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神父,在他到达这个教区二十五周年的那天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纪念晚会.让神父高兴的是,当地的一位重要官员将要亲自参会,并且将在就餐前发表演讲.不过由于路上堵车,那位官员一时还无法到达.  相似文献   

2.
《列宁和卫兵》(六年制第五册)中的“那位来开会的同志”虽只是个“配角”,只出现过两次,着墨不多,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位同志”首次出现是在洛班诺夫拦住列宁要检查通行证时。看到这场面那位同志鱿生气地滚起来:"放行吧,放行吧!  相似文献   

3.
《颜氏家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豪门大族子弟,天资愚钝读书不多,但家里有钱。平日,他装出端庄严肃的样子,用美酒佳肴珍宝玩物结交了许多名流学士,得到了他们的吹捧。许多朝廷官员也以为其才华出众,常登门造访,使其名声大噪。当时东莱王韩晋明,睿智博学,才高八斗,尤其酷爱文学。在读了那位豪门子弟的文章之后,怀疑不是他本人构思创作的作品。于是摆设宴席,想当面一试。宴饮终日,满座宾客纷纷吟诗作赋。惟他挖空心思,勉强成章,且与平日之作大相径庭。韩晋明退席后摇头感叹道:“果如所料,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我把故事讲给我的一位朋…  相似文献   

4.
提起牛,总会想起两个故事。一是韩国的。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访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另一头就能从我的表情动作猜出我对它的评价,它虽然尽了全力但没得到好评,心里头准会难过……”那位官员听了,恍然大悟,愧极。  相似文献   

5.
诉诸人身谬误是一种非常悠久也极为常见的谬误形式,它在实际论证中存在许多变体。究其实质,诉诸人身谬误是一种不相干谬误,是以攻击对方的人格、处境或与自身相矛盾的言行代替对观点的反驳。但是在实际论证中,并非所有的诉诸人身攻击都是逻辑谬误,随着具体语用条件的变化,其中有些人身攻击的论述是合理的,需要我们将其与人身攻击谬误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6.
从一个开始     
著名的德兰修女,以仁爱之心闻名于世。在德兰修女生前建立临终关怀院的初期,曾有位官员专门对德兰修女的行为提出质疑。官员问:“你这么做,难道是为了让贫民窟更适合人居住吗?”德兰修女回答道“:不,只是为了让死者死得更有尊严。”官员又问:“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病患伤残吗?你帮得过来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官员,而是惊奇地问道“: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100万的?”官员不耐烦地回答道:“这不是我的重点,我的意思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是救不完的,穷人太多了,你明白吗?”德兰修女笑了笑,盯着他问道:“100万?你从哪里开始数起的?”…  相似文献   

7.
咳咳咳,同学们上课了!靠东窗的那位同学,如果你不坐下的话,你会变成猴子;靠北门的那位同学,如果你还说话的话,你会变成犀牛。怎么,你们不信,杨老大在此郑重地警告各位,在幻想教室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8.
杨筱艳 《小火炬》2014,(10):38-41
世界上最圆的医生 (希望这位世界上最圆的医生能够看到这章。) 我:“艾东西,有件事儿跟你说下。有关你的这个故事,我挺犹豫要不要写。之所以犹豫,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事情过去很久了,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有关艾东西的隐私。就算是小孩也有隐私的对不对?”艾东西:“还是写一写这个故事吧,因为,我要谢谢当年那位医生,虽说大人很少喜欢看儿童小说的,但万一呢?万一那位医生叔叔喜欢看小孩儿的书呢,而且,如果那位叔叔自己有了小孩,买书给他看的时候自己也顺便看了,正好看到了这一章呢?”  相似文献   

9.
提起牛,总会想起两个故事。 一是韩国的。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访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另一头就能从我的表情动作猜出我对它的评价,它虽然尽了全力但没得到好评,心里头准会难过……”那位官员听了,恍然大悟,愧极。  相似文献   

10.
何杰老师认为我语言尖刻,甚至是“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则有失厚道”。这同时也是很多网友的意见。这几天我又认真检查了自己的文章,个人认为,文章情绪愤激有之,人身攻击的句子,却没有。我以为,既然是批评,温文尔雅是做不到的。老祖宗传下来“威而不猛、  相似文献   

11.
有个案例:某官员在当地深孚众望,但由于得罪了上级领导,于是挑出其“腐败”问题,进行起诉。而实际情况是:该官员的“腐败”问题并不严重,相比周围其他人来说甚至还算是好的,那么他能不能以此为理由来进行辩护呢?  相似文献   

12.
那位天使 笛福在这部小说中笔墨最多的人物除了鲁滨逊,就是那个野人"星期五".他是上天给鲁滨逊派来的一位天使.在梦境中就谈到了那位天使,鲁滨逊救了他,让他成为自己的仆人和向导,那位天使的出现改变了鲁滨逊的命运,然而几年后现实中真就出现了那位天使,这一切就好像上天早就安排好了.因为天使的出现,鲁滨逊不再像以前那样整日愁眉苦脸,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因为天使的到来,让鲁滨逊20多年来第一次听到说话的声音,也让这位硬汉子变得更加柔情,其乐融融,笑容多多.因为天使的忠实、可爱、聪明、勇敢,两个人最终成为好朋友.相处久了,鲁滨逊打心底喜欢上了那位天使.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中国小男孩在英国读书,一天.他受邀到一位英国小朋友家做客。他和那位小朋友一起玩耍,玩的太尽兴了。那位小朋友便开始在洁白的墙上涂鸦。不久.小朋友的妈妈下班回来了、那位中国小男孩很害怕.他怕阿姨误以为是他画的而责备他。你知道这位英国妈妈会怎么做吗?如果你是那位英国妈妈,你又会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校长,无论是由行政官员调任,还是从教师中提拔起来,一旦成了一校之长后,往往会官员化:行政上发号施令,关系上远离教师,待遇上习惯于搞特殊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校长这样做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葱油饼     
顾翊扬 《中文自修》2014,(32):42-43
冬天的早晨格外冷。我和往常一样,手中攥着几枚冷冰冰的零钱去买早餐。嘿,那位卖葱油饼的老奶奶周围总是站满了人。出于好奇,我也加入了这个队伍。终于排到我了,只见一位老奶奶在摊前忙活着。她有一双灵巧的手,那双手在雪白的面团上跳跃着,将一  相似文献   

16.
公交车上,一个小女孩腼腆地站起来. 让刚上车的一位伯伯坐下后,小女孩就靠在座椅的旁边站着.我坐在后排观察她,一开始,她为做了好事而快乐,还有一份因被人关注而产生的羞怯.渐渐地,她似乎有了什么心事,几次欲言又止,我感觉她终究会表达出来. 果然,在她将要下车的那一站,她碰了碰那位伯伯的胳膊,声音很小,但让听者的心为之一怔,她说:"伯伯,你怎么就不说一声‘谢谢’呢?我一直等了三站呢,你连对我笑都不笑一下.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叶公好龙的故事,早已妇孺皆知。故事中的那位叶公,对龙是那样的“痴情”。可是.一旦真龙降临,他却被吓跑了。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传统的、狭义的理解,现代意义的"素质"概念已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素质的这些新特点决定了在政治与公共行政的领域中,素质与作风之间是统一的,两者是内化与外显的辩证关系.因此,培养良好的行政作风必须从内化与提高官员素质着手,而新时期培养官员素质可以从内化和提高"德性素质"与"才能素质"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朋友,如果现在在您的面前摆着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张照片上的人很丑陋、粗俗.然后对你说,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通缉的罪犯,要你指出谁是罪犯,如果您不是出于故意逆反的考虑,您大概会毫不犹豫地指向那位丑者.  相似文献   

20.
提起牛,总会想起两个故事。一是韩国的。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访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另一个就能从我的表情动作猜出我对它的评价,它虽然尽了全力但没得到好评,心里头准会难过……” 那位官员听了,恍然大悟,愧极。一是印度的。有则成语叫“对牛弹琴”,我一直以为那就是真理,但最近看了一则来自印度的报道,才发现对牛弹琴不仅有用,而且还可提高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