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制史上最杰出的法学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以清末修律为契机,对中国法律进行了近代化的改革。他潜心研究西方各国的法律制度,舍弃当时在各个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英国法,以日本为跳板,采择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使中国法制迈向了近代化的轨道。这一改革虽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其大方向是正确的。清末的法律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法律落后的现状,而且决定了中国此后法律发展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一) 在许多的中国法制史研究中,对清末法制改革,大多持两种态度:一是全盘否定。认为清末法制改革是为了迎合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反映了官僚买办阶级的要求,是利用资产阶级的法律形式,来掩盖其专制统治的实质,欺骗人民、抵制和破坏革命的产物。另一种避开清末法制改革的本身不谈,大谈清末法制改革家沈家本的改革思想和作用。笔者认为,这两种看法均有偏颇之处。一是清末法制改革尽管没有超出那个阶级、  相似文献   

3.
清末的商事立法是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法律从形式、体例到内容都具有创新性,符合中国法制近代化的需要。清末的商事立法具有盲目照搬西方立法成果、脱离具体国情、应急等不足,并未发挥实际效用,但这些立法成果是此后中国商事立法的基础,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末改革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其中"清末法制改革"尤为突出。据粗略统计,仅2000—2010年硕博学位论文中有关"清末法制改革"的选题就达60余篇,涉及研究方向主要有清末具体某项法制改革研究、清末礼法之争研究、清末人物与法制改革、清末法制改革比较研究。虽然"清末法制改革"研究取得了丰硕成就,但亦存在诸如研究内容重复、研究视角狭隘、史学界的关注有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清末法制改革的背景下,为培养法科人才,佐理新政,修律大臣奏请设立了法科学校,“大清律例”为这些学校开设的课程之一。身兼律学馆、大理院讲习所、京师法律学堂、京师法政学堂四处讲习的吉同钧以笔代舌,作《大清律讲义》,以备教学之用,并付梓印行,广为流传。从该讲义的内容,我们可窥探法制近代化背景下,律学教育秉承法制改革、培养实用人才的宗旨,一方面继承传统注释律学的传统,另一方面也融合了西方法制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清末预备立宪标志着封建专制制度已被打破,清政府着手改革专制制度,逐步向君主立宪制过渡。经过立宪,清末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确实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是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开端。从法制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清末宪政改革在国家制度和政治法律生活中贯彻了民主原则和法制原则,并且取得了实效。由于蒙古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和财政极端困难,再加上思想观念封闭保守,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缺乏,使得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在蒙古地区好象无多大价值。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清末预备立宪活动对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末变法修律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末变法修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法律移植活动。实证表明,清末变法修律虽然是我国法制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它毕竟是一次不成功的法律移植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这对我国法律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与清末法律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末法律近代化的过程中,袁世凯占有一席之地。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提拔和重用新式法律人才,积极促成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改革和完善近代司法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时期进行的近代法制宣传、教育和训练以及革命胜利后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论述,说明与清末司法改革相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贯彻近代法制精神,促进近代法制的社会参与和实践方面成效卓,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法律实践是从辛刻革命时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而晚清法律近代化则是作为中国社会近代化一部分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起点,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洋务运动为晚清法律近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支持,而且洋务派是晚清法律近代化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也是清末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1884年新疆改制建省的同时,开始对省级行政官制及地方行政官制进行革新,建立起与内地相似的文官制度.至清末新政时,再次对新疆官制进行了调整.辛亥革命爆发后,杨增新根据北洋政府的指令,对清末的官制进行了改革.从新疆建省至民国初年新疆官制经过了三次变迁,官僚机构及官员设置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官员的任命是换汤不换药,前清的官员摇身一变成为民国职官.尽管如此,因俗而治始终是历代政府治理新疆的思想,在屡次变迁中,新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趋势逐渐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3.
晚清教育改革与日本存在密切的关系,改革方向的选择和具体的改革过程,均留下了日本影响的痕迹。日本在晚清教育改革视野中的意义.在于它契合了晚清改革的需要,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和桥梁。  相似文献   

14.
明代辽东地区确立了以科举制为核心的儒学教育体系。清代该地为盛京将军辖区,其教育因袭明制,但又区别于前代衣同期关内地区。清朝进行新式教育改革前,其龙兴之地盛京地区的满汉教育均得到充分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史料,介绍清代前、中期盛京地区的教育结构及内容,展现满汉教育发展的具体状况,以期有利于清代东北教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晚清国际法研究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界主要就国际法传入中国的时间、林则徐翻译国际法、丁韪良与国际法汉译、晚清知识分子对国际法的认识与态度、国际法对晚清外交的影响等专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文章对这些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和深化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就司法审判制度的革新而言,通过移植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在司法改革中遵循分权原则,致力于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离,实践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最大亮点。由于清末司法与行政的分立依旧以皇权为终极根据,决定了司法独立虽然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体现,但在实践方面只能处于"能言不能行之"的状态;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独立审判制度的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司法独立的实现程度是相当有限的,有些司法独立制度规则的存在也仅具有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朝入关后的立法活动,虽以《大清律例》为代表,但不限于《大清律例》,除去律以外。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法制建设。但最为重要和基本的,当然就是律和例了。在清代,律,就是大清律;例,就是条例。清王朝建立后,曾于顺治四年(1647年)、雍正三年(1725年)和乾隆五年(1740年)分别颁布了《大清律集解附例》、《大清律集解》和《大清律例》三部正式的成文法典,最后定本律四百三十六条,附条例一千零四十九条。本文主要论述律例之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The modern law education bega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Education of law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got the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art,after the government's drive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society,to satisfy the need of improving political and constitutionalism.  相似文献   

19.
学界通常认为唐代以降的法律发展是礼法融合的过程,强调礼法的一致性而忽视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集中体现在帝国的晚期:清代礼制高度发展,州县官仪卫制度化、使用日常化。造成的结果是强化了官民差别,促成了官民壁垒,司法面临诸多困境。最终司法模式改变,司法走向腐败、黑暗。其深层次原因既包括清代礼制背离礼的基本精神,和法发生冲突,也包括礼和法本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清代蒙古地方法规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规范,是在继承北元时期诸法典中的民事法律规范内容的基础上,对物权、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和继承权等方面进行的更为详细的规定,成为蒙古封建扎萨克诺颜自主裁决的独特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