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书中也讨论了简·爱的反抗意识,集中反映在她为自由、平等、独立和女性尊重而战。这部半自传体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叫做简的平凡女孩的不凡的一生,也展示了许多女权主义的思想。本文旨在分析《简·爱》一书中对于女权主义的伸张及该书对于女权主义思想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在书中成功塑造了两位典型的女性形象,一位是追求独立自主、渴望个性解放的简·爱,一位是长期被囚禁、失去自由的疯女人形象。试从女性的视角分析《简·爱》中的文化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与碰撞。  相似文献   

3.
试论《简·爱》中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十九世纪杰出女性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由于书中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男权话语、努力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女性形象简·爱,因此《简·爱》这部作品一直被女权主义者们奉为反抗男权话语体系的女性主义代表性著作,在女性文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特殊的文化意义。筒·爱这一敢爱敢恨的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形象也被人们赋予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成为了那个时代女权运动中新女性的代表性人物。  相似文献   

4.
《简·爱》的女主人公简是位崇尚平等,渴望独立和追求美好爱情的十九世纪英国新女性。在书中另有一位重要的女性角色:罗切斯特的疯妻伯莎·梅森。尽管两个角色大相径庭,但她们之间的命运息息相关,两者之间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从精神层面看,伯莎·梅森代表着简·爱内心疯狂的隐藏欲望,是简·爱原始本性的自然呈现。另外,伯莎·梅森这一角色也为小说增添了很多哥特式元素并服务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简·爱》是一部闻名世界的不朽名著,小说中的的女主人公简·爱不屈服命运,与现实抗争的精神,追求个人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正是女权运动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兴起之前,女性为争取个人独立以及各方面公平权利的表现。文章试图从经济因素的角度出发,来讨论简·爱在与现实抗争,追求个人的幸福与平等权利时,她表现出来的女权思想所受到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从而说明经济因素对女性追求以平等权利为主要特征的女权思想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传世之作,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争取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简·爱对爱的追求与自我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她的超验主义思想实践的过程。文章从“超验主义”这一视角来对《简·爱》进行解读,并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探索作者本人的超验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优秀女性题材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简·爱虽然出身贫寒、身体娇柔、外表平凡,但是她却以自己一系列的反抗行动告诉世人自己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女性意识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简·爱》这部作品也随处都在体现着女性意识。本文主要对《简·爱》这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首先会介绍这部作品大致的内容梗概,接下来把简.爱这个女性形象与作者夏洛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后笔者将以具体的实例对《简·爱》中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8.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传世之作,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争取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主人公简·爱对爱的追求与自我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她的超验主义思想实践的过程。文章从“超验主义”这一视角来对《简·爱》进行解读,并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探索作者本人的超验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9.
简·爱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对她的思想和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爱反抗不平等、追求自由的精神确实鼓舞了很多人。这种精神对于树立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精神价值。简·爱的反叛精神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又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文章主要通过对简·爱各阶段的生活成长经历的部分解说和简单分析来讨论她充分且强烈的反叛精神,使读者对她的性格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以便进一步形成对《简·爱》这部经典著作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0.
冯学玲 《文教资料》2014,(19):12-13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通过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曲折、动人、唯美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性形象——简·爱。在塑造这个女性形象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设计了简·爱不同阶段的容貌和财富状况。根据故事情节,简·爱的容貌和财富状况可分为三个阶段:幼年阶段、家庭教师阶段和富有阶段。作者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对简·爱容貌和财富情况的巧妙安排,辅助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了一个抗争进取,独立自强,追求唯爱而爱的纯洁爱情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来很多学者评论家都认为《简.爱》是"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我们从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权主义和平等主义主张认识到简爱的反抗、热情、独立和追求性别平等。然而甚少有人鉴于勃朗特的基本主张——人性来分析叛乱的简和拜伦式的罗切斯特,论文则主要剖析简和罗切斯特的心理成长,同时阐明勃朗特的女权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一位勇敢的叛逆者。她敢于对抗世俗偏见,勇于追求自由、独立、平等。文章将从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的关系,爱情与自由,妇女社会地位不平等,两位宗教人物对简的影响,妇女在性别上的歧视五个方面对简·爱这一人物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是一部经典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本,女性“他者”特性的消解与独立身份的追求是其重要主题。小说的女主角简·爱极力主张女性与歧视妇女的男权价值体系抗争,走出“他者”的阴影,争取权利,彰显女性存在的价值,最终在经济、思想和人格上建构了真正的独立自我。  相似文献   

14.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小说主人公简·爱展示出的坚强、独立、自尊自爱,她对平等的爱情与婚姻关系的不懈追求,符合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人人平等,特别是分工不同的一体化男女关系的教导,以及其对宽容节俭品格的提倡。夏洛蒂·勃朗特正是因为有着稳固的基督教信仰,才创造出了简·爱这一伟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从人与人性的角度出发,从人物的自卑情结、人生目标以及平等观念等方面着手,探寻简*爱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生命轨迹,我们可以发现,简*爱不是一个世俗社会的叛逆者.简*爱的真实意义是"女人而不是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们不可回避的先行者,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修正了传统的男性化的理论建设,肯定了女性自身的价值,使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粗具规模。论著《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她女性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她认为女性要想独立,首先应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本文即从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根据简·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她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女性自我呈现体现在女性气质的梦魇重复、女性以身体为主体形式的抗争、女性生活空间的建构和女性历史的追溯与重塑。女性主义叙事学结合文本叙述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分析,反映了莱辛的文化身份和在女性自我呈现中建构的女性身份及其体现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的英国,各种思潮涌动,穆勒的功利主义主张幸福是唯一值得欲求的目的。简·爱在婚姻和宗教上的伦理观契合了穆勒的功利主义,并反对以利益为唯一追求目标的"功利观",反对牺牲尊严、自由、人格完整来获取幸福,也反对利用他人和被他人利用。简·爱式的功利主义婚姻观和宗教观既是十九世纪英国社会重理性、重"实用"的产物,也是夏洛特重视伦理道德修养的产物。这种功利主义伦理观不仅调整了女性对应于男性的依附关系,而且改变了人对应于神的屈从地位,彰显了女性的主体人格。夏洛特通过叙述简的成长道路,似乎给当时代的中下层女性指明了一条求生存、求发展、实现真正幸福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夏洛蒂·勃朗特以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简·爱》享誉文坛。小说大胆地表现了女性的反叛、平等和追求独立的精神,受到全球各国读者的热议与赞扬。国内对《简·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研究两个方面。特别是主题思想的挖掘,由此而奠定了《简·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梳理和评述主题思想研究的成果,对拓展与推动《简·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