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他从我们面前走过,每个人都熟视无睹;现在,每个人都热切盼望他能从我们面前走过。"周杰伦,一个曾经被人说成"智力迟钝"和"愚笨"的男孩,因为音乐,让全世界认识了他,因为他,让人们更加认识了音乐。  相似文献   

2.
霍德华&;#183;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力的结构》(1983)一书中,发表了“多元智力理论”并在以后多次获得发展。他认为就其基本结构来说,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8项智能,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表达  相似文献   

3.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至少可以分成8种类型,包括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肢体运动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认识智力和自然认识智力。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潜能,也能够在不同的方面突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自称为了吸引女生才开始学音乐的普通男孩,这是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古怪歌手,这是他,周杰伦,一个特火的明星。褪去辉煌的色调,在过去赢得几十个大奖项之前,小时候的周杰伦被人骂过笨、愚蠢,长大后也曾被伯乐吴宗宪怀疑是智障,但是他有音乐,有无穷的想像力,这一切重新定义了他的人生、改变了他的未来……“傻小子”周杰伦的高中英文老师曾经认为周杰伦有学习障碍:“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所有人都觉得他笨笨的。这个孩子没办法专心学习数理科目,也不写英文作业。”最初发现周杰伦的唱片公司老板吴宗宪回忆第一次见到周杰伦时说:“我对…  相似文献   

5.
《音乐世界》2013,(1):52-53
第十二张专辑《十二新作》,就像无法割舍的宿命,每一年我们都在等周杰伦的新专辑。而他也从不让人失望,一样的中国风,不一样的“周式音乐”,一样的周杰伦,不一样的最新杰作。  相似文献   

6.
那天,一个学生向我推荐周杰伦时,我看到了学生兴奋的表情和崇拜的语气。因为经常有学生向我推荐他们喜欢的歌曲和歌星,我并没有十分在意,但很快我就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耳朵里听的是周杰伦,嘴里唱的是周杰伦,眼睛看的还是周杰伦。是什么样的音乐令学生如此痴迷?怀着好奇心我听了学生推荐的歌曲,那动感十足的《双节棍》、浓郁民族风格的《东风破》、积极向上的《蜗牛》、有着环保意识的《梯田》,还有那带着吴侬软语的《上海1943》……,我被他独特的音乐吸引着。怀着与学生共同探讨周杰伦音乐的想法决定在初二上一节《“周杰伦”音乐谈》。…  相似文献   

7.
稿源采珠     
上海孙秀玲谈 从音乐教师的角度讲,我们在充分认清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之后要认真剖析自己。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他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  相似文献   

8.
一、尊重是爱的前提 尊重是一种爱。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不仅表现在好学生身上,就是那些平常不被我们看好的弱势群体,更应该施以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9.
音乐新课标的实施,既给教师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又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我认为,我们每个音乐教师都必须调整心态、创新理念,做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把握“四个”变化点、寻找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乐欣赏课中学生多次提出一个问题:这段音乐该怎么理解,表现了什么?课余也听到许多音乐爱好常说:我很喜欢音乐,但就是听不懂,我是不是缺少音乐细胞?怎样才能使自己逐渐“听得懂”音乐?其实每个人都有潜在的音乐创作力和音乐欣赏力,当我们在为自己与音乐的距离发问时,我们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这种具有独特社会情感和人气息的化形式。作为欣赏,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一样。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他会哼着欢快的小曲,于是他的步履就会轻松;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听到悲哀的旋,律,步履就会沉重。这说明生活中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和音乐紧密相关;情感中的喜怒哀乐,都与音乐相容并行。而在课堂教学中让音乐“乐”起来,是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把智力看作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产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具体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九种智力。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而项目学习可以摆脱过去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所强调的以测验为本的学习倾向,去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项目学…  相似文献   

13.
任定保 《师道》2002,(11):17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七项智能,但是,这七项智能在具体的人身上会表现出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这方面是“特短”的人,可能在另一方面是“特长”。这正应了一句俗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我们的教育如果能真正适应学生的特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那么,我们的学生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德国著名的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在读中学时,父母开始想让他成为作家,便要…  相似文献   

14.
叛逆的中学时代 在周杰伦3岁时.母亲看出他在音乐上的天分.就毫不犹豫地倾尽家里的积蓄.给他买了一架钢琴。于是,童年的周杰伦被剥夺了玩的权利.所有的日子都是存钢琴边度过的。每次练琴的时候.听着窗外同伴的嬉闹声,周杰伦总是心不在焉.于是.妈妈就拿着一根棍子站在他身后.一直盯到他练完琴。周杰伦的音乐底子都是那根棍子给逼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英语大王(小学)》2009,(1):F0004-F0004
周杰伦从小就与音乐天赋,也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功底。他进入吴宗宪的公司做制片助理后,写了大量的歌,可由于他创作的歌总是怪怪的,音乐圈内几乎没有人喜欢,结果都被吴宗宪搁置一旁。  相似文献   

16.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Howard Gardner提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八项天赋智能。该理论突破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为核心的智力观,强调每个人都拥有多种彼此独立的智力,这些智力以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强项或各种强项组合来学习课程,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说起周杰伦,我便会不由自主地欣喜若狂起来。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音乐奇才。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每一张专辑我都买的缘故。可让我吃惊的是,不止是我们这些学生喜欢他,我们的语文老师———马老师,她也挺喜欢周杰伦的。而且,她唱周杰伦的歌,好像还真有那么一点儿味道呢!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想知道的话,就和我一起往下看吧……一个炎热的夏天的第四节课,大家都无精打采地坐在教师里,几乎每个同学的上眼皮和下眼皮都快合在一块,不如前几节课那么专心了。精明的马老师看出了“破绽”,便停下课来。她于是给我们说起了周杰伦。当她说起周杰伦…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和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2010,(1):4-6
心理学专家认为:“每个人都有玩耍的童心,这种童心依靠玩具而释放出来”;教育学专家认为:“玩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儿童的智力”。  相似文献   

20.
听课,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经常参与的实践活动之一,也是我们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契机。然而,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注意力都聚焦到上课的老师身上,很少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率、体验感,去关注师生在课堂这个动态过程中是如何共生共长的。这样的听课,既不利于我们理性地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也不利于真正实现“取他山之石”的目的。笔者认为,听课,不妨从三个“关注”着手,即:关注教师的教学技艺、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师生互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