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三湘武术享盛名,尤数湘中武艺精; 南拳北腿多奥妙,龙盘虎踞荟精英。 鸡年腊月,湖南省体委组织省会5家主要新闻单位的6名记者,驱车千里,先后采访了位于湖南中部的娄底湘中武馆、李小龙武术职校、冷水江青龙武馆、武警保安培训基地、新化东方武馆、南北少林武馆、安化县武馆及汉寿县万友武馆。所到之处,无不呈现出龙腾虎跃、生气勃勃的兴旺景象。记者们对湘中一带民间武术运动的广泛普及、精湛武艺、科学管理和讲求效益,感慨良多,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健身、防身、修身、娱乐为特点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商业武馆也随之大量出现。文章通过对武术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商业武馆的现状和对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武术信誉危机的表现、原因、应对措施等。主要结论:武术信誉危机主要表现在赛事作假、武馆缺乏规范性、武术影视中夸张的表现形式以及不法组织、个人借武术行骗等,这些行为影响了武术的群众推广和民族传承,导致武术部分失真,扰乱了武术市场。建议强化武术竞赛市场管理、完善武术培训市场的法制化建设等,促进我国武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我国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武术馆校。这些武术馆校的出现,是我国武术界的一种好现象,然而也出现了许多令人焦虑的问题。例如1994年4月12日《人民日报》所载《郑州私人武馆强人“学艺”》的申诉一文所讲的武馆,既缺物质条件,又少师资,若没有个标  相似文献   

5.
以地方拳种"香店拳后山武术馆"在当代社会的武术传播实践为研究对象,运用口述史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创办人吴孔谈开办"后山武馆"的缘起、文化隐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后山武馆"的发展脉络经历"文革"期间师父客厅的偷拳、80年代文化寻根、90年代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新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文化、经济背景变迁,由于其坚持免费传承的福利型武馆模式,也注定了在新时期的没落,同时也折射出民间武术传承的时代困境。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浙江武术发展成果显著。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对民国期刊中关于浙江的武术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民国期刊中的浙江武术文献内容丰富、非常清晰,全面地反映了民国时期浙江武术的发展状况,体现了较高的历史文化、学术资料价值和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民国期刊关于浙江武术的文献记录了民国时期浙江武术发展的历史轨迹;丰富了民国体育史研究的内容;对今天武术的推广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开展经验研究是推进教育科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手段。寻绎隶属事后解释的民国学校武术教育经验,进而观照当代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取向是在教育比较中促进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史鉴路径。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民国与当代的学校武术教育在思想层面的发生与存在的价值逻辑,并对实践层面的师资结构、教学内容和教法改进上进行了宏观梳理与检视。研究发现,2个时段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逻辑一脉相承,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在师资构建、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发展取向上有着对民国经验的回归与模仿。整体上民国学校武术教育累积的经验遗产依然是历经政治干预与社会变迁影响而寻求突破的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借鉴的历史宝藏。在透视民国经验生命力持久的社会文化基础上,认为相对于当代武术教育而言,民国经验的宝贵更多在于对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武馆(社、校)象雨后春简般迅速成长,遍及城乡。 武馆的建立为武术的普及和发展,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教学和管理不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使社会武术这一事物能够健康地成长,使武术馆校成为教育和培养“四有”人才  相似文献   

9.
新垵村人对武术的客观需要,形成了武馆林立的村角武术发展样态.村角武术既竞争也合作,致使新垵村的武术成为当地的民俗活动内容.五祖拳第二代传人沈扬德,从凝集、团结新垵村乡亲出发,统一了村角武术,将乡里村民原先备战械斗的习武目的及宗法庙会的大众文化生存样式,融入近代"强种救国"语境,推进了村角武术的文化变迁与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2008-2011年传统武术研究类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在传统武术历史研究中,从历史学视野研究了先秦、明清、民国武术和武术流派的发展;在武术文化研究中,从文化视野探讨了武术的文化特征、文化传播、器械文化、侠文化。第二,在地域武术研究中,以文化地理学之视角促进了地域武术研究;在太极拳研究中,从历史发展、文化形态、健身...  相似文献   

11.
彦博 《中华武术》2000,(2):60-60
北京东城武术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的一家公办武术馆。武馆正式建于1980年9月,至今已有20个年头。20年来完成了数项大任务:即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业余武术培训活动;在东城区创建了18个太极拳辅导站;振兴了东城区业余体校武术等。东城武术馆始终以弘扬、继承、发展中华武术,面向世界武术爱好者,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期,以"团结武林同道,提高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的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成立并组织开展活动。文章通过对其特点、功能价值及终止活动的原因分析,发现中华武士会促进了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武术的城市化和国际化发展,也促进了武术传播方式的新发展,但因缺少政府支持、缺少经济实体力量支持及受到中央国术馆等武术组织的影响使其终止了活动。文章通过对中华武士会的研究为当代新环境下武术组织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精武》2010,(4):I0002-I0002
冯志强老师是当代中国著名武术家、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传人和心意混元太极拳鼻祖。现为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和北京志强武馆馆长,兼任国内外众多武术团体的名誉会长、顾问或总教练。  相似文献   

14.
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的比较研究──民国武术的组织社会学探索北京体育大学体理教研室易剑东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是民国时期最大和最有影响的两个以武术为主的体育组织。近年来,对这两个体育组织的研究日渐增多,但仍有不少问题,如精武体育会作为一个没有国家和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国风行中国武术,纽约就有四十多个武馆,授武术者多为中国人。以洪拳、北少林拳、龙形派、虎爪派、太极拳、气功最为流行。参加习武的青年百分之六十都是美国人。开业十七年历久不衰的纽约洪拳武馆,所授弟子已达九百余人。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武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太极武术盛行更是当时的一大突出现象。主要体现在:太极武术名家迭出,著述众多,太极武术组织涌现,活动普遍,太极武术形式多样,体系完善。这是太极武术在民国时期的自身发展与民国社会的普遍需求契合的结果。今天太极武术备受国内外垂青,也可以从中找到一定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对象4个方面汲取经验,以期对武术未来的国内外传播推广提供助力。研究建议:传播者方面,政府将武术设置为大中小学必修课程与中考体育必考科目,强力强制推动武术发展。传播内容方面,根据国际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武德准则》。传播途径方面,借鉴跆拳道道馆模式,建立国际间统一管理的特色拳种武馆。传播对象方面,以拳种为界限划分传播对象,进行针对性教学,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明代武术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出明代武术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兵器体系。研究表明:明代武术为清代武术、民国武术以及当代武术所借鉴和吸收,并对后世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刚力功,属佛、道浑元一体,气、武、医结合的高级内功,形成于近两千年的汉代,至宋代完善成熟,孕育出了岳飞手下大将于化龙,明代三朝元老于谦于阁老等著名人物。金刚力功二十代传人,又中了清朝武探花,二十二代于广山为武拔贡。二十三代传人于宪华,先后被嵩山少林武馆,中州武术院、郑州金水武馆、宁波中国少林武术训练中心、泉州武馆、郑州国际少林武术院等数家馆、院聘请为名誉馆长、名誉院长或总教练。  相似文献   

20.
在和大家谈关于李氏形意太极拳内功之前,先简略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习武历程。我少年崇尚武学,高中毕业不久便背着父母自陕西偷跑去湖北的一个知名武馆学习少林拳、硬气功、散打三年,因成绩优异留在武馆做了将近两年的武术教练。后因伤离馆辗转至深圳工作,同时开始接触并学习瑜伽术。1994年开始教授瑜伽至今十五余年,这期间还拜师兼修孙氏太极拳多年。近二十年的痴迷苦修只因心中那股浓厚难舍的武术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