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助词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词类,但在古代,助词的概念却很模糊、宽泛,且分类不十分科学。为窥见汉人对语助词的研究状况,本文对《毛传》语助词训释条例做了一些探讨。文章认为:《毛传》从直接揭明、隐含暗指、以同类语气词相释三方面对助词进行训释,已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日语助词间的对立和同一是现代日语的基本属性。为了提高对日语助词内在联系和逻辑发展的认识,反映和揭示日语助词中的一些普遍规律,我们对日语助词的对立和同一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日语助词之间或助词本身充满着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王华 《文教资料》2009,(8):38-40
《水浒传》中一些动态助词,尤其是"得"类助词的用法功能反映了整个汉语助词系统自我调整完善和个例助词功能归并整合的过程,本文对该小说中动态助词"得、的、地"的用法分布计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横的方面对古代汉语助词(以《诗经》中的助词为代表)和现代汉语助词的形、音、义进行分析和比较;又从纵的方面对古今汉语助词的产生、发展、变化、消亡作对比研究,发现语音在助词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突出,从而得出结论:语音是助词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左传》是研究先秦语言的重要材料之一,其中的口语和引述的《诗经》《尚书》《易经》等文献,存在着大量的助词。通过分析《春秋左传注》(杨伯峻著)和《左传虚词研究》(何乐士著)发现,《左传》中助词主要分两大类:结构助词和语助词。语助词分为语首助词、语中助词和语末助词三小类。其中,"是""焉""来"等主要出现在倒装句中,"无(毋)"出现在语首和语中,"只"出现在语中和语末。  相似文献   

6.
名词和动词是构成日语句子的主体材料,但是名词和动词不能独立构成句子,必须通过助词,才能形成句子。日语助词的种类很多,主要通过分析格助词和名词的互动、接续助词和动词的互动,来体现日语各类词是如何通过连用,而最终完成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7.
日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助词的过程中,经常把[の」与汉语「的」混同使用.从日语教育视点出发,整理和对比中日字典中「的」和「の」的用法,并提出日语教学中教授助词「の」的建议,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日语助词「の」的用法,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生存交往的工具,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高度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抢占先机。本文从日语助词的分类入手,就日语助词的作用做了简单介绍,就常用助词的用法做了概括论述,以期为广发日语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拉祜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虚词和词序是拉祜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拉祜语的结构助词在句法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用频率很高,定语助词的研究对拉祜语语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助词是汉语语法学界较有争议的一个词类,朱熹的《诗集传》中有多处关于助词的注释,常以“语辞”“语助辞”“语助”“助语辞”等名称来说明,这些不同的术语所表示的语法功能没有明显差别,研究《诗集传》中所标注出的助词可以为探索汉语助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动态助词,并从中总结规律,可以加深我们对这类词的理解,并能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本文试从汉语动态助词的特点、动态助词的偏误分析和动态助词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动态助词进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原型理论、象似性、语法化、主观性等方面讨论了助动词的词性归属和助动词的短语结构问题.认为助动词是典型动词和典型副词的中间状态,但是更接近于动词范畴,又因为助动词大多从普通动词语法化而来,所以应该归为动词的小类.“助动词+动词”结构也应该接近于动宾结构.  相似文献   

13.
《六祖坛经》中助动词得、须、可、敢、能的使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祖坛经》中出现助动词“得”等十个,本文对“得”、“须”、“可”、“敢”、“能”等五个助动词作统计,考察了它们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先秦单音节助动词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理前人提出的单音节助动词,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对这类词重新加以审视,考其语义,辞其功能,最后得到一个先秦单音节助动词的有定范围。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的“-につぃて”“-にぉぃて”“-につれて”“-にしたがつて”等由动词转换而来的表达形式.通常被称为“复合辞”“复合助词”“后置词”等。该文选择“复合助词”的说法,考察源自动词的这一表达形式的语法化情况。主要参考汉语中相关介词方面的研究,分析日语动词语法化的诱因、前提条件,考察动词语法化的复合助词与原动词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意义用法方面,复合助词与汉语的介词基本呈对应的情况,但在词义范围和细节表达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相对于汉语的动介兼类词的概念,日语中也有必要对兼具复合助词功能的动词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6.
蒙古语助动词的判别涉及蒙古语词法、句法和语义问题,是蒙古语语法学较难的研究课题之一。作者对助动词在真实文本中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描述与助动词共现词语的形态变化、词类等特征,归纳蒙古语23条常用助动词的判别规则。在此基础上,研制助动词标注软件,对现代蒙古语语料库进行标注,分析标注错误例子,改进了助动词标注软件。再测试表明,改进后的规则可以准确判别100万词级现代蒙古语语料库的绝大多数助动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论语》中的助动词作了穷尽式的统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将其分为表能可、表意愿两类,从中总结出了先秦时代,尤其是孔子时代助动词的规律和特点,为研究助动词的演变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比较蒙英两种语言的民同,无论对于母语是蒙语的人学习英语还是蒙英互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蒙古语助动词还不是实义动词完全虚化的结果,它们的虚化程度相对于英语的助动词要弱得多。蒙古语助动词在语义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的虚化,但在形态上仍保留着实义动词的各种特点。  相似文献   

19.
In Arabic, auxiliary verbs are necessary in the written language, but absent from the oral language. This is contrary to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and French in which auxiliary verbs are mandatory in both written and oral languages. This fact was exploited to examine if dissociation between written and oral forms affects reading measures like letter detection task and therefore to validate the phenomenon of the missing‐letter effect (MLE) and to replicate previous studies. In addition, the study examined whether auxiliary verbs in Arabic are considered as functional elements that constitute part of the structural frame. Sixty native Arabic speakers read a passage while looking for a target letter that was embedded in a preposition, an auxiliary verb or a content word. Results showed the typical MLE with more omissions for the preposition than for the content words. However, the results with the auxiliary verb are less clear. The functional and the syntactic roles of auxiliary verbs in Arabic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词类的先行研究,都认为接尾词是词的构成要素之一,不同点在于接尾词的范围认定上。时枝誠誠在《日本文法口语篇》提到的用言型接尾词中,有一类是单纯用作接尾词的词;另一类是可以用作接尾词的动词.补助动词。前者给原词干添加新的意义,同时赋予了品词的变换功能,本身不具有单词的资格;后者给原词干添加了新的意义,本身具有单词的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