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作用不仅是呈现信息和传递知识,更是学习者用来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它强调认知的社会与物质的双重属性,为信息技术支持的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更为系统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理论框架。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具体实践,也是基于互联网的知识构建的学习型组织。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为实例,从分布式认知角度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的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外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习理论正在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学习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建构认知、分布式认知和情境认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越来越关注知识协同建构的社会本质,知识协同建构受共同体的影响。Web2.0技术在e-Learning中的应用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强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内容的内化,通过学习活动的序列化,来支持多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而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需适应成为可能。在学习理论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学正实现从接受认知范式到建构认知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的转换,这反映了e—Learning从技术向教育回归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3.
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当代学习理论正在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学习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建构认知、分布式认知和情境认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越来越关注知识协同建构的社会本质,知识协同建构受共同体的影响。Web2.0技术在e-Learning中的应用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强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内容的内化,通过学习活动的序列化,来支持多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而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需适应成为可能。在学习理论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学正实现从接受认知范式到建构认知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的转换,这反映了e—Learning从技术向教育回归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活动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会话学习理论等移动学习主要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及对比,进而基于Sharpies的"分析移动学习的活动理论模型"、Salomon的"个体认知与分布式认知的交互模型"和Laurillard的"‘技术支持学习的会话模型框架"提出了用于移动学习系统分析的会话——活动——分布式CAD理论模型,对结构、边及顶点的意义以及作用进行了阐释,并结合移动学习典型案例分析了CAD模型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个体认知到分布式认知的转变,是人类适应信息社会复杂性的重要思维特征。分布式认知是一个看待认知现象的系统化视角,"分布"不是认知结构的增强,而是认知功能的中介。分布式认知可以作为学习领域、人机交互设计、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人机协同工作设计的理论基础。认知分布现象是客观的,对分布式认知的背景、分布内涵、个体与人工制品的地位、交互等内容的系统化梳理,有助于把握分布式认知的研究脉络与趋向。目前,对分布式认知在时间、空间、群体、人工制品中的分布形态研究较多,已有成熟的研究案例出现。但是,对于分布式认知的心理结构模型、认知分布的过程性特征、认知任务的分布式表征方式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认知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群体和人工制品之中。其中,个体和人工制品同样重要,群体和人工制品也同样重要。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凸显人工制品的价值。在学习活动中,"学习环境"即为"人工制品";分布式认知对人类认知活动和人工制品的认识即为分析学习环境设计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基于"认知分布"的视角对学习环境赋予新的隐喻,给予学习环境设计新的启示。这为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创设环境提供了有力的"给养"。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的智能授导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布式认知理论为认知交互和知识共享提供了一个综合模型。将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智能授导系统中,对创设逼真的认知情境、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个性化学习、提高教育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分布式认知学习理论及其对系统设计的指导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技术和分布式虚拟环境的智能授导系统建构方法,重点研究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学习服务功能以及用户化身在虚拟环境中的交互模式,给出了利用Virtools技术实现系统的环境设计、网络通信和多用户交互行为的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8.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揭示的"具身模仿理论"、心理选择现象,打开了研究人的认知、学习发生机制的一扇新窗口,初步揭示人的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模仿与理解、分布式认知的产生机制。同时,镜像神经元也对当代网络学习者的认知/学习、学习资源/环境、人际交互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布式认知理论视角探讨了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与教学。分布式认知强调信息技术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以协同建构有意义知识为目标,这给予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方向,即有效运用认知合作性学习策略,并注重协调、设计英语学习环境。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应及时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并做好网络、移动技术下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培训。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和研究局限分析了学习机制与认知模型的研究现状;以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模型为基础,借鉴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和生态学理论,从复合研究范式的视角构建一个网络学习过程的认知模型,促使研究者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学习过程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
“混沌”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沌学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末,混沌学的理论已渗透到教学设计领域。简要介绍混沌学的基本特征,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从教学设计中的非线性思想、教学设计中的蝴蝶效应、元认知学习与分形以及教学评价与奇怪吸引子等方面探讨混沌学原理在现代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假性理解”是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老师们一时难以找到真正原因而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它严重地影响了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本以现代认知理论中数学学习过程理论为主要依据,探讨分析了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造成假性理解的几点因素:感知因素、数学思维因素、原数学认知结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校学习环境的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在梳理中小学学习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陈述分布式认知理论对学习环境设计的3点启示。以多媒体教室这一典型的学习环境为例,尝试架构分布式认知视域下多媒体教室总体模型结构。提出多媒体教室内部配备方案,并剖析其应用绩效。  相似文献   

14.
简论分布式学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ICT的迅速发展、教育教学应用,以及人们对社会建构主义、分布认知等学习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布式学习逐渐纳入远程教育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文系统地对分布式学习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与远程教育的区别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指出:从表面上看,远程教育与分布式学习都允许学习者在相互分散的物理位置上进行学习,似乎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述,实际上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并不能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interactions between secondary students and pre‐service teachers in an onlin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heir meaning‐making processes embody distributed cognition. We begin by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review of the ways in which literacy learning is distributed across learners, objects, tools, symbols, technologie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modern English language arts classrooms. This is followed by a case study where we identify how programme values, textu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schema function as distributed tools. In traditional schools, with an emphasis on taking standardised tests,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designed on the view that learning is a transaction that happens solely ‘inside the head’. Unfortunately, this pushes many students to the margins of classroom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By analysing students' and pre‐service teachers' online discourse, we argue that virtual spaces can facilitate critical dialogue and can act as catalysts for a distributed theory of mind.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种新的教育发展模式-现行远程开放教育,正受到世界各国政府愈来愈广泛的重视。以开放学习为本质特征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正在世界教育革新潮流的推动下,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因此,把握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远程化的理念、教育自由开放的理念、自主学习的理念、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理念、教学形式多样化的理念,建构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健康顺利发展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bodied Cognition', why learning and cognition are situated and context-dependent. We argue that the nature of situated learning and cognition cannot be fully understood by focusing only on social, cultur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These factors are themselves further situated and made comprehensible by the shared biology and fundamental bodily experiences of human beings. Thus cognition itself is embodied, and the bodily-grounded nature of cognition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social situatedness, entails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cognition and mathematics itself, and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mathematics education. After framing some theoretical notions of embodied cogni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cognitive science, we analyze a case study – continuity of functions. We us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to show how embodied cognition, while providing grounding for situatedness, also gives fruitful results in analyzing the cognitive difficulties underly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tinuit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学习者元认知作用机制:面授与远程学习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重点探讨了面授学习者与远程学习者在元认知作用机制上的差异。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建立起预设概念模型,分别向面授学习者和远程学习者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24份,然后通过责任教师取得研究被试的课程成绩,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方法比较面授学习者与远程学习者的元认知活动对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效能感的作用和影响,最后提出对远程学习者进行元认知支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分布学习的教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通信工具加上人工智能和虚拟真实技术正在使得传统的远程教育转变为一种新的教学范例,称为分布学习。分布学习源于对分布认知科学进行的研究。该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分布学习的若干概念,之后着重对构成分布学习作为新教育方式而出现的4种新的教学技术:知识网络、虚拟共同体(社会)、综合性环境和“感官沉浸”分别作了详细探讨,结语对分布学习存在的物质条件和认知理念等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