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邓小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定位,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的深化和推进,毛泽东的艰辛探索-邓小平的的成功实践-江泽民继承创新的轨迹表明了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已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化新局面,是对毛泽东的两个继承和两个超越。关于继承,一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实现现代化的社会历史前提的继承;二是邓小平对毛泽东初步探索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关于超越,一是邓小平以改革开放作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对毛泽东用阶级斗争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超越;二是邓小平设计“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波浪式”的现代化运行模式,是对毛泽东的“赶超”战略和均衡运行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发展的潮流,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构建了富强、民主、明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建设。从此,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现代化问题,他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并建构了中国独有的农业现代化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阶段,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应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的中国农业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5.
本从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科学内涵,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在主体、目标、动力、内外关系上的创造性思维等三个方面探讨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论证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科学解答,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统一,是中国历史的选择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作为邓小平理论首要和基本问题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自然与现代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定位、利弊得失、世界现代化的现状和特点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邓小平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背景,以深化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回顾分析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艰辛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论证阐述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概括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社会主义的辨证关系,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基本观点。这对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国情、军情创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注重质量建军,走精兵强国之路,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这一理论对我国新时期军队建设起着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不仅在实践上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开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正确道路,而且在思想上为中国现代化理论增添了宝贵的财富。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对现代化本质的全新诠释、对现代化内容的全面发展、对现代化道路的创新选择以及对现代化自我成长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试论邓小平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作为20世纪杰出的政治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并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赋予了“发展”新的内涵。重温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探索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四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现代化建设道路、战略目标、战略部署、建设途径的阐述,分析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四个方面,同时也论述了准确把握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邓小平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1)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人规划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轨迹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2)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具有浓重的中国特性、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突出的实践性;(3)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重大发展;(4)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是对中国社会全面现代化的科学阐述。  相似文献   

13.
吴鹏森、王先俊、张奇才教授主编,姚宏志、章征科、余君、解莉、彭样睿、唐晓菁、张红、季良佼参与撰稿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今年4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250千字,全面研究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问题,包括晚清政府的现代化战略思路,民国时期的现代化战略问题,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探索,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战略谋划,江泽民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最终体系的形成,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历史演进,从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考察,以人为本与经济协调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总设计师邓小平以高度的智慧、战略的胆识.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问题,提到一定历史范围之内.置于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之上来解决,成功地建立起他的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卓越理论.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邓小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目标、动力、过程及内外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创新,实现了我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以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历史趋势为宏观背景,在借鉴中外诸多现代化建设“方略”基础上,以他作为实践的改革派与伟大的政治家的运筹帷幄和对中国后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探索.是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化的目标载体要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现代化的方法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全面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较大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弄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农业现代化理论方面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他强调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科学阐释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把“两个飞跃”视作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模式依托,强调科技现代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农业与工业关系中,强调农业和工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以其大手笔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目标、动力、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从而实现了四大历史性转变 ,中国现代化建设迎来了又一个高潮期———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最快并能基本保持持续发展的历史时期 ,也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趋向完整性、科学化的历史时期。而邓小平成为中国现代历史上将中国现代化问题理论化、系统化并付诸实践而且收到显著成效的第一位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群众观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点出发,阐述了邓小平关于群众的观点和理论及党的群众路线,揭示了在新形势下学习,研究,坚持邓小平的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对我们制定各项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探索和改进党的工作方式方法,继续推进和最终实现现代化伟大事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