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竞技太极拳自选套路运动节奏与音乐节奏进行了分析,对太极拳运动特点、竞技太极拳技术动作发展趋向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从而使音乐内涵融合于太极拳中,以提高竞技太极拳运动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竞技太极拳自选套路运动节奏与音乐节奏进行分析。针对太极拳运动特点、竞技太极拳技术动作发展趋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从而使音乐内涵融合于太极拳中,旨在提高竞技太极拳运动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体育文化遗产之一,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传统太极拳的演化与简化,成为教学、健身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初学者,以具体的实例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讲解、示范、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遴选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初学者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使其进一步领悟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盛杰  包云 《体育师友》2013,(1):17-18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中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56年整理编排制定的太极拳基础套路。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又称"24式太极拳",它是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简化、整理而成的大众入门普及套路。其动作结构和套路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便于掌握,是社会和学校初学者入门的基础学练套路。这套太极拳教法口令提示,是笔者在讲授太极拳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刘朝猛  蔡东 《精武》2012,(7):42-43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体育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传统太极拳的演化与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成为学校教学、健身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初学者,本文以具体的实例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进行研究,遴选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旨在增强初学者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领悟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简化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保健体育的精华,是从各大流派的太极拳中精选出来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新的思考,以有助于太极拳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汪新华 《中华武术》2001,(12):28-28
原国家体委运动司集多位太极拳专家之力于1956年创编了普及型太极拳,即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45年来这个套路为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发展、为全民健身立下了汗马功劳,真不愧为“经典套路”。我们安徽祁门县太极拳协会十年来致力于太极拳的推广,均从简化太极拳教起,此套成了每个热爱太极拳者应知应会的基础拳。  相似文献   

9.
胡潇潇 《武魂》2013,(9):1-1
太极拳是中国的一项传统项目,是体育文化的惊魂,二十四式太极拳是解放后根据杨式太极拳简化而得到的简化太极拳,是为了把太极拳普及到大众才创立的,比传统的太极拳简化了很多,正在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据调查发现,经常练习太极拳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作为普及中国武术的一种形式,已经为学生们热爱,其有健身、健心的功能,还能传承中华文化,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忽视太极拳攻防含义的学习;对下肢练习不够关注;以及在练习过程中忽视动作与呼吸的配合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大众健身的太极拳,人们在练习中普遍使用音乐来进行配乐演练,尤以选用中国民族古典音乐为背景者甚多。在练习中加入了音乐,令人耳目一新,既调动了锻炼者的积极性和健身效果,也丰富了太极拳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发展和张扬了民族文化。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教学实践等方法探讨了民族音乐与太极拳的内在联系、民族音乐在太极拳练习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太极拳与民族音乐的互惠,以期让更多的人关注太极拳配乐,在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均匀缓慢的民乐伴奏下习练太极拳的同时,更深层的诠释、展现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纵向观察3个月太极拳训练组和本体感觉训练组研究太极拳训练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同时还分别进行平衡能力简单测试方法,如闭目原地踏步、强化Romberg检查、闭目单足站立、前庭步测试。动态平衡仪感觉整合能力平衡总分、闭目原地踏步、强化Romberg检查、闭目单足站立结果表明太极拳训练组要比本体感觉训练组明显好(P〈0.05,P〈0.001)。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锻炼对延缓和改善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A型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检验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A型行为的影响 ,采用A型性格自测量表对大学生前后两次测试。结果表明 ,大学生中A型行为相当普遍 ,属于A型性格类型的学生较多 ,男生比女生有更严重的A型行为倾向 ;通过太极拳教学可以改善大学生的A型行为倾向 ,太极拳学习和锻炼是一种治疗A型性格的有效方法。太极拳学习和锻炼通过调节生活节奏、释放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打破强化A型行为的恶性循环———“快节奏生活方式→心理压力→A型行为→快节奏生活方式” ,达到治疗A型性格和干预A型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在新农村老年人群中广泛开展太极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在新农村老年人群中开展太极拳的基本对策,希望太极拳能够给广大农村老年人带来健康的晚年生活,为老年人体育乃至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技击技巧认识和探求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太极拳运动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太原市的80名参加太极拳健身的老年人(60岁以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选择太极拳作为健身途径的老年人做了关于选择太极拳锻炼的动机、锻炼中断情况及中断原因、太极拳锻炼给予的长期和短期心理效益以及太极拳锻炼的坚持性等问题的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太极拳逆腹式呼吸和健步走腹式顺式呼吸的对比,并与未参加锻炼的普通人群对照,从6min步行实验(6MWT)、血氧饱和度(Sa)、肺功能角度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改善与提高情况,为太极拳健身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太极拳的锻炼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分析法和逻辑法,对太极拳的健身价值、竞技价值、技击价值、教育价值进行梳理,探讨了人们对太极拳锻炼价值的需要,提出了坚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在研究和弘扬太极拳锻炼价值时,既注意到太极拳锻炼价值的全面性,又注意突出锻炼者在太极拳价值观方面的个性差异。认为以“以人为本”发挥太极拳锻炼价值的关键在于以锻炼者的需求确定价值取向、以价值取向引导太极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中的一颗明珠,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太极拳的诸多功能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有很大影响,能促使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真正能愉快而自觉地一生从事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d regular exercisers' perceptions of specific components of music during circuit training. Twenty-four men (38.8 years, s = 11.8 years) and 31 women (32.4 years, s = 9.6 years) completed two questionnaires immediately after a circuit training class. Participants rated the importance of 13 components of music (rhythm, melody, etc.) in relation to exercise enjoyment, and each completed the "Affect Intensity Measure" (Larsen, 1984,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 2297B.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84-22112)) to measure emotional reactivity. Independent t-tests were used to evaluate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musical importance. Pearson correlations were comput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ffect intensity, age and importance of musical component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rhythm response components (rhythm, tempo, beat) were rated as most important. Women rated the importance of melod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did men, whereas men gave more importance to music associated with sport. Affect intensity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melody, lyrical content, musical style, personal associations and emotional cont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exercise leaders need to be sensitive to personal factors when choosing music to accompany exercise. Qualitative research that focuses on the personal meaning of music is encoura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