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地市报来说,地域局限、受众有限、广告源不多,然而共生共存之媒体却不少,要生存就要竞争,要竞争不仅要拼新闻,广告营销亦有“道道”。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地市报广告经营如何才能做到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成竹在胸,游刃有余?高瞻远瞩把脉市场;放眼长远“钓大鱼”;  相似文献   

2.
矗立在延河岸边的清凉山.号称新闻山,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源头.现在已建起了“中国新闻出版纪念馆”。清凉山有多大,是个啥模样?我的回答是很小.很小。我没量,估计是500平方米,为什么人们称它为新闻山?因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源头在此。当时,日本、胡宗南飞机经常轰炸,  相似文献   

3.
门外网络谈     
据说网络媒体这种高新技术的出现,在新闻海洋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有人预言,传统媒体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恐龙,互联网将摧毁传统媒体生存的基础。①这真有点“恐怖”.以致许多人惊呼:“狼来了!”自然也有勇敢者,他们提出要“与狼共舞”。我因为不知道网络的厉害,对这个“第四媒体”迟钝得很,却冒出这样一个问题:网络毫无疑问是个媒体,但它能是新闻媒体吗?它能承担一个新闻媒体对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吗?专家们说网络新闻最本质的东西是它消除了新闻传者与新闻受者;它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单向传播,实现了互动,实现了新闻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4.
提高城市广播电台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与“电波大战”的广播频率中,时政电台在当今的竞争中已逐渐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优势,它既要接受来自报纸、电视及网络媒体的挑战,又要面对同行的的竞争。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杭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的经验是,实行目标化管理。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家“时政电台”和杭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广播媒体之  相似文献   

5.
可读性,理应是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什么?因为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天生”应该具有可读性。且看迄今人们对于新闻的几种权威定义:徐宝璜在《新闻学》中说:“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李大钊《在北大记者同志会上的演说》中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范长  相似文献   

6.
秦婧  徐婧 《声屏世界》2009,(6):34-35
一份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各个电视台共有大大小小的社会新闻节(栏)目270多个。为什么社会新闻受到如此的重视?在同质化竞争的今天,社会新闻该怎么与百姓的“口味”契合?本文将从怎样“讲故事”以及如何“说”社会新闻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是“易碎品”,它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鲜的事实”,对于70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的长征,对今天的人们来讲,已是遥远遥远的事情了。然而,长征又是最悲壮、最有魅力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中央红军屡遭劫难后,又能绝处逢生?为什么中央红军在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面前,又能战胜艰险,保存自己?  相似文献   

8.
李曙明 《青年记者》2015,(30):18-19
人们为什么“爱”评论?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体现着何种价值?为让其价值进一步显现,我们需要做什么?这些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成应 《青年记者》2009,(20):59-59
在当今媒体激烈的竞争中,新闻策划成为一个重要的“撒手锏”。然而,为什么有的媒体的新闻策划能够事半功倍,取得很好的报道效果,而有的却事倍功半,效果平平?笔者以为,角度没选好是报道“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坚 《网络传播》2004,(8):41-42
人们需要新闻,但更需要对新闻的观点。新闻评论正是体现观点的重要形式。新闻告诉人们“是什么”,而评论则告诉人们“为什么”。只有重视并搞好新闻评论,新闻网站方能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受众的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新闻网站在发展网上新闻评论时应该遵循何种规律、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新闻,人们如今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许多人已习惯于通过网络或电视来了解,因为这些电子媒体更直观、更便捷。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是人们选择这种“快餐阅读”的原因之一。那么,报纸在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生存立足,并且在逆境中发展不辍呢?这是一个摆在纸质媒体人面前的现实问题,尤其对于党报这样既担负着“党政喉舌”的使命,又要闯...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地球成为“地球村”,有人提出“信息时代新闻资源共享”,说什么“信息时代无独家新闻。”受此偏见的影响,不少媒体忽视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家新闻,靠网上信息办报,出现广电、报纸新闻趋同化,平面媒体雷同化,同城报纸同质化。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得着力抓好独家新闻,形成特色。因为特色是生存发展的品牌,特色彰显个性。一张报纸没有个性,无疑会逐渐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西双版纳报》这几年来能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取胜,走的就是一条特色兴报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职称国际市场不认账》意外获奖后,先后有同行朋友问我:“你转行跑人事了吗?”“你跳槽到经济部啊?”在他们看来,这篇报道不太象一个主跑环保、兼跑科技的记写的。事实上,稿子的确源自科技线,至于为什么看上去不象“主流”的科技新闻,我想,也许因为它尝试了一种“大科技”的采访思路,把常规的新闻素材发散性地放进“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制度化”等不同领域,并通过思维不断碰撞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从而诞生了新结晶。  相似文献   

14.
新闻写作基本要求之一的“活”,说的就是生动活泼。这似乎是文章写作中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要在新闻写作中特别强调地说一说呢?  相似文献   

15.
简论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实质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它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及其它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行社会调控和舆论引导的职业。人们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作为“信息传媒”和“舆论手段”的新闻传媒。而社会要求得稳定和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被称作“社会雷达”和“社会监测器”的新闻传媒。因为根据新闻传媒提供的新闻及各种信息服务,人们可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以便更有效地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而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则可以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控与舆论引导,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  相似文献   

16.
所谓伪新闻,是指那些表面上看似新闻而实质上根本算不上新闻的报道。为什么现在有不少读者对报纸出现“审美疲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毫无看头的伪新闻泛滥成灾,麻木了他们的神经。然而,当人们口诛笔伐某些假新闻和失实报道的时候,伪新闻的问题却没有引起媒体人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中宣部、公安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其实.在我国.几乎每年都有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专项行动.但为什么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却屡禁不止呢?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为何屡见不鲜.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有假记者们生存的土壤。土壤之一,就是我们的被骗的部门或个人屁股不干净。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5月“第四媒体”的概念由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正式提出了以来,这一建立在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崭新媒体引发了新闻传播业革命性变化,世界许多非新闻机构通过互联网加入到新闻竞争的行列,传统的媒体特别是报纸纷纷上网。到1998年底,全球上网报纸已达4925家。到1999年底,我国至少有400家报纸上网。 这次变革中,各种传统媒体正在受到强烈的冲击,纸墨形式的报纸首当其冲,特别是我国的地方报纸受到的震撼将更为强烈,人们不禁要问,地方报纸应如何生存于网络时代? 一、地方报纸的生存危机 同样,地方…  相似文献   

19.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09,(11):51-52
1979年,时任中央电台台长的左漠野同志重提“广播要自己走路”的方针。为什么叫“重提”?因为早在1950年,中央主管新闻工作的胡乔木同志就提出“广播要学会自己走路”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左漠野台长首先抓了广播记者自己采写新闻的工作,当年,中央电台的广播中就出现了“本台消息”,接着他就开始抓广播人自己写评论的事。1980年8月18日,中央电台成立了评论组。我被指定为组长,  相似文献   

20.
新闻价值是一种认识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报业竞争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是看能否提供好的新闻给读者。 以前我们听惯了一句话,说要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所谓新闻,是人们并不知道的东西,人们还不知道的东西,你怎知他喜不喜欢? 所谓新闻,是不管人们喜不喜欢都应了解的。地震发生了,战争爆发了,这些灾难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但因为不喜欢就可以视而不见么?只愿意听好消息的人,不是幼稚就是不健全。 不同的报纸的报道有高低文野之分,记者编辑怎样去选取最值得读者关心的新闻报道出来,这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新闻价值的问题。 新闻价值是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