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巨灾保险法律制度为基础,探讨适合我国的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是巨灾保险法律制度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考察世界各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的类型,借鉴巨灾保险先行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法治状况,总结出我国巨灾保险立法模式比较可行的选择是采用专项型立法模式,首先针对地震风险制定《地震保险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针对其他灾种的巨灾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巨灾保险立法既有专项立法、综合立法之分,又有单独立法、修订立法、补充立法之别。专项立法是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当下选择,综合性单独立法模式则是我国巨灾保险法律制度的最终选择。应对我国巨灾保险立法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予以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3.
面对2008年我国所经受的一次次巨大灾难,本文在讨论我国目前以财政救助为主的巨灾补偿体系诸多弊端的基础上,鉴于我国巨灾保险还相当落后的现实,运用巨灾风险分散理论、自然灾害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结合保险、基金、巨灾债券等在资金组织、运作模式及补偿与赔付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巨灾补偿基金的基本构想,并就巨灾补偿基金的财产组织和机构建设、主要的运作机制、基金纽织形式的优势等作了讨论,希望能为建立我国巨灾补偿体系探索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巨灾保险制度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建设的不足与差距。对我国巨灾保险市场现状的分析显示,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保险需求和有限的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解决巨灾保险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在法律体系完善的前提下、构建政府与商业性保险公司共同运作的巨灾保险体系,从而实现制度供给的增加。同时,完善金融制度改革,为巨灾保险基金、巨灾风险债券的设立和发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2005年度是全球保险业遭受巨灾损失最为严重的一年,飓风、洪水和恐怖袭击等巨灾风险给许多国家社会带来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同时又是个农业大国,巨灾风险在我国的暴露情况十分严重;然而,我国的保险制度尚在建立之初,保险体系尚未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农业保险发展阻碍重重;巨灾风险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巨灾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多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组织模式和运营经验,除了通过保险/再保险市场的运作外,由于巨灾风险的特点,一般都有政府部门的参与,形成了商业性保险和政策性保险以及交叉运作等运作模式;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巨灾保险的经验在我国推进巨灾保险制度的发展,从而增强我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英国洪水保险、日本地震保险三种典型巨灾风险保险模式的主要因素,提出一个由保险险种、保险方式、保险金额、保险费率、经营方式、经营风险六大要素构成的巨灾风险保险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多层次的巨灾风险保险模式评价模型,并利用专家判断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种方案的权重值,得出最优的巨灾风险保险模式,从而为我国巨灾风险保险模式的建立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体系是巨灾风险管理的有效有段。本文比较详细介绍了国外巨灾保险的先进经验,主要是美国、日本巨灾多发国家的巨灾保险制度体系,包括巨灾保险项目或计划的内容、风险管理办法,损失补偿基金来源,再保险及巨灾风险分散和转移等,并对其巨灾保险制度进行优劣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保费定价作为巨灾保险推进的核心问题,由于巨灾自身的属性导致其定价问题存在诸多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在“串联的”巨灾风险分散模式下,建立巨灾保险保费定价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串联模式逐级分散风险并对未来保费进行预测;巨灾损失发生的概率应当与保费正相关;实证分析的结果说明,小额巨灾保险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笔者探讨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建设巨灾保险的必要性.二是世界发达国家巨灾保险模式概况与启示.三是对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来是遭受巨灾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湖南省属于我国中部地区,灾害种类繁多,巨灾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我国巨灾商业保险处于探索起步状态,借鉴国外巨灾保险的发展模式,建立我国巨灾保险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从巨灾保险的视角来分析湖南重大自然灾害问题,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自然灾害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1.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法基本原则之一,同时它也是保险法律制度的根基.保险利益的功能在于分散危险、补偿损失与防止发生道德危险,因此,世界各国普遍在立法上确立了保险利益原则.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保险法》,虽然其间经过两次重大修改,但是保险利益原则一直是作为独立条款规定在“保险合同总则”当中,而且,2009年新修订的《保险法》对保险利益进行了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分类规范,立法技术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以保险法为出发点,从经济利益,利害关系以及适法层面对保险利益进行详细解读,以求探讨出最佳适合我国经济与社会环境的保险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研究和建立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已迫在眉睫。我国存在保险意识薄弱、投保率低、保险公司又不承保巨灾风险等问题,借鉴海外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巨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灾后重建任务繁重,要求大量物力、人力支持。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保险业在这次灾难中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因此,社会各界对于建立巨灾保险体系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巨灾保险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保险合同不利解释原则分析--兼评《保险法》第31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保险进入千家万户,保险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法》第31条确立了不利解释原则。保险合同的不利解释原则是解决保险争议的基本原则,但不是唯一的原则。试图正确诠释不利解释原则的真正内涵。对保险合同争议的解释,同样要遵循合同的一般解释原则以及要符合《保险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5.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对于保险利益原则的内涵及其适用的理解却存有差异。从保险利益原则确立的历史背景等切入,深入分析其内涵,益于对保险理论、保险实务以及保险立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制定地震保险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迄今为止没有专门针对地震保险立法,导致地震保险制度的严重缺失。而现阶段制定我国的地震保险法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制定地震保险法应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和法治状况,借鉴地震保险先行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地震保险法中应明确地震保险法的立法目标、立法原则、地震保险的性质、地震保险的组织形式和承包范围,对地震保险基金、地震保险再保险和地震保险的监管等主要内容也应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7.
保险风险证券化使风险卖者和买者能够通过金融市场得以部分或全部匹配,而作为其主要形式之一的巨灾债券有助于扩大保险资金来源、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有利于加快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进程。通过理论和实践对巨灾债券在我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了保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巨灾频发且损失巨大,相应的风险管理水平滞后,融资手段单一,整体融资效率不高,构建中国特色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创新信用手段和融资模式是化解农业巨灾风险的根本所在.本研究从农业巨灾风险的属性出发,以债券化作为农业巨灾风险的融资途径,分析融资背后的信用关系,提出了信誉在信用发展和拓展融资渠道中的核心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债券化的基本逻辑,为有效应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面对巨灾,保险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通过资本市场转移风险在这几年发展也很缓慢。多家保险公司间的相互制保险可以使每家保险公司索赔成本更加分散化,在所有公司持有的资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损失的标准差降低,即相互制保险可以降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概率。考虑我国巨灾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建议在我国推行相互制保险以转移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并成立保险交易所以交易相互保险的保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发展巨灾保险债券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灾年,十几个地处不同区域的国家分别遭受了台风、飓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中国,传统的商业保险承保巨灾能力不足,再保险市场也无力为巨灾提供充分保障。因此,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进行金融创新,将巨灾风险向资本市场分散势在必行。文章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将中国具体金融机构可在巨灾债券运作模型中充当的角色进行初步定位,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从而对中国巨灾债券运作机制提出合理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