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指导学生读同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对文章的语言一读就懂,读完文章便领会了全篇大意;有的虽然反复诵读,却未能把握它的中心意思;有的读了,不但能马上说出哪些词句写得好,具有怎样的表现力,还能看出语言上的欠缺;有的却看不出文章有什么语言特色,对语句的好环优劣说不出所以然.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荫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同的学生所表现的语感不尽相同.毋庸置疑,语感的强弱对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程靓珠 《考试周刊》2011,(80):100-101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应是相辅相成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写往往跟不上听、说、读。对于英语写作而言,一篇作文有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和好的构思方式,那么写出来的就一定是好的文章。本文就从词汇、句型、独特的思想表达模式这三个角度来谈谈写出高分作文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那是七年级的一堂作文课,我板书题目后,就从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等方面给学生作一番写作指导。突然,一位学生冒出一句:“老师,你讲得是很好,但你能写一篇文章出来让我们欣赏欣赏吗?”我的心不禁一颤:多么直爽的学生啊!说得很有道理,讲得好还不如写得好。于是,我一口许诺:“好吧,我们一起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时间过得很快,不到30分钟,我就把这篇作文写好了。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欣赏欣赏”。于是,我大声地朗读起来,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4.
模仿的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活的很多技能是从模仿得来的,说话、走路、游泳、种庄稼等等,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摘文艺创作也离不开模仿,我却费了一番周折才弄明白这个道理。 依稀记得第一次萌生写小说的念头大约是读到了一篇不怎么好的小说,觉得如果让我来写说不定写得好些。后来,书读得多了,就心动,觉得自己也有一肚子的故事,也可以写出来给人家读。心动便手痒,也就不管天高地厚,摩拳擦掌,写将起来。结果当然不妙,花了许多笔墨,写出的东西却连自己电不能卒读。 后来经人指点,教我先找几篇  相似文献   

5.
读是由外而内的吸收,是理解语言;写是由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要使学生能读会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读和写既各有章法、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学生写文章,往往失之于笼统、粗疏,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读得少、读得浅、读得乱。文章要写得好,一定要读得好,吸收消化好。就写论写,捉襟见肘,是下策;以读促写,天地广阔,是上策。读的要求高一点,读得深入、广泛,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人间一位老作家:你的散文为什么写得这样好?回答是:“我们这些老作家差不多都能背几百篇佳作。”当然,这只是写好作品的一个条件,此外还有多写,多深入生活等。但这位作家强调多读,确是经验之谈,有她的道理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可能要求学生象作家那样,也背诵几百篇文章,但必须要求学生尽可能多读一些好文章。学生不是不知道应该怎  相似文献   

7.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凡是写作能力低下的学生,朗读时都磕磕巴巴的。原因何在?就是他们的语感差,不具备从一句话的开头预测整个语句的趋向的本领。因为语感差,所以无论他们自己说话、写话,还是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写的文章都很难发现其中的语病。如果课文读错了(或读破句,或读错字,或读丢了字、词),语感强的人,不等一句话读完,就会敏锐地发现不对头,不顺当。立即停下来重读。语感迟钝的人,则缺少这种感受力,觉察不出语势上的不顾,会不停地读下去。因此,要想使差生的作文写得通顺。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语感。语感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实践,即朗读和背诵。此外还有听——听人家说、读。这里当然指的是较规范的说和读。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写景物的作文,学生都写得出来,但是大多数却写得有些干瘪,缺乏美感,没有味道,这样,文章得分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景物描写得好,文章的形象感就强,写的景物就很美,读者读后就会难以忘怀,让人陶醉在景物美的享受之中。那怎样描写出美的景物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和加以描写。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的语文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读和写,只要字写得好,文章背得好,那么在考试中就能轻松获得高分。小学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小学语文这个基础巩固好,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才能轻松突破困难。文章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英语写作并非易事,写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作文更有难度。我们读过一些英语美文、范文,它们妙在何处?有些文章用词形象生动,有些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有些文章思想深刻、意境高远。  相似文献   

11.
读了李拾齐的四首诗,很惊讶。一个小小的少年,竟然写得这么好。他的诗意象营造得好,而且很有思想,看得出来,他有很好的诗歌修养,而且能够把诗歌写得很有气场,很有气势。《有一棵老树》这首诗,读完后,我首先想到了老诗人曾卓写的《悬崖边的树》,那首诗里也呈现了一棵受到奇异的风吹打的老树,倔强地屹立在悬崖边,但不丧失生活的理想和意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在"读写联动"的课堂上,我们有这样的见解:"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学生写得好,读得就更好。"在"读写联动"的课堂上,"写"主要是指阅读进行中(而非通常的阅读结束迁移时)的随文练笔,而"读",主要指文本阅读。因本文所述的"随文练笔"与对文本的"读"是互相穿插的,"读"注入"写","写"也同时注入"读",二者存在着互为促进的关系,它们的碰撞往往产生联动效应,所以称为"读写联动"。  相似文献   

13.
清代点评家但明伦在《但评聊斋志异》中说:“文忌直,转则曲。”意思是文章忌讳平铺直叙,要转折跌宕才能曲折有致。所以,要使文章一开头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就要打破常规——要写美先写丑,要写易先写难,要赞扬先贬抑……在写作中,充分运用这种“抑扬结合”的手法,会使你的作文变得峰回路转,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写作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应用。换言之,只有读得通,才能写得通;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鲁迅先生指出,要想写好文章,最要紧的,就是“多看和练习”。又进一步指出写好作文的方法:“……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作”。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15.
有些同学的作文语言干巴,读之味同嚼蜡。究其原因,是没有在文章中加入必要的“佐料”。文章写得美,才能吸引人,感动人。  相似文献   

16.
读文章、悟文意、激情写,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途径。读得有效、悟得透彻,文章才能写的真实感人。一、读文章,要付诸感觉,赋予激情读文章并不难,只要认识字就能读,但是要把文章读好确实不容易。语文教学中课型、类别很多,各有各的主旨,各有各的讲法。比如:古诗要读出韵律、情感,想象出画面;小诗要付诸激情,表现内涵;记叙文  相似文献   

17.
文中有真情     
不少写得好的文章,能够让我们读了泪流满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文章倾注了作者的真情。这也就启发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融入真情,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相似文献   

18.
[题目阐述]有些人是句号,他虽然读完整本书,但却说不出比书本更多的东西,因为书的终点也就是他的终点;有些人是省略号,书读完后他却停不下来,他沉默,不可遏止地飞行到比书的尽头更远的天际……其实每个人读书的经历、缘由、方式、爱好、感受、成效等,都是不同的。阕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相似文献   

19.
《大中专文苑》2014,(10):M0002-M0002
夏天热,读书是最好的消暑方法。今年夏天我读了一批书,一些书读几页就放下了,因为不好。而一些书,开篇就让我喜欢,于是读完,于是思考,做一些笔记。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把笔记看了一遍,发现好的文章,都和爱有关。他们的心里有爱,在爱的驱动下行动,于是写出了实实在在的好作品。中学生,是为一生的行动和出发积累装备的时候,而爱,是最好的装备。  相似文献   

20.
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读和写之间,读是根本,是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多读、熟读、精读,能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帮助记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中学生来说,读,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