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南大学地学系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竺可桢(1890-1974年)于1921年在南京创建的东南大学地学系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地学系。1923年,该系主任竺可桢应伦敦地理学会的邀请,在《地理教师》(Geographical Teacher)第3期上发表了此。章介绍了东南大学地学系的沿革、师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等,并论述了某发展方向和设施的改进等设想。此还可纠正地学史论中有关东南大学地学系早期历史的失实之处。现将此翻译成中发表,以飨研究中国近代地学史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地学主要学科名称的形成与演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的分化是近代地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从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中叶,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这三大地学分支学科不但已相继独立,而且在它们内部又分化出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对这些新学科的例子名是中国近代地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大量地学著作的研究,论述了近代地学主要学科名称在汉语中的形成与演化,中国近代地学多数分支学科的名称,都经历了演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地学的发展过程,文章试对中国近代地学领域中含义变化较大、较易混淆的主要学科名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考察竺可桢创立中国第一个地学系的过程及该系的发展与解体,对于深入探寻现代科学本土化的一般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竺可桢建系的学术背景以及地学系解体原因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了解竺可桢在中国地学建制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地学史研究中,海洋地理学因与其它近代地学分技术科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因而长期不受重视。但它作为中国近代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仍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该文在收集了大量近代海洋地理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代海洋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过程,总结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地理学的主要成就,并期望通过这些成就反映中国近代海洋地理学概貌。  相似文献   

5.
竺可桢小传     
正竺可桢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入的研究,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竺可桢,字藕舫。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8年,他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后返回阔别8年的祖国。  相似文献   

6.
竺可桢     
<正>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也因此成为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     
<正>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  相似文献   

8.
<正>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还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持之以恒的力量15岁时,竺可桢考入了澄衷学堂。在那里,竺可桢的成绩名列前茅,可是他的个子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体重也比别人轻了十来斤。同学们给个子矮小、身体瘦弱的竺可桢取了个外号,叫“豆芽菜”,还笑话他活不过20岁。  相似文献   

9.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竺可桢以中国的农业社会背景为思考的始点、从地理学的视角、基于对环境的长时段考察,用毕其一生对中国的发展与环境问题作出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得出应在发展中保护自然的诊断。由此,本文认为,竺可桢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担任所长16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现在,天气预报已成为人们了解天气变化的主要途径,那些变换跳跃的数字,左右着人们的穿衣出行。可是,1930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是被外国人所垄断,直至1930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收回。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世纪初期张相文创办《地学杂志》的基本状况。对张相文在《地学杂志》创办中的办刊理念和办刊特点以及该刊在我国科技期刊史上的地位进行了重点探讨,通过对其刊物内容与特点的分析和办刊风格的评价,认为张相文所创办的《地学杂志》是我国近代最早、且影响最大的地理学期刊,同时也是一份以地理学为主,兼顾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在我国近代科技期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大学现在是全国著名高等学府,而在50年代初期“院系调整”以前,其学术声望更高,长期是屈指可数的极少几所享誉全国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在浙大的发展历程中,从1936年到1949年担任校长达13年之久的竺可桢先生可谓厥功至伟,公认为浙大学术事业的奠基人,浙大“求是”精神的典范,浙大的灵魂。而这13年是国难当头、内战不止的13年,竺先生究竟有何本事有何能耐有何“秘密武器”,能在如此动荡险恶的环境中将浙大办成全国著名大学?新近出版的《竺可桢全集》(1—4)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相似文献   

13.
地学科技期刊作为地球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和交流的载体和平台,对于促进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地学科技期刊有着悠久的办刊历史,特别是建国60年来,我国地质期刊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面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期刊体系,在推动我国地学科技进步,提高国家地学科技创新能力,传播地学科技成就和知识,追赶世界地学科技前缘,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国内外地质期刊界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我国科技期刊界一支重要力量。时值建国60周年之际,地学科技期刊更应把握机遇,发扬名优特刊优势,全面提高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立足国内,走向世界,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褚庆忠  徐杨可 《今日科苑》2009,(14):179-179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大力加强地学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地学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指出了地学文化的发展趋势,认为挖掘地学文化的内涵,深入探讨地学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打造优秀的大众文化产品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竺可桢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一位杰出的学术领导人.他于1921年创建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地学系,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气象和地理学家;1928年创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奠定了我国气象事业的基础;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将一所后起的地方性大学办成了蜚声中外的著名学府.解放后,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国家的其他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6.
刘国华  张幸 《科学学研究》2000,18(1):104-109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科学家肩负着极其重大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他必须为提高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而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因此,他必须具有为人类社会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识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这些方面,竺可桢先生可以说是我国科学家的典范。他的一言一行,都不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竺先生早在1953年就已注意到我国的水土保持问题,此后他反复强调这一问题,表现了一个科学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反观今天的科学界,在我们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身上,往往存在着一股浮躁情绪。追逐个人名利而不惜弄虚做假,急功近利而浮于表面文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此之际,大力宣传和介绍竺可桢先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质朴的科学思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竺可桢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间,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成功实施了具有突破性的办学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在竺可桢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本文分别从教育理念、治学风格、大学治理、大学架构和办学目标等方面重温他的这些思想,以此纪念先生的卓越贡献和高尚人格,并为今天的大学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目 的地学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空间科学、生态学和资源问题的一部分,其中大部分是自然科学中最早形成的一些学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另一些则是由于当代技术发展和人类面临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需要而应运产生的新学科。所有这些学科在当代都有着蓬勃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解放后,我国的地学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资源勘探、天气预报、海洋开发、地震监测、灾害防治、国土和环境整治、区域规划,以及空间计划和国防建设等各方面都起了重大作用,因而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地学研究学科门类较齐全,有若干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9.
张相文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之一,他编撰了我国最早的近代地理学教科书,创建了中国地学会,创办了《地学杂志》,同时他又注重实地考察,强调学以致用,培养了大批地学工作者,对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试从客观的时代背景和主观的个人特质两方面分析张相文成为时代先驱、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球科学论文中,与中国地名关联的地理和地质等地学名称的英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特点和性质,从六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每个方面都列举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实例,指出了需注意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英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