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代王充《论衡·超奇》是中国古代首篇作者论,其中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作者理论和作者批评理论.王充作者论的核心是“超奇”说,这既是对作者身份的确立和对作者价值地位的认定,又是对作者构成要素的高度概括.我们可从“述”与“作”、“尚用”与“尚文”、“精诚”与“虚妄”、“珍古”与“惜今”等角度发掘其作者意识和作者批评意识,从而为作者批评理论的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人际关系沟通提高他人满意度。作为医学期刊编辑,不管是对编委或对作者、读者,都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进而形成一个顺畅的工作链条。与编委专家良好沟通,尊重他们并让他们意识到作为我刊编委的荣誉感;与作者良好的沟通,并切实满足作者需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作者,这些会影响作者对我们杂志社的信任度与支持度,扩大我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新闻类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性是作者、互文本作者、学术群体、读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1)作者与互文本作者、学术群体的一致、交叉、极性互补关系;(2)作者与读者的一致关系。作者与互文本作者、学术群体的互文是作者构建学术论文的观点、理论、方法的基础,是学术论文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作者与读者的互文表现出作者构建学术论文是以“读者为中心”。学术论文与参考文献的主体互文性表明:(1)作者具有多重角色:作者、互文本作者、学术群体、读者。(2)参考文献是独立的主体,也就是说,参考文献对作者角色的建立具有反作用。(3)学术论文的创新是建立占主导地位的作者角色,并发展成为未来的互文本作者角色、或未来的学术群体的代表角色。  相似文献   

4.
<正>王荣生先生说过,散文就是"作者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就是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感"。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与人的情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散文教学中无疑应该引领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在体会中获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即作者队伍对文学期刊的重要意义,发现、培养、团结是建立作者队伍的关键,作者的层次以及期刊的编辑方略,论及了文学期刊与作者队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阅读的本质不是对字符的简单释义,而是读者与作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为了促进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作者常使用话语联系语等语言手段来引导读者正确理解自己寓于文章中的意图;读者也可凭借自己对话语联系语的功能认知就作者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不断与作者进行意义磋商,以获得更多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促进外语习得.  相似文献   

7.
隐含作者是作者在文本中所创造的隐含的替身 ,作者在与对象世界的交汇碰撞 ,与隐含读者的对话交流以及对现实人格的审美化理想化建构中完成其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8.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基础教育类》是省级基础教育教学类综合性期刊。要办好它,关键要立足本土,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对普通型作者,要耐心而细致;对潜力型作者,可以严格而挑剔;对高端型作者,要尊重而不迁就。  相似文献   

9.
阅读的本质不是对字符的简单释义,而是读者与作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为了促进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作者常使用话语联系语等语言手段来引导读者正确理解自己寓于文章中的意图;读者也可凭借自己对话语联系语的功能认知就作者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不断与作者进行意义磋商,以获得更多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促进外语习得。  相似文献   

10.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一次打猎途中,捡到一本破烂的杂志,其中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深深打动了他。出于对作者才华的欣赏,他辗转找到作者的姑母,表达了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使得这位作者信心倍增,十年后相继推出了《战争与和平》、《复活》等长篇巨著。  相似文献   

11.
刘高兴是贾平叫长篇小说《高兴》中的主人公,作者试图与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平等的对活与交流,以民间的视角来审视农民工的生存世界,讲述农民工眼中(或者说是作者眼中)的悲欢离合与人情世态,不显声色地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与判断。  相似文献   

12.
构建编辑与作者的和谐关系,科技期刊编辑需构建和谐的编辑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我和谐建设;注重培养和提高协调审稿专家、作者、读者以及编辑同仁和谐相处的能力,善于与作者及审稿专家沟通;树立“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公平公正对待每篇稿件;善于换位思考,尊重理解作者。唯有如此,才能与作者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增强科技期刊对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做好学报的作者工作是办好学报的一个重要条件,若想构建新型和谐的有利于学报发展的高校学报的编辑作者关系,学报编辑就应从尊重作者、加强与作者的沟通、注重对作者的培养并建立作者数据库几个方面入手,这样学报的编辑工作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时代是作者的大舞台,作者是舞台上的演员,作品是演员的独自,因此,时代、作者、作品具有一种动态的联系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开的,在阅读作品时,不能将三者割裂开来,孤立起来,而应该联系起来,将作品置于时代现实社会中,置于作者的感情世界中,综合分析品味。一、在时代与作者情感中品味作品的好处(一)能了解时代对作者的影响。作者生活在时代环境中,生活中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作者,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就通过作品呈现出来,充分理解了时代环境对作者的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就不难了。不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经过,就不能真正读懂鲁  相似文献   

15.
唐英 《辅导员》2010,(12):48-48
语文教科书中的作品,无论古今中外的哪一位作家的哪一种文体,都“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达着作者对真理与正义的追求的呐喊”。  相似文献   

16.
"作者之死"的实质是否认作品中作者的"在场",剥夺作者对文本的控制权与解释权。在传记小说中,戴维·洛奇以作者身份、批评者身份进入小说文本,以彰显作者"在场";洛奇还把与小说主人公"对话"的"前传记"过程写入小说,成为小说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洛奇在传记小说文本中前景化了作者的编辑、写作、评论等行为,有力回应了现代批评理论对作者权威的否定,从而实现了"作者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王尧 《东吴学术》2023,(5):42-44
本文回顾了作者散文写作的历程,体现了作者关于散文是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情感存在方式的主张,并提出了作者对什么是好散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作者与著作权人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作者与著作权人产生分化。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两大法律思潮对作者和著作权之间的利益调整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在当今强化著作权保护的前提背景下,考虑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利益调整问题之前,需再次从著作权法的原点出发,将作者和著作权人的关系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9.
<正>冰心曾说过:"中国是个散文成绩最辉煌,作者最众多的国家。"言志抒情,表现自我,揭露批判社会现象,展现作家的心理与人格,表达作者的见解和情感。郁达夫认为散文是作者"表现的个性";朱自清认为散文是作者为了"表现自己"。这些优秀大家的佳作使我们感受到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涌动着作者浓浓的情思,在精美的语言中蕴含了作者对美、对生活赞美与热爱,蕴含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作者思维的个性化,引导学生探究作  相似文献   

20.
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有意无意地采取了一系列的距离控制方法,通过对各种距离关系的调整和控制,左右着读者的反应,调节着读者的阅读感受。小说作者与小说隐含作者、小说作者与小说人物、小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控制,是巴金在处理主体与主体之间关系上做出的努力;另外,巴金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处理上也有他独到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