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教学要"童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同意识,也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行动共识。在"童化"过程中,大家似乎都有着这样的理解:"提倡‘儿童作文’就是要反传统的、成人化的‘小学生作文’;提倡‘儿童作文’,就是要让作文回归儿童,成为儿童表情达意,抒写真‘我’、爱不释手的  相似文献   

2.
"童化作文"是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作文,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作文课程,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在这"以童化之"的习作课程建构之路上,儿童精神得以彰显,童年生活得以丰盈,童年的内涵得以延展,童年正成为人一生成长的力量.本文试从"童化作文"课程建构的基点、向度、模块三个层面去丰富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理应关注儿童的言语意识和言语能力。从言语生命潜质来说,每一个儿童都是天才。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促进儿童主体的言语觉醒,让他们获得自己的言语自觉和自信。1.自我言语的觉醒,让儿童的习作映射童年的自由。周一贯老先生说:"我手写我口,童年谈童心。"教师要努力养护好儿童言说的兴趣和个性,让他们有话想说。我班有一本《每日小记》,让学生记录每天最值得珍藏的事情,我只要求学生写三五行,让他们觉得这不是一项作  相似文献   

4.
"童化作文"将童年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文化,将儿童自身作为一份丰厚的写作资源,将儿童交往作为一种取之不竭的写作动力,将孕育文心作为习作教学的理想旨归。十年来,"童化作文"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共同成长,努力探寻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发展的教学通道,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主张和运行方式,逐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话语。一、文化观:契合"儿童哲学"的意义前提  相似文献   

5.
<正>一、儿童文化视野下低年级写字教学特征苏派教学代表人物共有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一切为了儿童",尊重儿童文化是落实"一切为了儿童"教育思想的根基。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化的、梦想的,也是充满好奇的、充满探索的,更是与儿童不断发育的身心紧密联系的。写字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也是将来学生面向  相似文献   

6.
目前,作文教学遭遇边缘化危机,考试作文、模式作文、网络作文等一直占据主流的位置.应试教育的影子始终没有隐退,表现在习作教学中,就是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习作成绩,强行剥离小学习作,一味按照成人的意愿、喜好、要求和方式进行训练,致使小学生习作时出现无话可写、"用我手写别人的话"、"儿童八股文"等现象.这使我们的习作教学陷入两难的境地:是坚持应试的习作教学,追求成绩,无视孩子的天性,还是观照儿童的生命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即用儿童本来的语言来观照习作教学,尊重与呼唤孩子天性的回归,让孩子乐于写作,写充满儿童心声的作文,切实还孩子一个本真的童年.  相似文献   

7.
对小学生而言.童年是充满趣味且富有意义的.小学作文教学理应关注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因此,小学作文应当是"童化作文",即应该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然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儿童精神"失真现状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我的动物朋友》一课是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的又一新课例。他教学的起点立足于儿童切实需要,教学内容符合儿童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吴老师化"教学"为"交流"、化"传授"为"经历"、化"例文"为"勾文"、化"任务"为"交往",使教师、学生、知识三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促进了儿童习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吴小红 《广西教育》2013,(13):67-6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强调"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那么,"真情实感"来自什么?答曰:生活。但是,生活并不等于教学。在生活内容教学化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动态生成,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习作教学的规律,让童心在表达中绽放。一、无法预设的精彩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践行"让作文回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正>非常庆幸遇见了《江苏教育》(2017年第6期)由吴勇老师策划的专题"儿童写作核心素养的框架与落地路径"。我们一线老师喜欢与吴勇老师作文教学主张的每一次相遇:我曾遇见过他的"童化作文",感受儿童言语世界里童心童语如水晶般的珍贵;遇见过他的"习作教学精准知识的回归",领悟怎样让孩子的言语体系更好地与自我相遇,与这个世界共舞;如今,又遇见  相似文献   

11.
习作是儿童表情达意、书写真我、洋溢灵性、激发悟性、张扬个性的生命活动。《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故作为儿童作文的教学者,要努力让小学生习作教学回归儿童本位,彰显学生作文的儿童天性。一、让习作与生活无缝链接回归儿童本位的习作课堂,就必须努力做到关注儿童生活,尊重每一个能够激发儿童表现欲望的  相似文献   

12.
马娟 《教师》2012,(30):69-69
游戏,它能直面儿童内心世界,是童年的“主题曲”,是学习活动的“原始状态”,它能够解放孩子的精神束缚,释放他们自由独特的个性。孩子在游戏中接受的教育是润物无声且极为高效的,因为游戏就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把引导学生作文与游戏紧紧地结合到了一起。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观察、体验、交流等都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此时让学生动笔,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儿童习作的精神底色。习作教学应立足儿童的生命本原,呵护儿童习作的游戏精神,让儿童真正像玩游戏一样快乐、自由地习作。要"有意思",内容上回归儿童习作的游戏本真;要"有规矩",方法上体现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色;要"有自由",评价上尊重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质。  相似文献   

14.
"儿童化作文"教学其本质就是记录"美好瞬间",写意多彩生活;研究"生命之趣",倾听成长之音;聚焦"特别发现",表达成长花絮.这些尝试与探索,丰盈儿童的精神世界,与儿童一起打造永不消逝的童年家园.当习作教学的所有环节、所有元素都有了这样的指向,都与儿童的精神和言语一脉相承、和谐共生,那么写作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黄平 《甘肃教育》2020,(2):142-142
儿童的习作,就是儿童的作文,其透过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语言来描述儿童的生活,表达儿童的情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教会学生们谋篇布局、遣词用句、表情达意,用"我笔写我心",一直是笔者研究的课题。下面就儿童习作,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教材课文,儿童习作的范文要让学写习作的学生把作文写得有模有样,离不开教师对课文的精心讲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童化"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深切意味,从习作内容、方式和生活三个方面做了简要阐述,然后介绍了其在教学中的表现特征,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堂状态、富有个性的课堂交往和充满游戏气质的课堂风貌将"童化"元素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期对小学习作教学中"童化"元素的进一步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说"我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称自己毁坏小弟的风筝、不让小弟玩风筝是对小弟进行"精神的虐杀",先生因此而自责,甚而写下这篇"忏悔"的文章。是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许多名人也都有过要让孩子玩的说法。孩子在"玩"中懂得生活,学得技能,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在儿童习作通识评价方面存在着"盲区",无论对课程建设还是教学操作,都是较大的欠缺。建构小学阶段儿童习作"表达标准"势在必行,以"标准"指导习作教学变革,以"标准"引领儿童写作素养提升。"童化作文"教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让每一个孩子会写作文!”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为此.我不断地思索着,探索着……思索、探索中,一场作文教学的“红色革命”便在我班悄悄地开始了。“红色”代表着火热的激情.我希望这场作文的“红色革命”能够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让我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带着这火热的激情.快乐地在习作的园地里耕耘、收获……  相似文献   

20.
儿童是梦想王国的国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生活是美好而又令人难忘的,犹如生命溪流最初泛起的浪花。童年充满着梦想,天空中“到处都挂着诗意的彩虹”,儿童的艺术、儿童的诗歌、儿童的游戏都是他们自由梦想的天地。梦想为童年抹上了绚丽的色彩,为童年披上了朦胧的面纱。梦想是自然赋予儿童的翅膀,是一个光照四方的灯塔,让主动的生命之光投射向新奇的未知世界,它实在是“开拓未来”的。当加斯东·巴拉什在《梦想的诗学》中鲜明地提出“我梦想,因此我存在”时,我想到将这句话用来描述儿童的存在状态是多么贴切啊!每个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