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庆东 《基础教育研究》2011,(24):40+42-40,42
为什么在师资、课时、教研相对占优势的情况下,我们的“高付出”没有“高回报”?因为语文课堂教学不适性、不适量、不适时。看来,构建适合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才是破解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出”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徐进 《现代语文》2014,(8):85-86
为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效,结合南通市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的小组活动“有组织、有机制、有展示、有评价、有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不仅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具有生机活力,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的浓厚兴趣,在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谈谈对落实“适当合作”这一教学目标的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孩子的性格都有很多面,不能只是简单的用好与坏来衡量,在“赏识教育中”,用爱与责任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的教学理念和不懈追求。我在班级倡导语文课堂的“三一”文化,即比氛围、比学习、比进步,懂感恩。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这才是语文让孩子们受益终生的。  相似文献   

4.
胡海瑢 《中学文科》2007,(5):99-100
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整合”,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类语文信息进行整理与合成,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中心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整合”能力,离不开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引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学生整合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试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更新,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迎来了一片新的教改曙光。“满堂灌”、“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成过去,“课堂讨论”日趋成为一种时尚,有时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大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以至整堂课自始至终都热热闹闹的,于是“满堂灌”、“满堂问”又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闹”。  相似文献   

6.
彭捷 《新疆教育》2012,(16):229-230
如何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成为学生心目中喜欢的课程,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应该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即“人文味”、“人情味”、“文学味”、“生活味”、“新闻味”,只要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应该是一个能激励学生思考、探索、想象、联想、创造的“省略号”,而不应该是“到此止步”的“句号”。在此,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切身体会,谈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运用“省略号”的几种类型及其功能。一、自我揣摩,触发情感共鸣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在课尾巧妙地设置情感悬念以弹拨学生情感之弦,触发情感共鸣,使之情动于衷。如教完《泊船瓜州》后,教师趁学生沉浸在王安石望月思乡的绵绵愁绪中,饱含深情地吟诵起王…  相似文献   

8.
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有知识和技能的人,而且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负担加重,泯灭学生创新精神,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力求从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对“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研究与探索。使语文课堂教学走上“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同时也使语文课堂真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在探索中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应当按照“美的规律”来展开语文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适应,从而争取最佳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这样,造成了学生思维的狭隘、迟钝。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运用各种新颖生动的形式,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总的一句话,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从而减轻学生负担,全方位提高他们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主渠道,它不仅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学习语文知识技能的方式方法的任务,更要为他们提供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知识的方法以资终身可持续发展。本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长期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一线穿珠式”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的发展 ,呈现着新的特点。语文学科正向着“艺术化”发展。那么 ,怎样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艺术魅力呢 ?一、教学语言要富有审美性。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物质外壳 ,是教师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的好坏 ,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枯燥无味的语言缺乏生气 ,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抑扬顿挫的语言则充满活力 ,能吸引学生 ,激活思维 ,使课堂生机盎然 ,优质高效 ,同时又能感染学生 ,使它们受到美的熏陶。所以 ,好的语言能“增人感情” ,能使“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  相似文献   

13.
杨月 《林区教学》2023,(4):108-1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课程情境的创设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情智”课堂作为教学情感与教学智慧的统一,重点围绕以情启智、以智冶情唤醒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下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探索“情智”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素养、保障高效教学,也能够为当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新的借鉴意义与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战 《新疆教育》2013,(15):194-194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进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时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 ,课堂教学仍是小学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 ,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 ,我们认为 ,在更新人才观念、教学观念、学生观念、教师观念的同时 ,还应研究探讨出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并且利于广大教师实际操作 ,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我们确定了“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结构”这个科研课题。本课题由紧密联系、逐步深入、相互促进的五大环节构成 ,这五大环节是 :自学———问疑———探究———运用———评价。关于“自学”。自学 ,是自主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必须把握好教与学的“度”,不可“不及”或“过度”。事实上,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部分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课改理念,盲目跟风,一些不适当的、走极端的教学行为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度”。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尤其需要理性和清醒。新的小语课堂需要“一池活水”,将几年来所留存的浮尘洗尽,课才会真正活起来。教师只有坚持把课堂教活,并终生追求,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才会永远地将课堂置于“活水”之中。给课堂教学“一池活力”,活力才会变成压力,压力才会发展成动力。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将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样既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杂烩似的讲”的模式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千夫所指的“反面教材”,使许多语文教师对“讲”讳莫如深。“烩讲”与“讳讲”都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学生的主体活动,不仅是动口动手,更有动脑动心,教师会讲,讲到学生的动心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其着力点大多在于精心组织教学,精确时问安排,尽力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一堂语文课在教师的严密组织与控制之下,上得是既“紧张”又“活泼”。学生正襟危坐,教师环环相扣,点滴不漏,大有程序化、神圣化的倾向,似乎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唯独看不到“闲暇意识”。似乎“闲暇”是与严肃、庄重、神圣的语文课堂教学格格不入的,抑或这与我们对学生学习的传统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渗透“闲暇意识”,展示“闲暇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