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我国目前教育改革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可谓是不谋而合。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精华,探索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历史教学的可行性,是创建一个开放的历史教学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的命题,准确的提法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主要涵义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和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加强通识教育;大力培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全面满足学生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社会关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四个维度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崇高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基础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基础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目标,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协调性,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注重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5.
安扬 《班主任》2001,(10):3-4
素质教育理论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它是一种教育观念而非一种教育方式.有人曾这样概括:"利用遗传和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是以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学生学习的目标、内容、深度以及学习途径和方法均由学生自主决定和自由选择。即将学生看作自身发展的主体,把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体现出目标与手段、结果与过程的统一。本文将对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作以探讨。一、以学生为主教育的哲学基础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个人,同时也应当是具有个体和主体性的人。只有实现了个人的自由发展,人才会“成为自己与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我国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之一。本文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存在的阻碍和背离,阐述了该理论对高校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教育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生本德育理论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这一概念是由以人为本的提法演化而来的,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旨趣.生本德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基本手段是依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发展;从方法论意义上来说,就必须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生本德育实践中,必须重视德育课堂、社会实践以及心理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谈自主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马克思关于教育应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理论,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要保护人的天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生命的全面升华。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真正的动力源泉和真切的品味乐趣,还能够在生命能量的释放过程中提升生命的价值。把学生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教育理论不是"一",而是"多".因此,谈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要说明是在何种教育理论的意义上来说的.否则,谈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仅会造成歧见纷纭、相互攻讦,而且会带来认识上的困惑、迷惘,使本已迷惘的教育理论更加扑朔迷离.教育理论的建构应该"是其所是",使教育理论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2.
Game theory     
P. G. Babu 《Resonance》1998,3(8):46-55
This article tries to outline what game theory is all about. Part II explores concepts such as repeated games, social norms and common knowledge. This paper is based in part on a lecture given at the Centre for Theoretical Studies,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Bangalore as part of a lecture series on ‘learning and evolution’. I am grateful to Vivek Borkar and Sanjay Jain for this opportunity. I thank the editor-in-charge of the paper for valuable comments. This is an expository article; no originality, other than that of the organization of material, is claimed.  相似文献   

13.
1中性学说的要点 中性学说是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在《分子水平的进化速率》一中提出的,其要点是以下几点。 1.1分子水平上的突变 分子水平上的突变大多是“中性”或近似“中性”的,不会影响核酸、蛋白质的功能,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既无利也无害,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Game theory     
P. G. Babu 《Resonance》1998,3(7):53-60
This article tries to outline what game theory is all about. It illustrates game theory’s fundamental solution concept viz., Nash equilibrium, using various examples.  相似文献   

15.
Galois theory     
B. Sury 《Resonance》1999,4(12):105-105
  相似文献   

16.
Designing theor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Theoretical work is essential to the progress of any discipline. Theories, models, and frameworks are underdetermined representations of a...  相似文献   

17.
多贮存说和加工水平说是关于记忆的重要心理学理论。多贮存说强调不同记忆结构应体现个体对记忆信息不同的加工深度;加工水平说所主张对记忆信息不同的加工水平应是在不同记忆结构上的水平差异。多贮存说和加工水平说两大理论完全可以交融。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 between Lakatos' theory and issues about mathematics education — especially issues about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 is reinvestigated by paying attention to Lakatos' methodology of a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 By comparing the same findings about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with the discussion in Lakatos' theory — e.g. research programmes' hard cores, their negative and positive heuristics, and their goals — we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research programmes and solver's structures of a problem situation, i.e. structures given by a solver to a problem situation. After establishing this, the implications of Lakatos' theory, i.e. the nature of selection from competing programmes and the social origins of the cores of programmes, are applied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with indications of the related evidence in the theory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which seems to support the application of those implications. Such an application leads to one view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which reflects the irrational nature and social aspects of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 both in solving problems and in selecting better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9.
从属理论现象与教育理论研究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