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完形测试的心理语言学基础完形测试的心理语言学基础是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格式塔心理学发源于德国,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Wertheimer。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和高等动物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的个别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有组织的反应过程;学习并不是依靠“尝试”,而是由于“顿悟”(insight)的结果。所以,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学习说又称“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派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强调整  相似文献   

2.
格式塔心理学家韦特墨有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说的是数学老师教学生求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没有全面展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各个要素,造成了概念的缺陷。本文从格式塔心理学有关学生学习心理,探讨在浮力概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完形测试的心理语言学基础是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格式塔心理学发源于德国,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Wertheimer。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和高等动物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的个别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有组织的反应过程;学习并不是依靠“尝试”,而是由于“顿悟”(insight)的结果。所以,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学习说又称“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派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派,他们认为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整体不是由个别部分拼凑而成,它先于部分而又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所以整体比部分之和大。知觉并不是感觉相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重接,理解是已知事件旧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们实验学校在进行英语教学实验时,始终坚持把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用心理学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从中找出一些新的规律。本文所要谈的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整体”、“顿悟”观点是怎样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的。所谓“格式塔”,是指主体或个体对客体经过自己的知觉或其它心理活动以后,在头脑里把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这种主观的、知觉的活动就叫做“格式塔”或完形活动。格式塔心理学倡导者之一的考夫卡指出;假使有一种经验的现象,他的每一成份都牵连到其他成  相似文献   

5.
整体性原则是格式塔理论中的一个原则。格式塔是心理学术语,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含义是指:“形式或一种被分离的整体”。通俗地讲就是人们通过感官知觉所得到的都是些“形”的式样,也就是一种主体的知觉活动组织成的整体①。格式塔心理学派是20世纪初叶发源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它关于学习的理论颇多,诸如整体性原  相似文献   

6.
格式塔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其含义指的是“形式或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们通过感官知觉所得的都是一些整体的“形”、“式样”,即一种自主体的知觉活动组织成的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学派于本世纪初叶发源于德国,它的代表人物是苛勒。他们的理论愈来愈受到当前我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的关注。而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的理论,诸如整体性、直觉性、心物同形、完形压强等对语文教学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7.
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派提出了“异质同构性”,“闭合性”以及“整体性”等原则。利用同构、闭合以及整体等视角来鉴赏、翻译诗歌的意象,可以印证作者初始客观事物时的情景,从而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在意象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误也就是尝试,是心理学家桑代克关于学习心理的一个术语.桑代克认为,人们的学习往往是在渐进的尝试和不断地犯错误中进行并逐步得到成功.顿悟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研究学习过程的一个术语.他认为顿悟的发生是以“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为特征的.试误是学习过程,顿悟是学习结果.课程改革中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事先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安排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象数学家那样去自己发现数学事实、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格式塔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派 ,所提出的“整体性”“异质同构”等理论主张 ,运用到诗歌鉴赏上 ,可以使我们从整体、闭合、同构等新的视角对诗歌艺术进行品鉴 ,以探得文学接受的审美真谛  相似文献   

10.
林兰 《文教资料》2010,(32):82-83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和顿悟理论经常被应用在音乐教育上,对音乐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本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其创始人是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中文音译,在德文中这个词最初指事物的性质——形式或形状,后来又被赋予“形式在感觉中生成”的含义,中文则把它翻译为“完形”,即一种由主体的知觉活动组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林兰 《学周刊C版》2010,(3):205-206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和顿悟理论经常被应用在音乐教育上.对音乐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完形理论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发展而来的。格式塔心理学是在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个重要心理学流派,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而“完形”是由意译得出。“Gestalt”的基本意思是“形式”、“图形”、“形状”,在格式塔心理学中被赋予了“形式在感觉中生成”的含义.具有“整合使之完形”之意.所以中文意译为“完形”。完形心理学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体系,其中一些理论原则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笔者就“知觉完形”理论、“完形强压”理论、“异质同构”理论来谈谈完形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以期开拓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空间.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格式塔”一词,是德文“Gestalt”的中文音译。其基本用法是指物的形式或形状。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它被赋予了“形式在感觉中生成”的含义,具有一种“通过心理整合使之完形”的意思。格式塔心理学这种强调主体能动接受的意向性,对我们品鉴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启示。我们权且称之为“格式塔”式阅读。  相似文献   

15.
学习策略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目前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学习”理论很有启发性,我们有必要对它作一个新的审视,充分把握其内涵,以便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正确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6.
试谈数学教学中顿悟的诱发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顿悟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它是格式塔心理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苛勒 (WolfgangKohler)通过对黑猩猩的学习问题的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 .苛勒认为动物解决问题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他把学习解释为“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顿悟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研究的最大贡献 .顿悟是对某种对象的直觉领悟或洞察 ,它是一种不包含逻辑推理的直觉悟性 .它具有非预期的突发性、多功能多因素的综合性、认识过程的跳跃性、信息处理的模糊性及反常规的独创性等 .因此 ,顿悟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 ,尤其对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 ,在…  相似文献   

17.
魏学宏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5):44-46,76
文学鉴赏是实现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值追求的重要手段。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整体性、同构性、直觉性原则为我们从鉴赏角度理解文本意象的构成、走入作品设置的美的境地提供了某种启示,并由此形成了文学鉴赏的"格式塔"效应。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推崇知觉的识别与组织作用。该学派提出的"同构论""整体性""直觉观"原则,从文学接受的角度为诠释文本的意象构成、发掘独特的审美意蕴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至今对诗歌鉴赏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顿悟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弄清什么是顿悟和顿悟问题,既是顿悟研究的出发点,又是顿悟研究争论的焦点。通过考察格式塔以来的各种顿悟观,明确了顿悟含义与顿悟问题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完形填空命题原则完形填空是高考卷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题型,而且分值达到30分,占总分的20%,故考生需要在了解高考完形填空命题指导思想、主要考点、设项重点等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并进一步在实践中切实提高解题能力。“完形填空”是由美国教育家泰勒(WL Taylor)于1953年首创。其心理学基础是“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Gestalt一词的意译是“完形”。其理论基础则自然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有关理论和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和解决问题也像知觉一样,是通过整体来进行的。魏特墨在其《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运用格式塔学派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完形”、“组块”等原理,在感知与认知两水平上探讨了几何概念的学习、几何问题的解决及几何命题的发现和发现法教学,以期能为改善目前几何教学中单纯强调逻辑思维而忽视非逻辑训练的状况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