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历史溯源与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内容是依据高校德育目标的要求加以选择和建构的。它是高校德育目标要求的具体展现。高校德育内容有其独立的历史轨迹。追溯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历史轨迹,对于反省和审视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经验与教训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对于合理地建构现代高校德育内容也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德性需求要求企业从创业伦理、管理伦理、经营伦理和责任伦理四个方面进行人力资源伦理开发。高校德育应明确自身的时代使命,加强校企合作,针对企业伦理要求进行改革与创新,建构企业伦理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出现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网络环境。所谓高校德育的网络环境是指人们用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装置,进行交往、互动的一种场景或经验而形成的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德育开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环境。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交互性、丰富性、高效性、全球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征。网络环境是高校德育面临的一个新环境,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愈来愈大,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是高校德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德育现代化的需要,是高校德育科学化的需要,是高校德育载体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存在着与社会生态之间的适应性不和谐、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匹配性不和谐以及发展性不和谐现象。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建设必须针对这些不和谐因素,从历史发展、社会需求以及理论基础方面寻求依据,从目标、性质、构成、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对高校和谐德育的内容体系进行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课程现状及其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德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政治参与能力.其目标体系一般包括五个方面: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目标.高校德育目标的这一定位,已经确定了高校德育内容的基本框架.思想品德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大学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该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发挥自身优势.重视和加强高校德育课程的建构,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着眼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集体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谐社会及市场经济视野下,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超集体主义)教育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并出现了弱化的倾向.建构和谐社会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集体主义价值观,需要用新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来重构和谐社会德育之目标.本文就新集体主义教育的理论进行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和谐德育的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德育发展的价值新取向.德育基地作为实施实践育人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在整体构建和谐德育目标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要紧紧围绕培养符合和谐社台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校本特色,推进和谐德育的整体构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德传承一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变的主题。而核心德育目标,作为道德精髓的凝结点,是对从古至今道德品质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道德品质的总结与升华。核心德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自身、他人、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所以其内容体系可依据此线索来进行划分建构,这将有助于我国道德教育在"质"与"量"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重探讨了艺术传播与新历史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艺术传播的过程也就是特定的文化、艺术的历史形成过程.而新历史主义也正是借用了艺术传播的一些论点和论据来完成自身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徐新洲 《江苏高教》2021,(10):90-94
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德育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高校生态德育需要不断丰富新内涵、新思想和新实践,才能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切实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因此,全面审视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维度,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建构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共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德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对发展教育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根据学院重点工作的转移,调整藏书结构,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图书馆的教育形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开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的颁布、《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的发行 ,从精神层面到物质层面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0 0 1年 9月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国家及省388个实验区的启动 ,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天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生活。近几年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许多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来抓。李岚清副总理将积极推进课程改…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改革实施三年多来,在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行为的同时,还存在着对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背弃,对《语文课程标准》要义的背离.要注意发现、研究、解决这些语文课改过程中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新课程既继承了传统教材的优秀内容,又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培养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学校德育发生了变化;课堂功能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角色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学评价发生了变化。这八个方面的变化对人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启发、点拨、引导”的教学方式;注重评价作用的激励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些改革符合我国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与新文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促成了新文体(网络文体、手机短信)的产生,同时弱化了文体意识,使得新文体成为"泛文体".新文体的去中心化、信息化、超文本与超媒体等特征正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新文体本身仍处在发展之中,因而并不能以这些特征来将其定型或绝对化.  相似文献   

18.
新启蒙运动关于新文化建设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启蒙运动关于新文化建设的思想主要包括新文化的建设必须体现社会现实的要求,并且要为社会现实服务;新文化的建设必须有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新文化必须普遍化大众化;新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正确对待中西文化.这些思想对后来毛泽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今天的新文化建设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提出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必须体现时代特征,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等新思想、新论断,对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新思路,拓展新途径,贯彻新原则,以城乡统筹为关键,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全面贯彻以工哺农政策,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