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是结合的。虽然中世纪以后因科学研究分工越来越细导致了它们的分离和疏远,但下一个世纪科学与艺术将再次重逢,已经成了许多科学家与艺术家的共识。这一点,有1993年和1995年李政道博士在北京主持或作主发言的两次《科学与艺术研讨展示会》及有关作品为证。面临着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21世纪,科学教  相似文献   

2.
《山东教育》2001,(1):127-127
科学家善于逻辑推理,而艺术家则擅长形象思维,可以说,科学家和艺术家各自占据着一个互不相干的“独立王国”。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却越来越真切地感到科学与艺术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它们常常奇妙地互相交融,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大都认为,科学和艺术完全是两码事,“隔行如隔山”,科学家和艺术是没有多少缘份的。事实并非如此,古今中外,许多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造诣颇深的艺术家。 是什么把科学和艺术连接到一起的呢?是美,是科学美和艺术美。正如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  相似文献   

4.
谈到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或者素养结构与艺术教育的关系这个话题,钱学森先生正是个绝好的例子,他本人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但这却不是个案性的。某学者在看完150位科学家传记之后发现,这些科学家几乎都是诗人、艺术家。由此可见其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反正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伟大艺术的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今天,有知识并不等于有修养。美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手段。那些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几乎都具备艺术家的素质,而这些素质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思维,为他们的成就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审美心理,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文明进程。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常人眼中,艺术和科学就像牛奶和酱油,怎么也扯不到一块儿。不羁、浪漫的艺术和死板、理智的科学怎么会有联系呢?然而在新世纪,人们越来越发现艺术与科学谁也离不开谁,就如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所言:时代的前进将使艺术越来越“科学化”,而使科学越来越“艺术化”。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艺术和科学的同等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这句话十分准确地道出了科学与艺术的灵感都是在创新的火花绽放时出现的。早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艺术的科学家或科学的艺术家。宋朝的大文学家沈括写得一手好词,他善写文章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作为一位文学家他还创立了…  相似文献   

7.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一旦有了个人情感色彩,就不科学了,没有意义了。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正是因为“歪曲”了.或者用一个术语来说“变异”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可靠索引。有些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观察自然,思考自然.科学家更趋于去揭示自然规律的本质,而艺术家则更趋于用不同手法表现自然,使人产生美的震撼.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就说:"科学和艺术事实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中国古代的一些诗词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天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六十多年前,鲁迅先生曾谆谆告诫文学青年要读一点理工农医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许多世界一流的大科学家不约而同地都在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世界一流的大学几乎无例外地都在强调艺术素养,呼唤人文精神。这件事,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长思之。   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谁也离不开谁。”钱学森说:“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事实上,在堪称科学界泰斗的人物中,酷爱艺术而且造诣很高者举不胜举。爱因斯坦几乎天天拉小提琴,而经常和他一起演奏贝多…  相似文献   

10.
世界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  相似文献   

11.
带领着一群群“小科学家”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自然教师们都有一个美妙的梦,梦见自己的学生成为激情洋溢、才华出众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各行各业有创见的能工巧匠;梦见自己的学生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去领取那万众瞩目的天下第一奖……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有无与伦比的执著,因为从1981年开始的自然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它是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是符合党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4,(11)
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在童年时代都会有许许多多五彩斑斓的梦。从盘古开天地到女娲造人,从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圣火到丹麦海岸海的女儿,无不展示了人类探究自然的智慧和瑰丽无比的想像!而文学恰恰就是这种丰富想像力最好的表达方式。“风采”文学社的创建,就是为了把孩子们童年五彩的梦幻写出来、“画”下来。  相似文献   

13.
贾斌 《当代教育科学》2006,(12):F0002-F0002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研究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幼儿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整合实验研究”课题鉴定暨科研成果展示会于2006年5月24日至25日在济南隆重召开。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了山东师范大学戚万学教授等七位专家组成鉴定组对该课题进行了会议鉴定;来自山东省各市的参加该课题实验的结题单位的代表8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于童 《成才之路》2013,(19):1-2
第十五章教育创新者的创新精神教育创新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关于教育创新者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研究,也就是关于创造的本质的研究。因为无论是科学创新,还是艺术创新,主要都是由科学家和艺术家个人进行的。即使是集体创新,也是建立在个人活动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所有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包括评价),或说是一种结构(动词用)。而艺术与科学的区别在于,虽然科学从根本上讲也是对世界的一种结构活动,但科学家——活动的主体是一个纯粹理性的主体,他走向外在的客体,从不反观自我。而艺术家则不能,艺术家的光亮是由其感性点燃的,他在迈向周围的时候是以自我导航的,对艺术家而言,自我与世界不可分,他在挖掘身我的同时也就发现了世界。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末,电影开始出现在人的视线里,它作为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不朽的发明。电影是欧洲科学家和艺术家经过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而被发明的,由于其最早出现在欧美,于是欧美的文学便近水楼台的对电影产生了一种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不分离的 ,正如李政道博士所说 :“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的部分 ,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 ,人类没有将艺术与科学分开研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既是一位哲学家 ,又是一位科学家 ,他在雅典学院的门口写有不懂几何学的人不要进来的句子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匠达·芬奇当时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至今仍为设计界视为典范 ;米开朗基罗主持设计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主体工程 ;拉斐尔在透视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是科学与艺…  相似文献   

18.
关于艺术欣赏与艺术教育的思考--写在获奖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是人类心智和情感的产物 ,它与科学一起 ,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双翼。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曾形象地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比作一枚硬币的两面 ,他说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 ,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艺术对于人类的发展进步关系重大 ,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没有艺术 ,人类的文化是不完整的 ,也是不可想象的 ;没有艺术 ,人类的生活也是不完整的 ,人类…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已愈来愈引起教育界的关注。素质,即知识加能力,再加上能使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作用的品格─—做人。素质教育所指的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现代教育认为,高等教育不是狭窄的专业教育,而是素质教育。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人才质量的差别在于人的基本素质,其中文化素质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化基础和文化修养比专业知识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人才的质量。 “文化”是一种知识和智慧,也是一种涵养,一种气度,一种境界。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越宽,思维领域越广,文化因子越多,文化品味越高,他的精神生活才会愈充实,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才会越深刻,也才越有可能进入科学的前沿。美国白宫“研究和发展教育”专题小组在一份报告中说:“杰出的科学家不是局限在个人专业领域内,通晓和熟悉艺术与人文学科,能促使优秀科学家变得更加敏锐,视野也更加开阔。”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文艺家给他的启示比任何科学家更多。”他的结论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为此,他提出,应该造就更多的“科学的艺术家。”据统计,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60%  相似文献   

20.
从美国艺术教育研究的三个项目,管窥美国艺术教育三个不同领域的研究:哈佛大学“零点项目”中的一项成果“艺术教育并不必然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成绩”,强调重视艺术教育本身不可替代的价值;“艺术教育与辍学率”,揭示出艺术教育能够“延缓孩子辍学时间和延长在校学习时间”的事实,间接证明了艺术教育对在校学习的积极影响;“教学艺术家”的研究,从艺术家从教的各个环节入手,系统地探索、总结这一师资角色的发展和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