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年前,1945年7月,黄炎培等7位国民参政员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邀请到延安考察参观。几天的参观考察.黄炎培看到延安的干部和群众关系融洽,人们气色红润,精神振作.一片祥和景象。他亲身感受到的延安浓浓的民主和平等的气氛,使他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2.
黄维 《新闻天地》2011,(6):17-18
【红色档案】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属于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委派徐特立、王凌波从延安抵达长沙,建立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通讯处先设在东长街(今蔡锷中路)徐祠巷徐家祠堂,不久迁至寿星街二号。1938年11月长沙大火后,通讯处迁至邵阳。1938年8月,通讯处接到国民党第九战区关于立即停止办公的通令后,徐特立、王凌波转经衡阳、湘潭,12月回到长沙。一九四零年秋,徐特立、王凌波先后离开长沙回到延安。至此,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结束。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与中共湖南省工委(后改称中共湖南省委)密切配合,为推动湖南人民的抗日斗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陕北延安有两所著名的"红色高等学校"——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抗战时期中共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前身)。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造就大批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创办了陕公。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则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原江西瑞金中国红军学校与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的"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20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将其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相似文献   

4.
王梨花 《大观周刊》2012,(46):398-398,386
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史上具有历史性的辉煌的一页。抗日战争爆发后,延安作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所在地和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特殊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办学者和学校特殊的使命。成仿吾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按着党中央的指示,把肤北公学办得有声有色。陕北公学为党的革命和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干部,作为党的第一所高级干部学校,它为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1940年,我当时在中共中央社会部干部科工作。 是年8月15日下午,我和机关的一些同志参加了在杨家岭中央礼堂举行的延安各界追悼张自忠将军等烈士的大会。  相似文献   

6.
1965年我随以贺龙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典活动,在那里我演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回到内蒙古后,又在呼和浩特新城宾馆小礼堂,向乌兰夫等领导同志进行了汇报演出。乌兰夫同志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演出结束后,他上台接见了全体演出人员。当时,他握着我的手,非常高兴地对大家说:“看,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这一优良传统,体现于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的全部活动,同样也包括党的新闻工作在内。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次年1月,《红色中华》即在陕北瓦窑堡复刊。1937年1月,《红色中华》改为《新中华报》,同时创办新华通讯社。当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在延安创办。其后,党中央又在延安创办以党建工作为中心的《共  相似文献   

8.
1942年9月.正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的太行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奉命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军事队队长。  相似文献   

9.
纪念博古发扬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张虎生今天,在新老新闻工作者济济一堂的座谈会上,我们深切缅怀博古同志对我们党的新闻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以此来纪念这位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诞辰90周年。博古同志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至1940年底回到延安...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云南省委为了有步骤地整顿全省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提高干部的思想政策水平,进一步加强党的战斗力量,以便更好地领导全省人民完成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中心工作和土地改革的艰巨任务,1950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作出开办党校,大力整训干部的决定。自1950年下半年至1951年下半年,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云南省委的号召,走进党校,投入到全面系统的党性党风教育中。  相似文献   

11.
乌兰夫是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艺术事业建立了不朽业绩。我从一个草原上的小牧民成长为一名蒙古族艺术家,是和乌兰夫主席的培养、关爱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壶口统战     
一、朱德两过壶口 1938年8月,朱德从抗日前线归来,肩负中共中央对国民党高级将领进行统战的重任,在返回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之前,先到洛阳会晤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又从西安出发,经洛川过壶口转道来到黄河东岸的吉县古贤村,拜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相似文献   

13.
少将站岗     
一天傍晚,天阴沉沉地飘着雪花。开了一天会的乌兰夫回到自己的家,正准备推开院门时,借着微弱的灯光发现站在门旁的警卫战士是一张非常熟悉的面孔,仔细一看,原来是内蒙古军区副政委刘昌同志。乌兰夫惊奇地问:“你怎么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冷西同志是延安时期的老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的笔墨记录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这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他的心火点燃过千百万人的激情.跟随中国共产党投身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上个世纪80年代初,63岁的冷西同志重新回到新闻宣传战线.担任广播电视部部长.此后又担任中  相似文献   

15.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辉煌时期.自1938年10月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为了克服困难,坚持抗战到底,并使党更好地担负起领导抗战走向胜利的重任,1940年下半年,中央决定收集党的六大以来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七大的召开作准备.  相似文献   

16.
乌兰夫的自治观,是乌兰夫关于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的观点集合,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治观的运用和发展。乌兰夫的自治观,主张内蒙古民族和中国各少数民族,在统一的中困境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与“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式的内蒙古。独立’和达赖集团图谋的西藏‘独立’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7.
范文杰  李明堂 《档案天地》2011,(4):22+21-22,21
中央外事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前身.1944年秋组建于延安,隶属中央办公厅。 一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10月,国共两党和谈陷入僵局,驻南京、上海、北平等地的中共和谈代表分批撤回延安。这些人懂外语.有外事工作经验.回到延安后即来到了中央外事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博物馆》2009,(3):24-24
1959年10月6日,民族文化宫落成典礼暨“十年来民族工作展览”开幕式隆重举行。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宋庆龄、李维汉、郭沫若、陈毅、李富春、贺龙、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亲临民族文化宫视察,并审查了“十年来民族工作展览”。该展展出历时近七年,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展示了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1961年7月至9月,应自治区主席乌兰夫的邀请,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率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代表团访问了内蒙古,行程达一万五千余里,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和热情好客的各民族同胞,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各解放区。陕北是蒋介石进攻的重点。到了11月以后,延安的临战气氛已经越来越浓。据《杨尚昆回忆录》记载,1946年11月11日,刘少奇在中央党校召开的干部大会上作撤离延安的动员.说胡宗南要进攻延安.因此中央机关将撤出延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