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当今,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是在校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主张从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行为。目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以其自身的特点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的功利化、非理性化倾向凸显;参与规范缺失、引导机制匮乏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动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叶颖华 《考试周刊》2014,(16):157-158
新形势下,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合法、有序地参与网络政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现状,指出了文化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成熟性的根本因素,并对如何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文化平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投资理财知识,他们尝试去参与互联网平台上的投资理财,期待手中的闲钱增值,但往往会出现预期偏差,达不到理想效果。为研究大学生的理财行为,分别从专业方向,零用钱规划,投资理财知识、经历及需求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的理财行为,从非理性经济人视角分析大学生在理财中出现预期偏差及非理性行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议通过完善大学生的投资理财环境、强化大学生投资者教育环节、建立大学生理财学习和实训平台,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积极参加合理、正确的理财活动,提升理财效率,避免非理性理财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新形式与新途径。通过对安徽省5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愿意参政议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受网络监管措施不力、自身政治素质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容易被网络上错误舆论诱导,导致盲从行为和群体极化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网络监管,提高政府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反馈效率,以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激发大学生更高的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使其积极发挥"正能量",为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深刻影响着公民的政治生活,使得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为了激发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网络群体参与网络政治的热情,培养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提高理性有序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应该从实践管理入手,把学校网络平台、社会网络平台、政府网络平台科学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伸及补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产品及应用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这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研究在梳理近四分之一世纪大学生常用社交媒体平台演进阶段的基础上,探究基于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弘扬网络正能量的积极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政治参与意识与行为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以江西省豫章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包括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与效能感,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与途径,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提供便利,重塑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等,网络的低准入与匿名性也容易导致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盲目性,国外意识形态也容易通过网络冲击大学生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出现、迅速发展以及通讯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公众政治参与的能力,而且提升了公众的话语权。电子政务的开展,为公众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自由空间,为政府与大众进行沟通、进行平等对话提供了一个结实的桥梁。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了网络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行为具有非理性等问题,这不仅使得网络真实民意得不到表达与诉求,而且使政府治理受到了挑战。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把我网络政治参与的趋势、不断完善网络问政平台。  相似文献   

9.
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介,它打破了时空局限,并具有多维立体传播的特点。因此,“易班”作为大学生互动社区在各大高校推广以来,已渐渐成为当代大学校园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表达特征,论述了大学生的网络非理性行为;其次,就如何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问题,提出在“易班”平台这个基础上,尝试用互动分享、评比推广和魅力养成等模式进行把控;最后,指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网络活跃度高,上网目的多元化;网络载体使用多维化;网络参与呈现向上向善、积极有为的行为特征。调查同时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异化现象;学校主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抵达率不够、黏着度不足;部分大学生在网络场域缺乏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在虚拟与现实交互中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思维深度融合,提高学校网络载体吸引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