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作为以从事知识传承、创造和应用为主要活动的社会组织,学术属性是其本质属性,由本质属性所衍生的特性反映在使命、结构、文化、权力和动力等组织要素的特征上。大学组织特性是其内部学术组织创新的基础,对学术组织的创新具有价值导向作用,依据大学组织特性,大学学术组织创新的价值取向为:制定与大学使命相适的学术组织创新战略,建立多样化和扁平化的学术组织结构,建设多元性和整合性统一的学术组织文化,形成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权力体系,增强学术组织内源性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孙天华 《红领巾》2004,(5):17-20
我国公立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与其他国家高校的二元权力结构不同,表现为政治、行政、学术三元权力结构,此结构中因学术权力弱化,凸显政治与行政的“双子权力系统“.通过分析我国公立大学“双子权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可说明该结构摩擦系数较大,而降低摩擦系数面对的制度约束并非简单地取其一而舍其一.当前制度可提供的当期选择是合理而有效地整合,并以此实现公立大学的低成本运作.  相似文献   

3.
单位制是中国特色的组织类型与制度体系,它构成了公立大学治理实践独特的"场域",形塑着公立大学的治理模式。随着单位制的改革,公立大学"单位场域"逐渐发生转型,由国家支配型组织向法人型组织、全能型组织向专业化组织、身份型组织向契约式组织的转变,形成"后单位场域"。根据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场域形塑惯习,惯习建构场域,当场域发生急剧变迁时,由于惯习的路径依赖性,导致新的场域与旧的惯习间产生"不适"。由此,"后单位场域"对公立大学内部治理提出变革的要求,单位"惯习"却仍然制约着公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导致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困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行政化与学术化的矛盾、伦理文化与规范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大学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存在"治理结构说"和"文化政治系统说"两种不同的认识。以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作为"结构系统说"和"文化政治系统说"的知识论基础,并比较了两种知识论所指向的治理秩序、组织模型、组织特征与治理活动重点。大学作为"理性结构系统",需要建立适切的治理结构满足效率需要;大学作为"文化政治系统",在学术秩序演化过程中,各种"政治逻辑"代替"知识逻辑",使组织信任成为影响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学术自由与外部干预的冲突整合,作为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制度逻辑,为各类法定权力(权利)的互动格局演变提供了合法性支持与法理依据。基于"任务导向型"法权配置模式,世界各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正在形成行政权力"上移"与学术权力"下沉"的"上下分治"格局。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公立大学的共同治理模式,受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的冲击而日渐式微。大学"中央控制系统"的行政权力持续增强,而学术权力则"退缩"至基层学术组织。而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陆传统的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则日益摆脱"国家管制"与"学术自治"的双重集权体制,表现出"契约治理"与"管理自治"的变革趋势。大学管理自治与学院式治理的持续博弈,构成欧陆传统国家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焦点。应基于任务导向型法权配置理念,依据全局统摄性、最低层次决策与学术事务归属等原则,对各类法权要素进行有效配置,形塑中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的"互动式"法权结构。  相似文献   

6.
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是现代大学组织结构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学术组织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多重的目标、多样的行为方式及多元的文化。大学管理组织的基本特征是"科层制",主要表现为:同一的目标、有权威的等级结构及追求效率的文化。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之间的差异及矛盾在不同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大学中的性质与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我国大学学术组织的科层化和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之间的不平衡是需要思考的两大主要问题。对于学术组织与管理组织的调适,首先需要改变现有的学校与学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降低管理重心,扩大学院在教学、研究等学术事务中的自主权;其次需要改变学院内部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教授在学院学术事务中的作用,使学院褪去"科层制"的色彩,真正成为一种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7.
由冲突到协调:学术自治与科层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组织作为一个松散联合的系统,具有不同于其它社会组织的知识品性与文化诉求等异质特征。科层制对权力、理性、行政权威与程序管理的强调与学术自治维护学者探究学问和忠于真理的追求形成冲突。大学学术自治理念下的科层制改造需要建立保障学术组织文化特性的现代大学制度,厘清大学组织中各类事务的性质,协调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关系,与学习型组织搭建桥梁,注重人性化管理,将组织决策下沉,使组织分工柔性化。  相似文献   

8.
单位制是公立大学组织认同的制度环境,形塑着公立大学组织成员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模式.嵌入于单位制的公立大学,其组织认同具有"单位特征":被动式依赖性、嵌套式整体性和情感归属性.改革开放以来,单位制发生着剧烈变迁,制度环境的转型造成不同体制下组织认同的差异,致使公立大学组织认同的断裂:"国家干部"向"普通雇员"身份转变的"认知失落"、"归属性认同"向"生存性认同"转型的"情感迷茫"、"组织公民行为"向"理性行动"转变的"行为断裂".在后单位时期,重构分化的公立大学组织认同,应通过"资源整合"以重塑利益性组织认同,"制度整合"以重建认知性组织认同,"文化整合"以孕育情感性组织认同.  相似文献   

9.
试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四大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的“基本操作单位” ,在学术生产和学术管理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尝试对该组织进行特性探讨 ,选择了工作、结构、权力和成员四个核心要素为切入点 ,得出了以下结论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组织 ,它的技术是高度专业性的 ,结构是松散联合的 ,成员角色是多重而冲突的 ,并且受学术权力的单一控制。  相似文献   

10.
法国大学经历了从双重集权管理向分权下的共同治理模式的转变,彰显了外部干预与学术自由的矛盾冲突,表现为政府权力、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复杂博弈与动态平衡,潜藏着经营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风险。科层组织治理的边界与行会组织治理的复归是公立大学规避制度风险、实现公共服务目标的必由之路。我国公立大学的法权治理模式应借助市场化改革潮流,建构多元衡平的法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制度缺失与制度伦理--兼议教育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与伦理的关系是一种形与实的关系:制度是物化的伦理,伦理是制度的内核,两者无法剥离。由于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一种物化的伦理,所以任何制度上的缺失实际上也都是某种意义上的伦理缺失。因此,制度的改革实质上也是伦理的改革,而推动制度改革的诸多维度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维度就是推动伦理的改革。就我国的教育领域而言,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的制度缺失有3种。  相似文献   

12.
13.
Abstract

The image or ‘branding’ issue has become a strategic managerial decision for 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 because it impacts upon the desire of a student to persist and complete, or to drop ou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between students’ expectations and their lived experience as reported by students in an actual institutional setting. It is a case study which suggests actionable outcomes for the particular institution. More importantly, the approach used here is easily replicable and may be employed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image enhancement in other university settings.  相似文献   

14.
The image or `branding' issue hasbecome a strategic managerial decision forpostsecondary institutions because it impactsupon the desire of a student to persist andcomplete, or to drop out. This paper examinesthe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between students'expectations and their lived experience asreported by students in an actual institutionalsetting. It is a case study which suggestsactionable outcomes for the particularinstitution. More importantly, the approachused here is easily replicable and may beemployed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image enhancement in other university setting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