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福才 《中国教师》2010,(11):57-58
<正>儿童问题是教育世界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一切教育问题的根本,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观可以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教育观。当前,面对我国教育现实中存在的漠视儿童甚至压制儿童的现象,儿童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及至全社会的重新关注。  相似文献   

2.
卢梭是西方教育发展历史上启蒙教育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的关于儿童自然教育思想阐明了一些重要的教育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爱护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施加不同内容的教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些观点对今天我国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西方自然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演变,探讨了自然教育理论的历史贡献:重视儿童天性的研究,确立了“教育心理化”的教育思维模式;重视对儿童个性的研究,确立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育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研究,促进了人类对教育的科学研究;建立了系统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历史教育的优质资源。秉持大教育观,深入探讨《史记》对唐代家庭历史教育、学校历史教育和社会历史教育的重要影响。《史记》影响历史教育,约始自西汉昭帝时期(公元前86年至前74年),至今已超过两千年。《史记》既影响历史教育的内容,又影响历史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既影响青少年,又影响儿童和成人的历史教育;既影响学校历史教育,又影响家庭历史教育和社会历史教育;既影响处于社会中层的学子士人,又影响处于高位的贵族世胄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的历史教育。深入研究《史记》与历史教育的关系:一是拓宽"史记学"研究的领域,更清楚地认识《史记》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深化中国历史教育史的研究,从前人开发和利用《史记》这一优质历史教育教学资源的经验中获得启发,从而提高当代历史教师开发历史教育教学资源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人生来纯粹,教育思维一直却是一个不纯粹,典籍上的教育思维是某种私心作怪的比附.我们可以利用那些比附,对当代儿童进行历史比附,使儿童青少年进入人类历史,成为历史中的人,同时也使历史成为当代.当代教育在于形成对话辩证法和思辩辩证法,人要与历史吵架,不能任由历史说人,要树立起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胡晓 《中国德育》2006,1(10):12-14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让热爱和平的思想在儿童的心中生根发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引导儿童正确地对待军事游戏;让儿童适当地了解历史;学校应设计相关的和平教育课程等。  相似文献   

7.
儿童观的转变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儿童观的转变与杜威的研究有重要联系。杜威从美国社会的变革出发,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儿童被动发展的原因,批评了旧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培养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并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杜威的儿童观和教师教育的观点对于我们改革教师教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一谈到儿童,人的内心就会变得温和愉快。几乎每一位成人都深信不疑自己对儿童的爱,但我们要扪心自问的是:我们真爱儿童吗?我们会爱儿童吗?追寻历史,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在前进,先哲们无不把认识和研究儿童作为教育的前提。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教育培养了儿童,不如说不同时期对儿童的发现造就了"教育"。认识儿童、发现儿童贯穿整个教育史,从西方"认识你自己"到"儿童中心",从中国的人性争论到因材施教,"认识儿童"成为中外教育的历史主脉络。不断发现儿童生命真谛,把潜伏在儿童身体内部的能力及其幼芽巧妙地引出来,成为先哲们前仆后继、努力探索的主旋律。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历史,一部  相似文献   

9.
回顾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便可发现历史上对教育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儿童起点为零,又或者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子”,教育需要从外部设计其思想和行为,需要加强纪律和管理;一是相信儿童有成长的内在力量,教育只要创设合适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条件,它就一定会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一部人类教育的历史.就是研究儿童和发现儿童的历史。在中国现代教育百余年的发展轨迹中。回归生活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同样是其不变的主题.而课程作为教育的“心脏”。  相似文献   

11.
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在其重要著作《爱弥儿》中提出了儿童教育思想:把儿童看做儿童、培养儿童求知的兴趣、尊重儿童的天性、了解儿童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儿童需要爱的感化。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当今的教育现实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程芳 《天津教育》2021,(5):176-178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遵循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从幼儿的阅读能力下手,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幼儿由于年龄小,各种知识学习刚刚起步,因而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前,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引导幼儿阅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要这样坚持,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学前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追寻表明,学前教育必须首先关注儿童个体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学科知识取向、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必须让位于儿童个体发展取向的价值观,才能保证儿童获得快乐的童年,健康地成长.在此儿童发展取向的价值观引领下,学前教育必须以儿童独特的生命特征为基点,以实践活动为实施的通道,以培育和提升儿童的智慧为目标,最终涵养儿童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扮演过教育儿童、为儿童树立榜样的角色.另一方面,通过儿童文学这个平台,我们关于儿童的知识被不断地建构.社会化话语是这个建构过程得以合法化的根据.然而,这一话语中所隐含的独断性却否认和遮蔽了儿童是作为一种异文化的存在."彼得·潘写作"视野对成长、成熟、社会化、教育等既有观念的社会学反思,提醒我们应该重新看待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相似文献   

15.
性教育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儿童避免性心理发展异常,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可以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更为关键的是能让儿童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性侵害。文章通过探讨学前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家长及教师合理向儿童传播性知识,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戚志娟 《成才之路》2022,(1):100-102
开放性户外环境观察活动有利于增强幼儿户外体验感,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自主探究观察中,实现全面发展.在户外环境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有效挖掘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地探究和思考,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文章从幼儿园开展开放性户外环境观察活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父母日益重视家庭的子女教育功能。但是,并非每一位父母在教育子女上都达到理想的效果。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走入了“重智轻德”的误区。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现象的消极后果不容忽视。因此家庭教育应坚持德智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狄更斯一生写了二十多部小说 ,提出了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 ,其中对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得特别多。在作品中他极力为苦难儿童呐喊 ,强烈呼吁社会、学校及家庭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心并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儿童主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伙伴。传统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以其独有的特点,深受儿童的喜爱。许多传统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莫大功益,是发展儿童综合素质的宝贵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也日趋改变。但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形式并没有失去其存在的价值。目前由于课业负担过重、电子游戏盛行、成人对儿童过度“保护”等原因,传统游戏濒临失传,这对儿童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传统游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努力开发传统游戏资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应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原色教育是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是给儿童最基础的教育,是引导儿童创造的教育,以原色教育为核心的幼儿教育实践与研究,对于构建学校文化系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推进课程变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当代幼儿原色教育实践研究的目标、价值、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获取关于原色教育的理论智慧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