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面我就历史教育的前提和目的、历史教育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教育的功能、历史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以及历史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地设计历史教育过程等问题 ,择要地说明了自己的历史教育观。它们从理论和现象两个方面 ,为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历史教育的主张 ,做了原则性的铺垫。以下再用以渔网鱼的方式 ,明确地说明以个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中学历史教育应从哪些方面着眼。一、没有个性 ,就没有历史教育放在 10年前 ,我不会从这个角度看历史教育 ,尽管为什么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 ,甚至什么时候教什么的“经典”问题 ,缠得我打了多…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有个在中学教书的朋友去参加一个教育技术培训,回来后我问他,一周主要学了些什么?他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说,我们这几天主要是学Flash,老师就教了我们怎么做一个飞来飞去的“球”。  相似文献   

3.
钟和军 《现代教学》2002,(11):40-41
目前举国上下在在力推进“校校通”工程,但“通”了之后我们究竟要为学生做些什么?我们也热衷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但关注得更多的是如何建设网络教育资源,以及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改善教师的“教”。然而,学生的网络学习(WebLearning)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为什么不把目光更多地注视到学生“学”的方向呢?据我所知,学生的网络学习应该有如下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4.
去年,一位外国专家在我校听了一天的数学课,后来他就诧异地问我: “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这一问,引起了我的思考:儿童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就没有问题了呢?  相似文献   

5.
编读互联     
《新作文》2005,(6)
来信节录:现在的大人们根本不理解我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只是一味地询问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不按他们所设计的路线去成长?为什么一定要叛逆?他们大人提出的问题我给不了答案,可我想说为什么你们不想一想自己的责任呢?为什么一定要把所有的错往我们身上推呢?难道非得我们乖乖的,和所有的人一模一样,没有个性,没有特色,你们才满意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你们还不如去克隆一个好孩子呢。其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发学生智能。“教”要为“学”服务,“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怎样教学生学历史呢?近几年来,我是这样探索的。(一)教学生搜集有关历史资料。开学的第一节历史课,我就向学生介绍本册学习内容,动员学生结合教材有意识地搜集资料。我把搜集的资料卡片展示给学生,并证明搜集资料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学会积累知识的方法。例如,我出示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经过的卡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什么呢?尽管收到了不少投稿,但没有一篇尽如人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科学”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教育管理的方法。他说:“我没有什么新方法,只是思考70年前‘五四’运动提出的口号‘科学与民主’,并诚心诚意地将其运用于班级管理,结果使我和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从而提高了工作与学习的效率。”魏书生用“民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靠“科学”来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为什么我们用魏书生“民主与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却收不到他的效果呢?为什么没有他那份自如与潇洒呢?带着这些问  相似文献   

8.
去年腊月,妈妈在家“熬糖”,一整天灶间都燃着熊熊大火。傍晚,漆黑的墙壁忽然变白了,像抹上了一层石灰。“‘鬼糊墙’,鬼咋会找到我们家呢?”妈妈脸色苍白,轻声叨咕着。我连忙说:“哪里有什么鬼呢?这里面一定有科学道理。”不管怎么说,妈妈总是不相信。墙为什么会变白呢?我翻来覆去地思考,始终想不出结果。一开学,我就去找教自然课的姜老师,姜老师笑笑,说:“你自己研究吧!想一想,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围绕老师的提示,我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墙壁上厚厚的烟尘可能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料,在什么条件下它会变白呢?联想到那天灶间始…  相似文献   

9.
[设计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教什么?——教文章出处、教“不如”句式、教“而”“夫”用法、教“地”“非不”“也”的含义、教“中心论点”与“文章主旨”的区别.为什么要教这些?——这五个内容是连贯的、递进的,它依次回答了:文章的出处是什么?“中心论点”句是什么?第一分论点是什么?第二分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这是符合一般议论文的教学思路的.这也是“从大处着眼”确立的文章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课内阅读     
一、读短文,完成练习。匆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徘徊——痕迹——2.这一段话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痕迹”是作者心中的茫然,实际上他的思索结果是什么?请你写出来。___…  相似文献   

11.
一、从课程改革实践中获得的启示。自1998年开始,我在一些与教师培训有关的场合都谈“历史教育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知道“改”什么。单纯的知识减量,解决不了知识结构问题;主观地臆断学习主题和方法,同样解决不了,学生“厌史”的问题;利用无专业支持的变换教学或学习方式的办法,更是解决不了学校历史教育的价值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一直是一个进行时,教与被教者都希望能让教育与时俱进,教与被救者都希望能让教育更加以人为本,教与被教者也都希望能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语文教育到底耍担负什么职责,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呢?职高的语文教育又应该以什么为目标,怎么达到目标呢?太多的教师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也常常琢磨。  相似文献   

13.
我是谁?     
我是谁?我到底是谁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也许根本就没有答案。"我"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我"为别人做了些什么?别人又为我做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1 8 4 0 1 84 0 1 84……”———一个初一学生不辞劳苦地完成着历史老师留下的家庭作业历史教学教什么 ?怎么教 ?为什么教 ?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讨论历史教材究竟有多少处硬伤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创造性教育?首先,从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的角度讲,创造性教育是指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其次,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创造性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造性教育强调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即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的培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反对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活动和直接经验,主张增加实际活动,包括社交方面的活…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扬教学民主.提高数学素质,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呢?这就要使学生学会解后再思考的习惯,即完成一道题后,要再问几个为什么,并从中获得对下次解题有用的经验和教训,搞清楚“为什么”?才能在以后的解题中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那么如何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呢?本文通过下面的例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1,(28):34-35
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写不完地写呀?我怎么就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呢?怎么回答好呢?准确的回答应该是:我的大脑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为学生,为教学,为教育,总是在思考着学生,反思着自己。为什么非要这样呢?我想,这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词:情结、爱心和信念。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转轨”的浪潮,促使广大农村复式班教师也在思考和探索:复式班存不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复式班里“素质教育”怎么搞?为引起有关方面对上述问题的关注,下面谈点个人的思考。 一、“考什么教什么”是“应试教育”影响的突出表现 我从调查中发现,复式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的复式班教师抱着“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的态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育的历史悠久,就是从我国近代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算起,也有百年的历史。数学教育的百年,是一个辉煌的百年,也是一个曲折的百年,每一次的改革都要面临着一种新的选择,都在思考并寻求“我们为什么要教数学?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等这样一些涉及价值问题的答案。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更需要我们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要讨论数学教育的价值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育的价值”,同时我们在反思数学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过程中,讨论最激烈、分歧也最大的是关于“思维训练价值与实…  相似文献   

20.
挫折的礼物     
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了上帝,他生气地问:“我是一个博学的人,为什么你不给我机会让我成名呢?”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儿,不够深入,用什么去成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