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4年开始与郑州大学体育系联合招收了第一届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研究生教育设有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2010年我院招收了第一届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改革和完善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我院从2005年起开始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和现行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体育科学学位相比,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办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更突出职业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面向体育行业,为体育系统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改革和完善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我院从2005年起开始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和现行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体育科学学位相比,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办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更突出职业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面向体育行业,为体育系统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并批准,自2005年起在我国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开创了体育硕士培养的新渠道,搭起了我国体育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平台。日前,天津体育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为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将于今年面向全国招收体育硕士研究生40名。硕士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它和科学学位在培养要求和知识结构上有所区别,专业学位更侧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面向从事…  相似文献   

5.
于浩毅  汪晓赞 《体育科技》2012,33(2):152-154,158
针对我国2009年推行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主要特征、培养状况进行分析。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体育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对象以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生为主,招收"入口"与培育目标"出口"之间的巨大落差给实际工作带来挑战。我国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状况整体上与国家的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各院校在具体的实施操作方面有所不同,培养模式不尽完善。建议更新研究生教育理念,给予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合理的定位,同时各院校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借鉴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注重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提升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改革和完善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和现行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体育科学学位相比,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办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更突出职业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面向体育行业,为体育系统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改革和完善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和现行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体育科学学位相比,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办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更突出职业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面向体育行业,为体育系统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8.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2005年设置的专业学位,是一种以在职学习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方式。与传统的体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相比,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简单照搬。结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实践,对体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就进一步完善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2011,(4):81-F000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自2005年起在我国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和现行的体育科学学位相比,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更突出职业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面向行业,为体育系统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育部教研[2003]3号文件关于《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的指示精神,哈尔滨体育学院与苏州大学共同决定于2006年继续联合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学生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就读,由苏州大学颁发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学位。报考须知一、拟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名(含委培和自费生)。二、考生统一报考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须注明与哈尔滨体育学院联合培养)。三、报名条件: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中国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6所体育院校和19所普通高校的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并结合对37名导师的调查和研究生的访谈,针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导师指导、学习年限与学分、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求为中国体育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MFA)是我国于2005年开始设置和试办的一个专业学位,其目标培养是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各试点单位的试点情况,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特征、设置和试办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并提出不断完善和促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完善体育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拓宽、改进福建、台湾高层次体育教育的办学思路,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促进民族繁荣,社会进步。以福建、台湾体育研究生教育为切入点,以当今两岸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发展为背景,对两岸体育学硕士专业研究生交互培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闽台教育交流、研究生交互培养在现行政策、经济发展、教育背景以及闽台五缘关系上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特别是闽台体育教育高层次人才交互培养可以开启教育交流之先河,为福建省及海西建设、教育合作交流可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硕士人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三峡大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与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结合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需求进行综合分析,探索《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课程的优化路径。建议:(1)优化课程环节,打造实践平台;(2)对标课改需求,完善教学内容;(3)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4)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绩效。  相似文献   

15.
天津体育学院1979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全国最早开展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之一。当时,招收和培养了体育管理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为“博士联合培养单位”,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博士生。此外,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2005年,获全国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同时,还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形成了体育学二级学科之间、体育学与教育学和临床医学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互动式发展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硕士授权点跨学科门类和专业数目均居于全国体育院校前列。目前,在校硕、博士研究生400余名,硕、博士生导师60余名。  相似文献   

16.
1979~2009年中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9~2009年中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的发展情况.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经过10批审批,到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有120所,学位点有257个;自1986年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以来,19所体育学博士生招生院校具有29个博士研究生学位点.2005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使体育学形成了体育学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的综合格局,为我国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开辟了新的培养渠道,解决了我国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问题.然而,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还存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置不完善、4个二级学科间发展不平衡以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结合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时代需求,分析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方式与学术学位混同、导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课程设置实用性严重不足、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陈旧、实践实习缺乏系统性、产教融合与协同培养推进不力、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缺乏论文评阅标准等问题。针对上述困境,遵照国家相关要求,提出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发展+科研能力”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持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改善课程教学;强化实习实践管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突出论文选题的应用导向和问题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提升行业规范;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8.
张建华 《精武》2012,(25):6-7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国家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设立的背景出发,探讨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可行性,并就实施双导师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新生的全日制体育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借鉴,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培养目的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学历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20.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体育专门人才,针对性强,职业背景明确。案例教学是达成其培养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在分析体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案例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如何选择教学案例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案例。期望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