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在现代,“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因此这句话经常被解释为:“学习成绩优秀就会被提拔做官,进入仕途。”但实际上,“学而优则仕”的意思并不是像人们“望文生义”所理解的那样,“优”的正确意思是“有余力”,它的本意是说:“人读了书如果有余力就该设法去做官。”  相似文献   

2.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的名句,一般引述为孔子的言论,理解为“学习优秀的才可以做官”。其实这话不是孔子说的,释义也不是《论语》的本义,而是后人演绎而成的劝学格言。“学而”语见《论语低十“子张第十九”。朱熹集注本题往日。“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于夏为多—…·盖孔门自颜子以下,颖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原文为:“子夏回: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朱熹注文说:“优,有余力也;付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  相似文献   

3.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仩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所说的一句话。 如何理解子复的这句话,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优”字应理解为“优秀”、“优良”,意思是说,做官的要想做得好就必须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则可  相似文献   

4.
友刊文摘     
“学而优则仕”新解对《论语》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句,把“优”释为“优良”,把“仕”释为“做官”,把后半句说成“读好了书就可以做官”,是错误的。理由有二:①这种释译使《论语》的文义陷于矛盾和混乱之中。按上列“望文生训”的办法解前半句,就是“做好了官就可以读书”,这就不成其话了。②违背了词义的时代性。据考,“优”作“优良”解是汉代以后的事。《论语》中“优”字凡三见,  相似文献   

5.
在以单音词为主的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突出。为了正确地解释词义,必须注意语词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词义的系统性和时代性。《论语·子张》篇有这样一段话: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对于其中“学而优则仕”一语,历来说解多误,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所搞的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批判中,许多文章把这句话列为孔子鼓吹“读书做官”的罪证,而加以挞伐。他们把这句话中的“优”释为“优良”,把这句话中的“仕”释为“做官”,按照这种解释,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相似文献   

6.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孔子时代的号召,后来成为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政治诱惑,也是现在许多受教育者追逐的目标,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笔者在这里分析"学而优则仕"和"研而优则仕"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影响。一、简述"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变化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学"在这时主要是指学做人、学做人的道理、学做人的规范",优"是指宽裕、充裕。"而"是连词,"仕"做官为宦。孔子时代,仕者多为贵  相似文献   

7.
黄正 《江苏高教》2000,(4):110-110
一、孔子师德观的重义轻利性1.崇尚学问、立志从教———追求“大义大利”的思想孔子一辈子在做学问 ,他对学问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人离不开学问。孔子认为 ,对人进行学问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他提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教育思想 ,表明他不仅要求自己品学兼优 ,也要求用自己的能力、学识及明白的道理去培养有学问的、懂道理的、有自立能力的人。孔子“立人、达人”的思想 ,其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最终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教育 ,造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人才 ,使他们…  相似文献   

8.
在《论语》中,“学而优则仕”一语,恐怕属于“名声”最坏者之列。不过,研究任何问题,一不能囿于成说,二不必虑及人言,一切唯“实事求是”是从。故不揣谫陋,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9.
《师道》2008,(9):62-62
有些人把“学而优则仕”理解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做官”,这显然与原文的意思有差异。作者黄国荣说:(见《大地》双周刊)我发现无论领导、老师还是家长,在运用这句话的时候都存在一些偏差。其一,这话不是孔子说的,而是《论语》在《子张十九》中第十三自然段,录了子夏的语录;《论语》不是孔子的个人语录专著,而是诸子和孔子弟子语录的集锦。  相似文献   

10.
“四书”“五经”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相似文献   

11.
释“论语”     
在教读《论语》选文时,经常有学生问:“论”为何要读作“lún”?“论语”是什么意思?这部著作为什么要以“论语”来命名?有些老师对这些问题或者各持一说,莫衷一是,或与学生一样,不知所以。而广西民族出版社《〈论语〉赏析》一书的解释是:“《论语》就是孔子的论和语,论就是议论,语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觉悟。”这纯属妄加揣测,不得不予以辨正。  《论语》之“论”之所以读“lún”,是因为此处它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即古体字是“仑(lún)”。《说文》段注:“论者,仑之假借。”“伦、论字皆仑会意。”那么,“仑”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2.
唐银国 《文教资料》2010,(9):119-121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古今学人从教育学、文字学等多个角度已进行了注疏与考证。角度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文字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角度入手,力求在还原这句话最原始涵义的同时。获得子夏的教育观点,以对现今高校教育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一语 ,虽出自子夏之口 ,但子夏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 ,其间当有很深的师承关系 ,故一般人认为这是孔门师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这句话 ,在社会历史长河中 ,曾被无数人奉为圭臬 ,也曾被“批倒批臭 ,打倒在地 ,再踏上一万只脚 ,永世不得翻身”。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走出了狂热的政治斗争旋涡 ,开始用比较客观的分析方法去解析传统文化 ,对于“学而优则仕”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了 ,于是各种解释纷至沓来。简单罗列 ,大致有坚持读书作官论 ,任人唯贤论 ,学有余力论 ,学事兼顾论 ,知行结合说和教学两论共六种。上述六…  相似文献   

14.
曾蓉蓉 《现代语文》2010,(2):118-120
自2007年11月《〈论语〉选读》正式在浙江范围内开修以来,如何教好《论语》成了我们必须探究的。个问题。相当一部分老师教学《论语》只停留在疏通文意和字词句的梳理上,有部分老师自己对《论语》“吃”得很透,但课堂则变成自己在唱独角戏。如何提高《论语》教学有效性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5.
高诗令 《文教资料》2010,(10):45-47
《论语》中孔子的话语中用来表示第二人称的代词有“女”、“尔”两个字。但“女ru”只表作第二人称单数代词,而“尔”既可作单数,又可以作第二人称复数代词。从孔子话语中表示第二人称单数代词的不同用字.我们可以看出《论语》并非一人理事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16.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具有西化的语言特质、表达习惯和篇章结构特点,更容易地让西方人了解和认识《论语》所传达的思想,特别是很具中国儒家特色的关键词的翻译,如“仁”“礼”“天”等等,通过这些词语的翻译技巧中能够见出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7.
据《科技日报》报道,今年两会期间,政协科技界29组委员讲起了发生在身边的“官”“学”错位之怪现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相似文献   

18.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子夏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被看做是"读书做官论"而影响了中国文人学士几千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尤其作为资产阶级思想而受到严厉的批判。但经分析文本,还原此句话的真实含义后,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它对现实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学而优则事”刍论李兆良自古以来,我国读书人追求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此语最早出于《论语·子张篇》。它的基本含意是:学习是为做官准备条件,学习好了就可以做官。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这一思想不仅被历代莘莘学子奉为金科玉律,而且深深渗透到平民百姓的头脑...  相似文献   

20.
“吕秀才”其实姓张,名宇航,是我的同班同学。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最让人难忘的是他那张“喋喋不休”的大嘴。平时他最爱看《论语》,也最爱说《论语》,终日把“子曰”挂在嘴上。所以班上爱看《武林外传》的同学都亲切地称他“吕秀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