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翻译活动是一个始终贯穿着社会、文化和认知等因素的动态选择顺应过程。文章主要以交际语境顺应论为框架,对国际导演李安的作品《卧虎藏龙》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探析交际语境顺应理论对字幕翻译的影响以及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磊 《文教资料》2014,(27):32-33
Jef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这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语用顺应论不仅对语用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翻译活动,认为翻译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将顺应论应用于翻译中,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也为翻译实践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语用顺应论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广告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广告终极目的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中应特别注意对受众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4.
维什尔伦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通过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四个方面来研究翻译,可发现顺应论对翻译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将顺应论应用于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翻译研究迈向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维索尔伦的顺应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在顺应论指导下,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角度出发,对选取的《雾都孤儿》荣如德译本进行案例分析,探讨语境顺应在译本中的应用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取,以期为文学翻译中语言的选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广告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广告终极目的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语用顺应论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广告翻译中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社会现象的顺应,心理需求的顺应,语言现实的顺应。  相似文献   

7.
王晨婕 《现代语文》2013,(7):147-150
本文运用语用顺应论剖析英若诚汉译话剧《推销员之死》的过程,包括译前的选材与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连续不断选择的过程。在该理论的框架下,作为特殊语言使用的话剧翻译活动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译者从翻译目的出发,选择相应的文本和翻译策略,顺应译语受众的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英若诚选择汉译《推》剧顺应了当时中国受众的内在需求,选择增译、省译、套译和改译等翻译策略顺应了中国观众的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同时满足了舞台演出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蒋卓颖 《海外英语》2012,(18):151-153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对语言做出动态的选择的过程。翻译本身也是一种选择的艺术。从语境顺应的视角出发,翻译可以看成是一种动态的语境顺应的过程。该文意在探讨语境顺应论对翻译的阐释力并试图在此理论上建构能解释翻译现象并能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9.
罗娜 《海外英语》2012,(3):133+167
Verschueren的顺应论着重对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语言翻译的实质是交际翻译,所以交际语境在翻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需达到交际语境顺应,具体指顺应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该文旨在研究交际语境的顺应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维索尔伦的语用顺应论指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基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选择的目的是为了顺应交际的需要。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四个方面来研究翻译,可发现顺应论对翻译有着相当重要的阐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指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基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为适用交际需要而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选择的目的是为了顺应交际的需要。翻译事实上也是一个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它牵涉更多的变量。因此翻译也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解释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顺应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源语和目标语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因此,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靖 《考试周刊》2009,(24):32-33
商标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商标名的翻译具有跨文化交际的重大意义。本文从语言的顺应论角度,指出义乌小商品市场上的产品商标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现实的顺应、社会文化的顺应、对消费心理的顺应,旨在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产品商标翻译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顺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交际者在某种程度意识下根据语境而做出语言选择的动态顺应过程。该理论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翻译中译文的选择也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作者以顺应理论为基础,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两个层面探讨翻译中的顺应问题。  相似文献   

15.
Jef Verchueren的语用学综观下的顺应性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并以此为语用学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研究视角。本文正是在此视角下,探讨新闻中译英的语用技巧,认为新闻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顺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贯穿着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互动选择机制,语用顺应论为拓宽新闻翻译的发展空间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JefVerschueren的语用学综现下的顺应性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并以此为语用学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研究视角.本文通过"给力"的现象描述出发分析了零翻译现象,并从语言结构顺应,心理世界顺应和意识程度顺应的视角探讨了顺应论和零翻译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奈达运用交际学理论,把翻译视为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功能对等理论思想产生了世界性的深远影响,在对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里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以"读者反映论"为核心的翻译理论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作者就以<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来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并通过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意义、风格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分析比较,从实践个案上来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儿童文学翻译上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维索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心理思维过程。该理论将翻译活动看成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在交际活动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译者不得不做出许多选择使其译本顺应特定的环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了迎合读者接受的心理,译者会采取不同策略如归化和异化等方式来进行翻译达到顺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顺应论认为语言具有顺应性,它使得人们得以从一系列不定的可能性中进行可协商的语言选择,以满足交际需要。译者作为语言的使用者也要做出语言选择。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形式之一不可避免地包含文化因素。儿童文学的翻译中,译者面临着既要保持童趣又要将原作传递给另一文化的儿童读者的双重挑战。我们从顺应论的角度来探究译者如何处理儿童文学中的文化因素,并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本为个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论实现“翻译‘多维度适应’”的语用顺应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语用顺应论和生态翻译学理论对语言使用机制的描述,笔者发现两个理论都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个连续不断选择、顺应(适应)的过程.在对语境的界定方面,两者也体现出了诸多相似性.这两个理论是一脉相传的.基于此,笔者借语用顺应论这块“他山之石”,来攻翻译这块“玉”,提出“翻译‘多维度适应’可以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上的话用顺应来达到”这一观点.同时,分别用例子来为论点提供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