,夏朝一个帝王,传说为酒的发明者。文圣:孔丘,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史圣: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草圣: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  相似文献   

19.
久远年代,有一个叫杜康的庄稼人,在地里干活时把吃剩的饭放在地边的树洞里,洞口封了泥准备下一顿再吃。不料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雨,等雨过天晴他就到地里去看,可他刚走到树洞边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香气,开洞一看,剩饭不见了,只留下一泓清水,醇香扑鼻,芬芳醉人。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用谷物酿成的酒。其化学反应原理为:  相似文献   

20.
酒肉魏晋     
希腊神话中的狄俄尼索斯,本职工作是酒神,而兼职戏剧诗歌之神,由此可见,酒与诗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酒,所以诗。而中国文人与酒,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魏晋时期,酒与诗的关系尤为密切。孟德有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为什么喝酒?是为了解忧,可我们深入思考不难发现,曹操看似“以酒消愁”的消极行为,实则表现了他的豁达心胸,求贤若渴的积极心态,所以“酒”既是休闲之好,又是抒情之寄。千思万绪,毋须多言,尽收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