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因素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灵魂。为提高汉语学习者的汉语习得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就"汉语热"语境下的中外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中外文化差异对语言教学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导入哪些文化因素,怎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以期使汉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克服中外语言语义和语用失误,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任兰兰 《职业圈》2007,(9X):129-130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学,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对比,说明了在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学,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和对比,说明了在语言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母语负迁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最容易出现的偏误,也叫语际偏误。科学认识母语负迁移有助于教学者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促进学习者更精确地使用目的语。本文根据蒙古族大学生人称代词"我们"和"咱们"的使用情况,分析文化因素对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以便于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更全面地认识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不同,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西班牙语大约形成于公元10世纪,定型于13世纪,1492年语法学家安东尼奥·德·内布里哈(Antonio de Nebrija)出版了第一部西班牙语语法书《卡斯蒂利亚语语法》,该书比较完整地总结了卡斯蒂利亚语(即西班牙语)的语法现象,科学地确立了其语法规则和体系,为使用者提供了语法标准,同时也为西班牙语的国际化传播奠定了基础。西班牙语在整个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语言的影响,如拉丁语、希腊语、克丘亚语、巴斯克语和阿拉伯语等。这些语言在西班牙语的语音、语素、词素、词汇和句法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为现代西班牙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及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一些语言对西班牙语的影响较大也较明显,如拉丁语、希腊语或阿拉伯语等;也有一些语言影响较小,如哥特语。尽管如此,哥特语在西班牙语中的影响依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笔者针对"励请性"公示语英译的现状,对其在语用错误、文化错误、语言错误及文本类型错误四方面进行失误分析,并提出"励请性"公示语英译的常用结构,如Please+动词,名词+please,Please与Thank You组合等,旨在解决问题,提升城市公示语的英译质量,以规范的语言、融入的文化体现城市外宣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教学是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文章探讨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对文化的导入,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芳 《职业圈》2007,(7X):126-127
文化教学是实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文章探讨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对文化的导入,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强调文化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的高校日语教学面临着语言与文化无法相结合的问题。在日语教学中,注重中日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干扰,着重就词汇、语法和篇章中的文化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听课情绪,但如何导入文化成为高校外语教师面临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具体到翻译领域,"文化自信"则涉及到"译出法"或"译入法"的选择问题。"译出法"是以源语言为出发点,体现译出语的文化特色,不拘泥于译文所使用的语言系统而作的翻译;"译入法"则更多地呈现译入语的主体性,并以满足目标语受众的文化思维定势与审美习惯为导向。作为长期从事翻译专业工作并痴迷于翻译技术研究的工作人员,笔者曾纠结于外文表达与中国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牛佳宁 《文化学刊》2008,(3):114-1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上的差异直接体现于语言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日益重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从培养跨文化意识抓起,重视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采用新型的交际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语篇连贯理论、阅读能力的培养图式以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文章阐述了语篇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必要性,分析了语篇教学与交际阅读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介绍了通过语篇教学,培养交际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朱旬萍 《职业圈》2007,(5S):43-44
根据语篇连贯理论、阅读能力的培养图式以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文章阐述了语篇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必要性,分析了语篇教学与交际阅读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介绍了通过语篇教学,培养交际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孙明磊 《职业圈》2007,(11X):94-95
文章从词汇、言语、修辞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西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强调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明确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万华  黄涛 《文化学刊》2013,(5):116-120
论文记述了瓯语母系亲属称谓的构成体系、称谓词语,并简述了与之密切关联的亲属关系、地方习俗和宗族文化。瓯语母系亲属称谓在构词方面也有一些方言特色,论文分析了前缀词"阿"、后缀词"儿"、偏正式称谓、重叠式称谓等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跨文化交流传播实践现状里,外语语言专业人才的语言交际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传播的实效。其语言交际实践能力的主要阻碍即是语用失误多,语用能力不足。对于中国的语言学习者来说,两种语用失误的出现,一方面归因于学习者的语言与文化的负迁移,另一方面则是语言教学对语用的忽视造成的。内外二重因素的交织,导致部分学习者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更是影响了跨文化交流实践的效果。故该文提出三点优化策略:学习者应该在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中间地带建构自己的文化认识,树立起正确的文化态度;在语言文化课程中加强情感教育,通过教师的跨文化态度影响学生;并在语言文化课程中加强语用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语境或现实情境中学以致用,把语用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语篇教学与交际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旬萍 《职业圈》2007,(9):43-44
根据语篇连贯理论、阅读能力的培养图式以及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文章阐述了语篇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必要性,分析了语篇教学与交际阅读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介绍了通过语篇教学,培养交际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孙明磊 《职业圈》2007,(22):94-95
文章从词汇、言语、修辞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西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强调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明确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隐语行话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造就的语言智慧与诡谲,一种言语艺术,一种源远流长的语俗,社会生活史的独特"语言文化化石"。古往今来,汉语隐语行话的称谓用语多达数十种,十分芜杂。把隐语行话概然笼统泛称"黑话",不仅有悖语言事实和历史本原,也是对除了少数涉嫌丑恶事象而外的占绝大多数的使用隐语行话的各类群体的严重不公与不尊,乃至一种侮辱。历史上杂技界的"鹅幻"与中医学界的"串雅"两个称谓之"雅正"的成功范例,为隐语行话的杂滥俗称的雅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基于为隐语行话正名的三个理据、一个理念,本文主张于历代众多的称谓用语中筛取由来有自而又文化意蕴深厚的宋元以来蹴鞠(古代足球)行业隐语行话《园社锦语》之"锦语",用为与"隐语行话"同质并行的别名"雅号",以文化的视野对隐语行话称谓用语进洗礼"雅正"。以期使之走出以往称谓用语的尴尬困境,助益这一特殊的"语言文化化石"珍稀资源的研究乃至获得有更为效地保护、传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已成为共识。当前,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语,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被广泛用于对外交流。但是,在文化教学中,不应仅局限于以英美文化为主流的目的语文化,还应考虑本土文化的教学,在熟悉理解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将本土文化通过英语传给其他文化,是英语教学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