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著名战役之一,史籍和史学界对于这场战争的背景、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和意义都有详细的记载和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晋国军队如何自今晋西南到达今鲁西南进行战争,尤其是对晋军从晋都绛至卫国北鄙五鹿的行军路线记载和研究有所缺失,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城濮之战”双方的兵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本第 43页 :“城濮之战……楚军人数超过晋军一倍多。”关于城濮大战的双方兵力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晋军两万 ,楚军四万多。《左传》在记载城濮之战时 ,只讲到晋军临战时有兵车 70 0乘。同时叙述了晋军从出征到参战都是三军齐出动。晋军两万之说 ,是后人依兵车 70 0乘按每车配员 3 0人计算得来的。事实上 ,每车 3 0人只是《周礼》的规定和西周的定制 ,实际情况恐非一定如此。春秋时代各国多是自主决定编制的。现在有关春秋兵车配员还有 5人和 75人两种说法。城濮大战稍前的前 65 9年 ,有齐桓公派公子无亏援卫 ,是率兵车 3 0 0乘 ,甲士 3 0 …  相似文献   

3.
晋国在文公手里实现了在中原称霸的愿望。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军以弱胜强,一举战败了楚军。战后,在践土大会诸侯,周天子不得不承认晋文公继齐桓公之后为中原的第二个霸主。从此,人们对晋国刮目相看。晋国在城濮之战中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国为争霸中原而诉诸武力的战争。晋文公图霸的战略思想是十分明显的。《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载:  相似文献   

4.
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均节选了出自《左传》的《崤之战》,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北京版高中语文选修一,鲁版九年级语文选修等。该文写秦军偷袭郑国未果,只好"灭滑而还",在途经崤山时,遭晋军伏击而大败。此前,由于秦军东征要越过晋国南境,晋军方面早就掌握了秦军东征的情报,于是在晋国朝堂上主张伏击秦军的原轸和反对伏击秦军的栾枝,展开了一场争论。原文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善如流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  相似文献   

6.
游水考     
游水,在历史上曾是联结江苏东北、山东东南的一条重要河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记载,清人杨守敬《水经注疏》有详注。游水流向,据记载是自南向北,为淮河下游分出来的一支沿海河流,切割了历史上海属四县许多东西河道。但是据《水经注》,游水经山东利城(今临沭县)至江苏赣榆县纪鄣入海,即从海拔3米左右的苏北平原流至海拔三十米左右的鲁东南低山丘陵,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今笔者根据史料,对游水略加考索。古今关于游水,说法不尽一致。一说:游水是淮水一条支流。《水经·淮水》:“淮水于淮浦县枝分,北为游水,游水又北迳东海利城县故城东,又北历胸山西,又左迳琅琊计斤县故城之西,又东北迳  相似文献   

7.
从善如流     
《下一代》2010,(9):28-28
【故事】:春秋时期,一次楚军攻打郑国,郑国不敌,晋国就派大臣栾书率领大军去救援。楚军见晋军来势汹汹,就退兵回国。栾书很恼火,便领兵去攻打楚国的盟国蔡国。楚国得知后,派公子申、公子成二人前往救援,晋国大将赵国和赵括向栾书请求出战,栾书准备答应。这时,  相似文献   

8.
“一问三不知”这句话人们常常说,但恐怕知道“三不知”来历的人不多。“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了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  相似文献   

9.
渝东南土家族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东南地区在殷、周时期居住着百濮之族。本不与蛇巴人接壤,蛇巴人被尧派羿屠于巴陵后,部分巴人向西部逃难,匿于石穴蜕变为白虎巴人,吞并土百濮,形成巴蜀对峙。旋楚子灭巴,秦灭楚。濮已灭亡,复不称巴人后裔,史称蛮,继称上,后世便以土家人自称。濮人不甘灭亡,百濮之一,板盾蛮专杀白虎,其民俗流传于渝东南及黔北、湘西、鄂西等古代百濮居住过的广大地区。许多方言流传至今,泄露了百濮人与巴人的关系。为追寻渝东南土家族源头提供了有力证据。有比较清晰历史线索可以考证的是鱼凫国,她发源于蜀,沿岷江而下,与百濮之族融合,生活于宜宾、重庆、涪陵。然后一支沿长江继续下行至今奉节,另一支溯乌江而上,至渝东南乃至“九溪十八洞”。  相似文献   

10.
<正> 楚汉相争,自秦灭后日趋激烈。从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至五年,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垓下之战决定了楚灭亡之命运。项羽败于垓下,死于乌江,已为史学界所公认,但垓下、乌江在何处?项羽突围逃走路线如何了史学界历有争论。弄清这条路线,对于研究秦汉史和地方史,不无禅益。要寻觅项羽溃围路线,务必首先确定垓下古战场的方位。  相似文献   

11.
孙玉祥 《老年教育》2006,(11):46-46
“三不知”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坐大,就派大夫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不要追赶零星士卒,不要害怕大批人马。’晋军即使出动一千辆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地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相似文献   

12.
一、拿破仑战争持续的时间长,大战役较多。本图图面有限,只选择了一些关系重大的著名战役;进军路线也是大致示意。二、反击第三次反法同盟之战和反击第五次反法同盟之战的进军路线,在帕骚以东,大致相近。为免混  相似文献   

13.
本根据献记载和实地考察的资料,对晋四卿晋阳之战的原因,经过,历史地位进行了论证,并对战争中的“灌城”形式和引水问题进行了论证。指出晋国封建因素的发展是此役爆发的根本原因,晋阳之战是春秋与战国的分果,亦即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之界限。  相似文献   

14.
师旷,字子野,是晋国的音乐大师。《据一统志》、《山西通志》、《平阳府志》云:“洪洞东南有师旷墓,邑例里名师旷,村名师村。”塚前树碑,一高七尺五寸,题曰“周乐师子埜(野)墓。”邑南通衢立一碑,题曰“师旷做里”。《元和志》:“师旷祠在洪洞县东南二十五  相似文献   

15.
晋国的军制     
晋国庞大的武装力量分为车、徒二种。武公代翼后,周厘王正式任命他“以一军为晋侯。”大约西周时期,晋国的车兵,仅止一军。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为了争霸诸侯而“作三军”,分为中军、上军、下军,递相统属。公元前629年,晋军蒐于清源“作五军”,在中、上、下军外,又添上、下新军。公元前621年,由于赵衰、栾枝、先且  相似文献   

16.
广固城是齐鲁数千年文明史上空前绝后的京城。自晋永嘉五年(311年)兴建之初,即以著名的山左重镇的地位,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至南燕慕容德公元400年称帝定都于此,始成为山东唯一的京城。公元410年,刘裕攻灭南燕,夷平广固城,一代帝都不复存于海岱之间。纵观广固城的兴废史,堪称当之无愧的历史名城。然而对于此城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有专门的论述文章,笔者因占地利条件,从刺取文献记载和实地勘察相结合入手,力求公正客观地揭示这一名城的地望、性质、建城定都的地理条件、城门名称方位、小城建筑布局等问题,再现古都的风貌,填补学术研究上的这项空白。  相似文献   

17.
南昌城始建于什么时代,地方志和一些文献资料中缺乏明确记载。一般认为,汉代的豫章城即灌婴城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二○一年)颍阴侯灌婴所筑的土城。灌婴城西北的南昌城究竟始建于何时,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地方志中记载了唐“贞观十一年自灌城移置东湖之太乙观西”,因而一般都认为南昌城是唐代所建。彭适凡《古代南昌城的变迁与发展概  相似文献   

18.
[例文] 序越州鉴湖图 曾巩 鉴湖,一日南湖,南并山,北属州城漕渠,东西渠江,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之所为也。至今九百七十有五年矣。其周三百五十有八里,凡水之出于东南者皆委之。州之东,自城至于东江,  相似文献   

19.
琉球是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自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遣使至琉球及琉球中山王察度于同年派其弟奉表入贡中国,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止,凡五百余年,中国与琉球有着极为密切的交往。中国文化对琉球社会很有影  相似文献   

20.
《土地》插图中的重耳形象质疑安徽来安中学杨建九高中语文第二册《土地》一文中引用了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途中受土于五鹿的故事,课本编者为这一故事配上了插图。插图中的重耳年轻英俊,二三十岁模样,与史书中的记载在年龄上相去甚远。请看《史记》中的有关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