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技期刊文稿的编辑加工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期刊出版质量的重要保证。论述编辑在改稿中应克服的三个心理和应注意的两个要点。具体分析编辑过程中数据规范、字句章法、文章结构等的修改重点和编辑体会。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院学报编辑的素质,除具有一段编辑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针对教育学院所担负的特殊任务,具有异于普通编辑的某些特殊素质。本文按照这一思路,简述了教育学院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编辑意识李明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学报将象其它商品一样进入市场,学报编辑也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塑造现代编辑意识。学报编辑意识的现代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学报编辑意识是学报编辑在规划选题...  相似文献   

4.
论学术期刊的商品性与出版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期刊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学术期刊进入市场的必然性。学术期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政治思想性、社会性和传播性。学术期刊的出版定位决定了它成功经营的必要性。出牌定位以政治思想原则、章内容、编辑质量标准、效益等为指标,来确定学术期刊经营的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学角度理解隐喻,具有一定的弊端。对于隐喻的理解应建立在心理语言学的基础上,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和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反映的是人们较为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对隐喻语言理解并不需要特殊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编辑意识李明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学报将象其它商品一样进入市场,学报编辑也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塑造现代化的编辑意识。学报编辑意识的现代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时代的必然产物。意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7.
编辑工作是一种认知活动。编辑在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受到个体心理因素,特别是其认知心理状态的影响和制约。认知心理误区干扰了编辑审稿、编稿时的公正态度和公平尺度,从而导致不正常的鉴审失误,使一些有学术价值、有较高水平、有社会效益的优秀文章湮没尘埃,一些缺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科技编辑应具有的素质:政治理论和人格道德修养、专业知识素质,业务素质,经营素质和现代化知识素养,特别对科技编辑专业知识和业务修养作了较深的分析,提出了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科技编辑应有较强商品竞争意识和超前判断能力,以及必须掌握先进的现代化知识,电脑排版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一、调整教师自身环境,认识学生学习心理。 按照现代教育心理、社会心理的理论,教育要想塑造出面对未来的心理健全的新型人才,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应形成民主的教学思想和平等的教学气氛。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认识,才能在语文学习心理环境中扮演好特殊的角色。语文教师不仅传授基本的字词句知识和如何作文章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学角度理解隐喻,具有一定的弊端。对于隐喻的理解应建立在心理语言学的基础上,隐喻是人们对日常知识和经验概念化的一种手段,反映的是人们较为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对隐喻语言理解并不需要特殊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从新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再转化为本国的出口产品,这种跨国大流通过程中,产品的生产方式、要素投入以及所属关系都发生了改变,技术差距与比较优势的转化决定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和变化,现代服务业在其中起着促进转化的重要作用。其作用在于促进人才、科技、经济效益三要素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20世纪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为什么近代的"工业技术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而不是中国呢?这一问题称作"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的难点在于,问的虽然是科技史上的问题,但答案却并不在科技史之中,而在于哲学对科技的社会历史意义的总结之中。若以交换哲学观对我国的历史进行重新解读和总结,那么,这个难题其实并不难: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选择能力,其发展同样受着"用进废退"规律的支配,而其"用进"的舞台,就是商品经济生活实践。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先进;我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先进,就先进在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然而,自西汉王朝开始,商品经济就一直受到了"家天下"政治的严酷压制而萎缩了,因此,我国的科学技术自此以后就没有太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走特色化道路,各类理工科院校综合性社科学报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或者借助行业性,或者借助地域性,或者借助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但真正取得成效的并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是稿源问题,深层原因则牵涉到制度、学校、编辑、作者等多方面的因素。要真正走特色化道路,必须实施开门办刊、联合办刊。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建劳动力理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之同时,前瞻性地萌发了"劳动力资本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理论中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走向,其中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中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而劳动力资本化的前提是劳动力所有者占有或拥有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等精神生产资料,劳动力资本化的实质是劳动者将其所掌握的精神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将其视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作为针对"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统一的"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社会生产系统这一"对象域"加以研究和建构的理论,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使劳动力资本化研究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它的三个基本原理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原理依据,它的"价值链"网络结构模式为劳动力成为资本奠定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运动的理论基础,它的"科学价值库"理论、价值"孵化"理论、科学实现价值增值的规律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它的"四大结论"在理论上为劳动力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找到了根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在英国高度重视发展高等科技教育的政策与改革背景下,牛津大学积极进行了学科结构的调整,使其文、理、工、商、医等学科得到和谐发展。牛津大学的学科演变表明,大学要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学术传统和学校实际培育自己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与信息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科技期刊的价值在于信息的提供与服务质量。因此,科技期刊工作者应更新信息观念,强化期刊信息意识,并从法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服务管理等方面提高科技期刊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为读者及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7.
科技劳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当代劳动方式的核心内容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科技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科技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显得异常困难,呈现出复杂和多样的特征,并在其中潜含着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迫切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在深入分析科技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的复杂多样性之基础上,将潜含于其中的各种问题彰显出来,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全面系统地接触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形成的近代科技观,承认近代中国“技不如人”,认为近代科技是国家富强之本,主张全面仿效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是实用主义的科技观。这直接关系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科学分类与科技体系思想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学森将现代科学技术划分为十大部门。其中自然科学是迄今为止发展得最为成熟的一个门类,其层次结构包括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基础科学、这三个层次通过辩证自然观 自然辩证迈向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思想方法上来说,钱学森科学分类和体系建构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二是始终坚持现代系统腐化的观点和方法,其科学意义 客观世界描绘了同幅科学的图景,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  相似文献   

20.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 has almost become the default language in scientific academia. While the culture-independent natu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y result in scholars' preference for using one common language, over-reliance on English may shape non-English-speaking scholars'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ir national languages and may constrain their use of these languages in the domain of scientific public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attitudes of Taiwanese science scholars toward English and Chinese as languages of publica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it is not “English” itself but its “pragmatic value” (which is accrued through publishing in international indexed journals) that drives the choice of English over Chinese. However, this choice has led to an early sign of diglossia and the minimal use of Chinese in scientific publication. To mitigate this problem, it is believed that stakeholders in both international indexed journals and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efforts to value different languages as well as local journals published in other langu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