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阐述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含义,分析职前阶段幼儿教师的特点,提出职前阶段培养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提高职业认同感,树立学前教育专业自信;提升职业胜任力,加强读懂儿童的修养;在课程中贯穿爱的教育,夯实职业幸福的基础;培养终身学习理念,形成职业幸福的可持续动力;学会传递幸福,构筑幼儿教师幸福成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小红花引发了许多幼儿教育问题,反思产生这些教育问题背后的根源,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此,笔者提出:一、幼儿教师要树立科学儿童观;二、幼儿教师要具有崇高的"教育爱";三、幼儿教师要努力做到教学公平。  相似文献   

3.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相遇"什么样的教师,是影响儿童当下及未来幸福人生的最为重要的"关键事件",因此教育要为儿童遇到能改变其一生的"最美"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最美"的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突出。就其本质而言,"最美"的幼儿教师所要探讨的是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象与气质神韵。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文章提出幼儿教师之"美"有"言谈举止"之美、"优雅仪态"之美、"传统文化"之美、"共同沉醉"之美共四种形态。  相似文献   

4.
苏普芬 《学周刊C版》2019,(9):178-178
幼师是孩子们人生中第一位导师;是孩子们的另一位"妈妈";是决定孩子将来的性格和品行的关键人物,在教育事业这张波澜壮阔的航海图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引导教育这艘大船乘风破浪,正确前行。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怎样做幼稚园教师》中写道:一个热爱儿童的教师,他是会全心全意地为儿童谋幸福,继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幼儿教师的爱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因此身为人师,为人师表,我们应做到热爱幼儿,心系幼教,始终坚守工作岗位,潜心钻研,争做最美的好幼师。  相似文献   

5.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而当前,大家似乎对教师队伍的普遍判断是--职业倦怠.克服职业倦怠,重建职业幸福,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获得职业的幸福."笔者认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以教师职业幸福作为支点,而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必须解决好四种"机制".  相似文献   

6.
发展学前教育,幼儿教师是根本。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性非常强的职业,其教育对象——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规律,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能爱孩子,还要会爱孩子;不仅能教孩子,还要会教孩子,要把孩子教得好。这就要求幼师专业学生熟悉现代幼儿教育理论,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生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形象的表达能力以及儿童化的教学技巧等。  相似文献   

7.
<正>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基于此,幼儿教师教育信仰可认为是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学前儿童以及对教育爱的深刻理解与极度尊重,对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价值及形塑基础国民  相似文献   

8.
在儿童教育中,教育爱就是教师施予儿童之爱,包括本体论、情感和活动三方面的内涵。从本体论角度看,教育爱是一种驱使教师与儿童融合的本体性亲和力量,这揭示了教育爱的普遍性和迫切需要性;从情感方面看,教育爱是教师对儿童的一种纯真的情感,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儿童的喜爱、热爱等,这也是许多人所理解的教育爱的内涵;从活动方面看,教育爱是一种活动,一种促进儿童成长、增进其幸福的主动活动,它包括三层涵义,即教育爱是主动的,教育爱是一种活动,教育爱是一种教师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的主动活动。教育爱的本质就是教师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9.
<正>幸福是什么?对于我们幼儿园老师来说,幸福就是孩子脸上甜甜的微笑,幸福就是家长眼里赞许的目光,幸福就是我们教育生活中留下的一串串成长的脚印,就是共同耕耘着一方教育的沃土,种下幸福的种子,收获每一点进步与欢笑,每一份天真与童趣。一、种下幸福的种子,用爱心灌溉,滋润每一颗美好的种子!幼儿教育是爱的事业,幼儿教师是爱的  相似文献   

10.
李翠兰 《小学生》2012,(8):78-78
幼儿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能使幼儿教师个人担负起幼儿教师角色的品质,它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成长,对幼儿教育起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道德意义和生命意义的沉思,可以让人重新审度幼儿教师教育与培养的价值和意义。幼教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爱儿童,爱事业,重师表,善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20.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