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以选题为主线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目前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选题为主线”的培养模式。此培养模式在充分考虑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要求和工程硕士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师生互动性的交流方式,以工程硕士生自己的项目为主线,即通过项目的大范围搜寻、排选、精炼出2~3个选题,并从中最后确定一个选题,贯穿整个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由此能较好地解决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是工程硕士培养的一个新领域。目前,军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工作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根据近年来学院在相关领域人才培训和工程硕士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就优化军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现实需求,架构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整体方案;分析了该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三类主体积极性不足两大瓶颈,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支撑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三项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两类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较具典型示范意义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社会对工程硕士的需求不断加大。综合性大学在创建一流大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培养高质量的工程硕士,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从管理机制、培养模式及特色培养等方面来分析综合性大学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途径,可以探索和丰富高质量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吉林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科学定位和工程硕士培养各环节的创新性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且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培养中,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校内教育、企业实践、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工程硕士协同培养机制,有效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实践与毕业论文、就业和科技创新之间相互脱节的矛盾,为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国内外工程硕士教育现状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析CDIO理念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工程硕士培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科学、技术、工程的概念出发 ,分析了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基本区别 ,分析了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践探索了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模式 ,提出了设立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培养工程硕士基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培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入手,就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以期达到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工程硕士的培养存在较大程度的“封闭性”.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不协调,影响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传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封闭性,提出“开放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即建立开放的招生体制、组建开放的培养主体、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实施开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前指挥型工程硕士培养基本符合工程硕士教育的设置原则,能够满足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多年对指挥型工程硕士培养经验和实际调查反映的情况,研究了指挥型工程硕士培养现状和影响培养质量的几个因素,提出了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培养模式的介绍及目前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导师配备、校外教学点的管理及社会对工程硕士的评价几方面 ,提出了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培养信息、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的工程硕士教育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从培养模式来看,都沿用工学硕士教育体系,虽然最终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但是实际上并未真正拉开工程硕士与工程类工学硕士之间的距离.工程硕士教育的定位应是介于工学硕士教育和MBA教育两者之间,要培养既懂工程又通晓管理的专业工程管理人才.应通过对课程的优化来达到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工程硕士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为适应这一新形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稳步扩大工程硕士教育规模的同时,不断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并构建创新性工程型培养模式,从而克服了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原有培养模式的不足,实现了工程教育新突破,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硕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观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是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特点之一。本文从培养目标、招生、学制、课程设置、学分要求等方面分析了美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四种模式 ,并针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生源单一、培养模式单一的现状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工程硕士起步晚,规模少,对工程硕士的培养实践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根据教育部关于工程硕士培养的总目标,我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资源,对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和初步探索,在化学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特征、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的选题等各方面都有了足够的认识,发现了实践中遇到的影响化学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概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发展情况,对高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从培养方案和计划、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方法和学习阶段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项目管理核心理念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中融入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项目管理核心理念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中融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围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明确工程硕士教育的含义与定位、研究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改革工程硕士的培养,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高等工程技术教育体系是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发展。本文在剖析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校企联合培养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新模式,提出跨组织合作、分层次培育、全周期培养、个性化定制四位一体的培养方法,为新形势下校企联合培养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