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晚清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聘请了大批日本教习和教育顾问,他们的出现满足了中日双方各自的发展和利益需要:一方面为中国晚清的改革需要提供了经验指导和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又契合了日本进一步在中国摄取更多利益的政策。从客观上来说,日本教习和教育顾问在一个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社会发展培养了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之际,本着为教育改革提供蓝本,并借鉴日本兴办师范教育的经验,"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主动请缨,东渡扶桑,对日本学制暨师范教育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晚清兴办师范教育的构想。兴办师范,首在师资。吴汝纶的考察,在提倡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体制的革新及教育模式的创新方面,为晚清兴办师范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对晚清的数学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深刻剖析,对比当今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晚清各项社会改革中,教育改革是最具成效的一项改革。中国封建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历程,经历了洋务教育、维新教育,新政教育三个改革阶段。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在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活动的驱动下,三次教育改革冲破了封建传统教育制度和思想的重重束缚,从初步产生、逐步扩大到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分析晚清预备立宪时期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官制改革,探讨晚清官制改革失败的诸多原因,如:领导班子缺乏凝聚力、中央集权的失败、国内经济文化的落后、民族矛盾的激化、改革的策略和时机不对,这将对当今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晚清诗界革命深受日本启蒙诗歌影响:一是走日本启蒙诗歌学习西方诗歌的道路,由是晚清诗歌创作获取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性视野;然而,诗人接受域外学资源时特殊的民族化心理,使晚清“欧洲意境”诗歌与日本启蒙诗歌相比,质地迥异。二是以日本启蒙诗歌通俗化特征为取向,日本启蒙诗歌有助于晚清诗界开启大众化序幕以获取大众化启蒙形式。  相似文献   

7.
庚子事变后 ,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 ,主持清中央教育改革。本文通过对他在改革教育方面所实施的重大变革举措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考察 ,认为张百熙在教育改革中体现的先进的教育和管理思想有些在今天看来仍是值得借鉴的。同时指出 ,晚清教育改革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次教育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变革 ,更直接影响到社会心理变化和新的世界观形成 ,但这又是一次不彻底的变革 ,其中除了外在的因素阻挠外 ,张百熙个人的思想认识也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8.
晚清是"三千年未有之历史大变局"时代。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许多有识之士勇敢地承担起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姚锡光就是其中一个颇有远见、思想敏锐的政治人物。他忧时伤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受命出使考察日本教育,回国后在军事教育、民族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卓识的教育思想,对当时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百熙与晚清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主持清中央教育改革。本通过对他在改革教育方面所实施的重大变革举措和取得的成果进行考察,认为张百熙在教育改革中体现的先进的教育和管理思想有些在今天看来仍是值得借鉴的。同时指出,晚清教育改革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次教育制度和化方面的变革,更直接影响到社会心理变化和新的世界观形成,但这又是一次彻底的变革,其中除了外在因素阻挠外,张百熙个人的思想认识也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10.
晚清乌托邦小说创作曾经出现过短暂的繁荣,将此阶段的乌托邦小说与当时的域外小说进行比较,便可发现晚清作家的这部分作品受到了西方乌托邦小说和日本政治小说的共同影响,其中又以《回顾》的影响最大。在列强环伺、国运衰微的特定历史语境中,《回顾》中的“拟乌托邦”思想由于切合了晚清知识分子急切渴望翻转现实的心态而在晚清知识界引起广泛关注,其创作模式更因此而成为一时圭臬,对晚清乌托邦小说的时空结构、叙述方式皆有决定性影响。而由于日本政治小说对晚清作家的直接影响亦同时发生,客观上便使得当时的政治小说、理想小说、科学小说等文类概念相互混杂。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末开办的保定军事学堂中。聘用了大量日本教习。日本教习来保任教是由清政府和日本两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他们在保定各军事学堂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教习来华虽有扩充日本势力的主观意图.但客观上为清政府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新型军事人才和中下级军官,对中国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末法制改革中,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清政府不得不将法律人才的培养和法律变革紧密结合起来。总体来看,清末法制改革开启了新式法律教育模式,初步建立了法律人才的选拔任用制度,但是因为缺乏实施的诸种必要条件,法律人才的准备不足依然成为困扰清末乃至民初司法制度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作者认为,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热情支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以及先进妇女的积极努力,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比清朝末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传统的积弊太深,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民国建立以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始起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也在清末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由于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虽然民国建立以后到抗战爆发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经历波折,但是在政府努力和时代的要求下,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在这一时期还是获得了很大成绩,为后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积累了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15.
书院改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肇始于百日维新,完成于清末新政。湘西地区虽地处偏远,但在当地开明官绅的引领下,书院改制迅速推进,在数年内便完成由书院到学堂的转变。此举传播了西学和新式思想。书院改制开启了湘西传统教育向近代化转变的历程,它不仅构建了湘西近代学校的基本框架与体制,还创新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加速了湘西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晚清新政之时,袁世凯力废科举,大兴学堂,为清末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主张"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领导学部于各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为新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使教育体系更为完善;要求农务局在各地劝办农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发行农学刊物,翻译农学教科书,举办农产品评审会,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推广体系;倡导"自谋其生"的教育观,将"实科"、"实学"、"实益"落实在"谋生"理念之上.  相似文献   

17.
李娟 《中学教育》2009,(7):55-57,54
清末新学制的颁布促进了中学教科书的编译,形成官、私分编教科书的局面。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间出版机构编译的中学教科书,注重编写的科学性、体例的创新性、内容的进步性,成为新式中学教科书的范本,并受到清政府的审定。我国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改革教材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实行国家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和对中小学教材审定制,这与清末民间教科书的编译与审定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回响与印证。  相似文献   

18.
12∶1,这是晚清翻译日本文学家德富芦花的作品的一个数据,即12篇外交侦探小说①比1篇言情小说。前者先于后者进入中国。然而,德富芦花在中国的大名缘自《不如归》,这是中国向来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言情小说;而他翻译的外交侦探小说至今鲜有问津。"外交"反映了时局,"侦探"则带有"启蒙"与"科学"的色彩,二者的结合在晚清却惨遭冷遇,时至今日也被研究者所漠视。文章通过对《不如归》诞生前后的社会背景及创作背景的发掘,填补当下研究中的一些盲点。同时,结合对外交侦探小说在晚清的译介的整理,探讨同处于近代转型期的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9.
保定莲池书院是清代直隶省最高层次的书院,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科举考试设计。自从近代西学课程被引入书院,莲池书院的教育内容呈现出中西交融的态势。吴汝纶任院长后推行的书院课程西学化改革,虽然为书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力量,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书院课程变革却因为主体自身的失落而未能逃脱终结的命运,当然这也为清末"新学制"的制定提供了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而晚清法律近代化则是作为中国社会近代化一部分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起点,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洋务运动为晚清法律近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支持,而且洋务派是晚清法律近代化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也是清末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