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彭玲 《青年记者》2007,(24):107
自从2004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创造收视奇迹之后,“电视选秀”迅速在各省市电视媒体蔓延开来。从“超级女声”到“快乐男声”,从“舞林大会”到“名声大震”,这些Hq得响亮的名字,无不成为时下的流行语。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受欢迎程度。  相似文献   

2.
2005年电视湘军在“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理念指导下,成功运作“超级女声”和《大长今》,无论是栏目还是电视剧都引领了中国电视的潮流,成为国内电视媒体竞相模仿的典范。2006年年初湖南卫视再次试图通过对电视节目(特别是晚间节目)的差异化编排,避开竞争对手,通过创新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海”空间。  相似文献   

3.
2005《超级女声》出乎意料的火爆,你还没弄清个所以然,就已红透半边天了。《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以前从没有哪个节目能像‘超女’一样,铺天盖地地占据中国的主流媒体”。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2006年《超级女声》又会是什么样子?人们拭目以待。因为观众对它的热切期望,“戏”还没有开场,媒体已经有了很多传闻、猜测和评论。事实究竟如何?以后的“戏”怎么演?本刊特约记者、湖南卫视宣管办王云峰将为读者每月在线。  相似文献   

4.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使得中国大陆电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大放异彩,2006年中国的电视媒体出现了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等。这种选秀型的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于是,学习的、模仿的、克隆的接踵而至。如今,一向严肃的主流媒体纷纷“俯身”来研究《超级女声》,连《时代周刊》等国外的报刊也要对《超级女声》探个究竟。其实,《超级女声》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品牌特性与众不同。比起单纯的模仿,也许…  相似文献   

6.
曾凡斌 《新闻三昧》2005,(10):23-25
2005年电视娱乐节目的最亮丽一线——“超级女声”现象。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狂欢拉下了帷幕,2005年的“超级女声”可以说获得电视娱乐节目前所未有的成功,全国报名人数达15万;超过2000万观众每周关注;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所有节目第一名,其决赛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报道媒体超过百家,超级女声收视份额创下国内第一,在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由地方媒体占据首位。“超级女声”决赛每场的手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超过100万,最后一场决赛更引来创记录的800多万条手机短信。最后,成都赛区的人气选手李宇春以352万票取了本年度超级女声冠军的桂冠,  相似文献   

7.
从娱乐至死的视角审视电视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倾向明显,不仅娱乐节目在质和量上都泛滥开来,娱乐节目遍地开花,甚至新闻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势头.当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类节目余热未减,《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中国达人秀》等节目又开始炙手可热,电视在娱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电视媒介娱乐化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当前媒体普遍的娱乐化倾向?我们是否会像波兹曼所说的那样,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相似文献   

8.
后选秀时代,对于中国电视综艺而言,“做什么”固然重要,但是“怎么做”更为重要。对于任何一个电视媒体来讲,只要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访谈、职场、情感、服务类的综艺节目都可以做。以综艺选秀为例,尽管《超级女声》之后综艺选秀节目迎来了一段“冷淡期”,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荧屏上活跃着综艺选秀的身影,如《快乐男声》、《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名师高徒》、《花儿朵朵》。其他节目类型也一样,尽管潮起潮落、花盛花败,但总是有潮,也总是有花,这就是一种坚持。坚持是电视综艺乃至中国电视,能够发展至并出现一些骄人成绩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5年到2006年,"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市场上可谓出尽了风头,从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到2006年"梦想中国"与"超女"的火拼,"真人秀"成了各电视媒体炙手可热的节目形式.尽管研究者对"真人秀"冠以"娱乐化"的帽子,对它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但这些新兴的电视表现形式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成为更多电视台争相模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电视形式,选秀节目在2006年的中国电视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选秀节目成为各个卫星频道和地方频道的重头戏,媒体制造出全民选秀狂潮。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星光大道》、湖南的《寻找紫菱》、《超级女声》、上海的《加油,好男儿〉和《我型我秀》、安徽的《真维斯新秀》,一档接一档,一波接一波,无不让人感到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11.
谈《超级女声》的独特传媒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蕊 《新闻界》2005,(5):85-86
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大型音乐选秀活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全国报名人数达到15万,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节目之首,报道媒体近百家,一时间《超级女声》成为了观众和传媒共同关注的话题.虽然人们对《超级女声》褒贬不一,但它给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冲击,给国人心灵深处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个案,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如何保住自身原有的地位。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和访谈发现:如今媒介融合的背景对电视媒体虽有冲击,但利大于弊。电视媒体可以借势进行营销以及制作方式的转型。《超级女声》的十年回归,并没有扬弃其同质化的内容——平民参与的歌唱比赛。媒介融合使《超级女声》通过网络平台、自媒体平台等圈中更多的参与者,从而获得多平台的参与、多平台的营销;节目的制作一改"海选"的制作成本高、制作繁杂的弊端,利用媒介融合的手段缩减节目流程,集中力量制作符合观众兴趣的内容,并且符合当今传播环境下受众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的电视媒体市场,不乏热点和亮点,电视媒体的品牌建设、媒体的影响力、抢摊电视剧市场、市场份额竞争、《超级女声》、活动营销……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折射出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的全新走向,也预示着电视媒体一个全新经营时代的来临。品牌建设:媒体“影响力指数”的提出几年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国内电视荧屏最火爆的节目类型莫过于平民选秀节目,从中央台的《梦想中国》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上海东方卫视的《莱卡·加油!好男儿》与《雪碧·我型我SHOW》,平  相似文献   

15.
王静敏 《新闻窗》2006,(5):66-66
如今媒体大有向娱乐业转型的态势,用“娱乐天下”来概括当今的电视媒体,大概不算为过,打开电视就可以信手拈来一堆的娱乐节目。国内头号媒体中央电视台有《梦想中国》、《星光大道》、《非常6+1》等等;以娱乐中国为定位的湖南台一直在打娱乐牌,《超级女声》红遍全国,其她的节目如《越策越开心》、《我们结婚吧》等也成梯队的在卫星频道上登场;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首届《超级女声》将选秀植入电视伊始,到2010年《快乐男声》无话题寂寥落幕,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已历时七年,正经历着观众对节目丧失新鲜感、渐生厌倦之“痒”。如今电视选秀节目已真正到了一个“拐点”。有人将选秀节目比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人悲观地预言“选秀将死”。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已没落;  相似文献   

17.
“2005快乐中国超级女声”正在国内风起云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超级女声”的选秀“机器”开到哪垦.哪里就出现火爆的场面。继武汉、杭州等选拔之后.成都唱区选拔活动创造了该节目诞生以来最大的媒体讨论风波。在成都唱区海选期间.当地各大报纸的娱类版面头条位置,几乎每天都是“超级女声”的消息,最吸引眼球的大概就是那篇《“超级女声”现场火爆,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下半年,笔者全程参与了安徽卫视《猫人超级魅力主持秀》活动,由于没有直接参与到节目制作中,所以笔者又是一个被栏目组边缘化的人。而正是由于笔者与栏目组保持的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使笔者更理解这个活动,有了一种旁观者的视角。自认为《猫人超级魅力主持秀》,为中国的电视传媒所做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平民的视角做节目近几年来,中国的电视传媒涌现出了一大批平民视角、观众互动性很强的节目类型,如CCTV-3的《星光大道》,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这些节目的主体不再是明星,而是普通的老百姓,电视成了普通百姓追逐“梦想…  相似文献   

19.
"超级女声":电视本体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鑫 《现代传播》2005,(6):57-61
2005年之夏中国出现的"超级女声",是运用电视媒体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电视选秀活动.这一重要的电视文化现象,触及了电视学的诸多领域.本文分别从电视社会学、电视经济学、电视文化学、电视心理学、电视艺术学等不同视角入手,对其电视本体理念加以审视、思考.  相似文献   

20.
选秀节目生命周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风行全国的《超级女声》给中国电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关于“超女”的种种非议、狂热,可能也将渐渐停留在电视历史中。因为从今年起,主办方宣布“超女”停办,取而代之的是《快乐男声》。而央视的《梦想中国》也步“超女”后尘,不久前确定今年停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