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球迷阿哲     
“陶哲!”场反抢,边路突破,下底传中,鱼跃冲顶……阿哲正看得忘乎所以,忽然感到脚背上被人猛踩一通。遭此暗算,阿哲还不及发作,一只大手就重重地搭在了他的肩上。说时迟,那时快,桌肚里一本《足球俱乐部》被数学老师一把夺走,然后阿哲便被请出了教室。阿哲最喜欢上数学课了,因为最轻松——有五分之四的时间他会被请出教室,然后正中下怀地让这个球迷恣意驰骋于他脑海中的绿茵场上。下面一节是体育课,阿哲的待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2.
心声     
他是一个很漂亮的男孩子,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然而却很不幸——患有先天性智障。他常做些另类的举动,比如在课堂上咿咿哇哇地喃喃自语,或者课后满校园地疯跑……看见他的人无不被他的漂亮打动,但看着他呆滞的眼神或笨拙的背影,都会幽幽地叹息一声说:“挺好的一个孩子,可惜了呀……”他在读小学三年级,由于超龄(大概有十二三岁了吧),他的个头比同班同学高出一截,却丝毫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不是独自发呆或呼呼大睡,就是坐立不安自言自语——每每这时,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老师们常常会很“客气”地把他请出教室门外,任由他一脸茫然地朝着…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惩罚?我理解的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这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甚至可以请出教室让学生反思其过(对所谓“请出教室”我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好简单肯定或否定);或者是某些过失补偿性行为(比如做卫生不认真而罚其重做等等)。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她” ,每节课都会生机勃勃 ,妙趣横生。现以高中俄语第一册第四课为个案 ,说说如何寓教于乐。一、文章大意 布金心不在焉 ,被老师请出了教室。布金自己还不清楚原因 ,他认为自己什么错也没有犯 ,老师让他自个想。回到家 ,家里人询问并猜测了种种可能 ,最后还是爸爸问出了点端倪 ,布金在教室与不在教室一个样。父亲希望儿子反过来做 :不在教室与在教室一个样。二、准备脚本 课文以对话为主 ,我大胆改编 ,变成话剧来演。提前布置了预习 ,老师放课文录音 ,要求大家认真听 ,注意模仿语音语调。自己朗读 ,遇到生词的句…  相似文献   

5.
红舞裙     
在一所大学的某个自习室,总有一个男孩的身影,他每天都坐在这里,学习到门房大爷清理教室,然后回寝室休息。这一晚,教室中只剩下他一人了,他仍然在稿纸上演算着,笔和纸碰触的沙沙声,充斥着整间教室。“噔噔噔”,走廊中突然响起了清脆的高跟鞋声,由远及近,声音渐渐清晰。男孩仍然埋头学习。“吱呀——”自习室的后门开了,一个冰凉凄美的女声传来:“你可以请我跳个舞吗?”男孩抬起头,扶起垂下的眼镜,迷惑地望着这位不速之客。他丝毫没有想要跳舞的意思,并且开始为思维被打断而生气。“对不起,今天太晚了,我要回去休息了。再见!”说完,他收拾了…  相似文献   

6.
回音壁     
自本本刊今年第5期刊出《血书直指张信哲》一文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大学生朋友以及他们的亲人、师长纷纷来信来稿畅谈自己的看法。下面这封信是我们的几位忠实读者,同时也是张信哲的忠实歌迷写来的。对于这几位朋友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第四,我们也爱张信哲。但是,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爱他?我想,“理解”他,也让他理解我们,这才是最重要。在这封信的后面,我们发表了一些歌迷和读者朋友的不同意见,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些讨论中得到启迪。几位“阿哲忠实 Fans”在信中对《血书直指张信哲》提出了几个问题,本刊编辑部回答如下:第一,我们认为,文章并没有贬损你们的“阿哲”,作者对你们的阿哲是同情的;第二,喜欢在叫“阿哲”时打引号是作者的权利,我们也无权干涉,对不对?第三,“血书”是事实,本刊编辑部认为,实事求是是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张信哲高考落榜两次“情歌王子”张信哲,不仅经历过高考落榜的噩梦,最值得同情的是他居然能考出数学9分(百分制)的“奇迹”。身为牧师的张爸爸对阿哲期望很高,阿哲两次高考落榜,让阿哲第一次看见父亲掉眼泪。这个打击对他们全家人都很大。尤其是家里收入不是  相似文献   

8.
梦想飞机     
2013年初,我和好朋友陈蕾、魏幸琳一同去业余空军培训学校报到。这是我们第一次踏入业余空军培训学校,每个人都格外兴奋。一进校园,咦,奇怪了,操场上一架飞机都没有,我们怎么学习驾驶飞机呢?怪不得它会被列为十大“古怪学校”之一。大家迫不及待地奔上二楼的教室,急切地等待着教官的到来。终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跨入了教室,他就是我们的郑教官。他一声不响地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白纸,然后说道:“现在大家可以开始制造自己的飞机了。”同学们一个个全都莫名其妙地望着郑教官。有人轻声嘀咕一句:“就用这破纸?”没想到郑教官耳朵还真灵,立马…  相似文献   

9.
上初一时,班主任是年近半百的姚老师。听人说,姚老师年轻时被打成“右派”,落实政策后被派到我们校,做我们班主任兼教语文。姚老师穿一身整洁的中山装,稳健中透着睿智,和蔼里含着严厉。印象中,他从未批评过学生,但哪怕是微笑着的他往教室里一站,再吵闹的教室也一下子安静下来。语文课上,他常常进入境界,不能自己,我们完全被他的博学多才吸引住了。对姚老师,除了崇拜,就是敬爱。当然,也有一点点畏惧感。记得那是一节自习课。课前,姚老师进教室吩咐了几句:“自习课请大家自己做作业,我在隔壁班听课。”之后又补充了一句:“…  相似文献   

10.
黄河边的河南省原阳县堤东村,21世纪出了一个“皇上”。他的王国是一间教室,臣民是27名八九岁的乡村小学生。他走进教室,喊一声“上朝!”学生们跪在地上或凳子上回应道:“吾皇万岁万万岁!”然后是“平身”,“谢皇上”……如仪。  相似文献   

11.
死党小青常劝慰我说,长单眼皮不是我的错。可是讨厌的同桌阿哲,偏偏要在后面接上一句:“但用单眼皮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气得我当时恨不得弄他个生活不能自理。不就是一双单眼皮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说归说,心里还真有点自卑。特别是遇到有双眼皮的漂亮女生很嚣张地从窗外走过,同桌阿哲的脑袋跟着转了180度还不肯复原的时候,更是惭愧得想去撞墙。我揪住阿哲的耳朵,狠狠地把他的脑袋扳过来,虚张声势地说:“嫌我丑不和我同桌算了,用不着变法子侮辱我。”阿哲说:“不是我不想看你,只是,钱钟书老人家说,对于单眼皮,细看是一种残忍。所…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只方脸猫叫阿哲。哦,不,应该反过来说,阿哲是一只方脸猫。他从出生开始,脸就是方形的,父母看着觉得奇怪,想着是不是多捏捏就会变成圆的了。于是他们绞尽脑汁地帮阿哲按摩,但是无论怎么努力,阿哲还是一只方脸猫。阿哲慢慢地长大了,他和其他所有的猫都长得不一样。虽然猫和猫之间也有种族差异,但他们见到阿哲,会很一致地对他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3.
何金坐在靠近教室前门的位子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往往一节课结束我一声“下课“的话音未落,他就早已无影无踪,而又总是在上课铃声已落的时候,他才红头涨脸、汗流满面地出现在教室门前.我瞪着他,他一边擦汗,一边翻着特大号的眼睛与我对视,简直理直气壮.为此,在一次寻找“班级之最“的班会上,他被同学们公认为“最先冲出教室,最后一个走进教室的人“.啧啧,一个人获得两项殊荣!……  相似文献   

14.
于永正老师上二年级上册“基础训练7”时,安排了一次怎样接待客人的练习。课堂上,于老师让学生体会志刚和齐叔叔的说话语气,将二人的对话熟读成诵,然后,请两个小朋友到讲台前,一个扮“齐叔叔”,一个扮“志刚”,进行演练。刚演到一半,教室的门被推开了,门缝里伸进了一个约摸六十岁的妇人的头,她对着教室后面喊了一声:“小华。小华!哎,小华呢?”许多小朋友掩口笑了起来。于老师立即请扮演“志刚”的同学回答这位老奶奶的话,由他来“接待”这位“不速之客”。这位学生落落大方地迎上去:“老奶奶,请问小华姓什么?上几年级?”老奶奶说:“小华是俺…  相似文献   

15.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与他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而我也已经三顾“茅庐”了,可还是没能把他请出“山门”。  相似文献   

16.
“大师”的课上故事多 一日下午第一节课,“大师”走进教室,见众生伏案而睡.不肯睁眼。他旋即从皮夹里取出一张百元大钞,用透明胶带贴’在黑板中央,然后走出了教室。很快。教室里哗然一片。此时.“大师”踱着方步进来,  相似文献   

17.
再见!一(1)班     
马鸣(ming)加从教室外面走进来,被丁转转用一条腿拦(lan)住:“我是孙悟空!”没想到马鸣加一侧(ce)身绕(rao)过去,理也不理他的好朋友,就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然后往桌子上一趴,好像哭起来了。“马鸣加你怎么了?”丁转转急忙跑过去扳他的脸。  相似文献   

18.
“嗖”,她又向窗外扔了一团纸,纸团呈抛物线落下,正巧打在一位老师捧着的备课本上。他一怔,停了下来,然后把那团纸摊开,看了看,而后又想了想,他似乎想完了,便抬头望了望楼上,他断定这团纸是从哪个教室扔下的之后,便“噔噔”上楼了。老师一进教室就说:“你们班谁往下丢纸了?”她  相似文献   

19.
驼背老人     
大雨如注,电闪雷鸣。上午最后一节课马上就要下课了,我环视教室,带雨伞的同学寥寥无几,这么大的雨,学生怎么回家呢?教室的走廊上陆陆续续来了给孩子送伞的家长。不经意中我发现窗玻璃前站着一位老人,他正在朝教室里张望着,看神情是在找人。他背有点儿驼,头发被雨淋湿了,贴在爬满皱纹的额头上。我微笑着走过去问:“找谁?”“简清。”老人脸上堆满了笑容。“哦,在我这个班。”我说。下课铃响了,老人第一个走进教室,只见他左手夹着雨伞,右手提着一个用衣服裹着的沉甸甸的包。“老人家,这是什么?”我指着那包东西友善地问。“中饭。怕凉了,用衣…  相似文献   

20.
牛梦思 《教师博览》2023,(17):23-25
<正>一天下午的体育课,班长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老师,小宇又不见了!”“怎么回事?你们刚刚在教室门口排队时,他不是在队伍后面吗?”我紧张地问。班长连忙回答道:“小宇因为天气太热,体育课上不愿跟着体育老师做动作,被老师点名批评了,然后他就跑出了操场。他平常去的地方我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