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歌唱训练中,教师要正确地进行心理调控引导,发挥学生最大的内心调节功能,使声乐教学内容晓畅易懂,课堂气氛活跃,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心情绪和表现欲望,使之能轻声自如地歌唱。  相似文献   

2.
正歌唱是人们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方法。从小学习和体会歌唱中的情感,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对人的性格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任何音乐作品都是"情"的产物,是作者"情之所至、有感而作"的结晶。每一首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在歌唱技巧的教学上已较规范、科学和系统,但在歌唱表演教学上还是个薄弱环节。为使学生全面掌握完整的歌唱艺术,不断提高演唱水准,教师需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和研究演唱作品,加强歌唱表演中内心情感的依托、面部表情的表现、形体动作的配合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歌唱表演艺术造诣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4.
一个内心没有歌唱感觉的人在钢琴上是不可能弹好歌唱性旋律的,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内心的歌唱去带动弹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生用心歌唱 ,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启发和诱导学生 ,使其运用联想和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来调动歌唱的情感与情绪、内心体验来完成歌唱 ,从而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一、深刻理解用心歌唱的重要性 ,明白歌唱艺术的魅力所在  歌唱的声音是内心情感的反应或表现形式。班尼亚米诺·基利在《学唱入门》中谈到“所有母音都必须在一种自然和天然的基础上 ,流畅地和自由地从生理上发出之前 ,在心理上把它做成一定形状和在心理上赋予必需的色彩。”《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也讲到 :一个好的歌唱家必须具备三方…  相似文献   

6.
【直面教学问题】歌唱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优美的歌唱可以让孩子们真切地体验到快乐,可以激发学生美好的内心情感。歌唱是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走进音乐殿堂的一条捷径,能让孩子们找到一种参与感和归属感。可是,为什么有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却不会歌唱呢?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不在调上"低年级学生即使跟着伴奏旋律,依然不能准确地歌唱,总有一些音没有到位,特别是演唱稍高音区的旋律,  相似文献   

7.
歌唱教学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学生表现音乐,进行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歌唱教学还应立足于“如何唱好”歌曲,使关注点回到演唱上.首先,应当关注教材的研究;其次,应当关注教师自身基本功的积累;再次,关注学生良好歌唱习惯的培养;最后,要着重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有表现力的歌唱.增强关注意识的同时,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和音乐审美,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轻声歌唱可以使学生轻快地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可以克服学生在歌唱时的一些常见毛病,可以抒发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故从学生上一年级起就应该训练轻声说话,轻声唱歌,这样可以形成习惯,达到保护学生的声带,能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声音统一,使每个孩子唱起歌来都能感到自豪感,愉快地享受音乐课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叶璐 《学子》2013,(8):99-100
歌唱是艺术的语言,每首声乐作品都程度不同地抒发了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传统声乐教学中应当十分重视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正确的范唱、讲解以及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引导学生有表现力地歌唱。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的姿势、呼吸方法和发音、吐字、咬字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使学生从内容到形式上全面地把握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有很大比例,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会演唱,更是培养学生歌唱技能的重要途径。歌唱教学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还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展示自我,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用音乐丰富自己的审美情怀。歌唱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小学音乐课堂为背景,研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强学生歌唱技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歌唱教学在普通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歌唱中的情感培养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它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于歌唱的兴趣和爱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学会正确地、有情感地歌唱,增强歌唱的表现能力;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达到感染和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做为声乐教育工作者,庆把学生能否在舞台上自如地演唱作为衡量自己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与歌唱技能技巧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从而使学生顺利走上歌唱舞台。  相似文献   

13.
在歌唱中,歌唱者要想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力,不但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文化修养,还要深入理解歌曲的内容,掌握歌曲的情感内涵,音乐的风格特征,将自己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入其中,运用自己的音乐思维展开内心的音乐想象,使自己的歌声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从而艺术地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歌唱姿势与歌唱训练及歌唱表演的关系的分析,提示从事声乐教学的人们必须重视正确的歌唱姿势的培养,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并最终使学生达到声、形俱美的完美歌唱要求。  相似文献   

15.
准确地掌握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形成良好的节奏和节拍感,是学习歌唱的基础,把歌唱教学的意识引入视唱练习中,用正确的歌唱发声和歌唱技巧法唱视唱,使学生在视唱过程中始终保持歌唱状态,诸如呼吸,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等这些练习都能使声带减轻负担同时能拓宽音域,增强声与情的联系,歌唱与视唱统一的程度越高,歌唱的思想艺术性和艺术感染力就越强。  相似文献   

16.
呼吸是歌唱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歌唱的动力和基础。在声乐教学中,所有的教育者都会特别强调呼吸的训练和运用。在成人声乐教学中,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好的歌唱呼吸的效果,就要科学地、实际地研究呼吸技巧,并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及接受能力,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其正确的呼吸方法并自如地运用于歌唱之中。  相似文献   

17.
学唱歌曲是音乐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也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但经过我的观察,一年级的学生唱歌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喜欢大声喊叫地唱,坐的姿势也是千姿百态。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学生能具备良好的歌唱习惯呢?以下是我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声乐教学中不仅是歌唱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精神状态、歌唱心理往往对学生学好声乐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尽快克服不良心理障碍,掌握发声、歌唱技巧。  相似文献   

19.
歌唱是人类最本能的表现手段。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发挥与表达学生的内心情感。教学中,要处理好歌唱技能训练与情感表达的矛盾。一、在理解歌曲诸要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在小学阶段,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以内心起  相似文献   

20.
歌唱心理因素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歌唱心理的概念以及歌唱心理对歌唱效果的影响,分析演唱者中紧张心理的产生原因;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音乐的感知、注意力、记忆以及内心听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简要论述声乐教学中对良好歌唱心理培养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