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 语和英语的定语表示法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如汉英的定语都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介词结构 (介词短语 )担任。然而 ,这两种语言的定语表示法也存在着各种差别。在汉语中 ,动词可以直接用作定语 ,而在英语中 ,动词不能直接用作定语 ,需将其变成非谓语形式 :即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形式 ,才能用来作定语。本文拟就汉英定语表示法作一比较 ,并对汉语定语的英译作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一、名词作定语 :汉英都可以用名词作定语。一般都置于被修饰名词之前。汉语的名词作定语时 ,一般在其后加“的”字。而英语的名词作定语 ,一般要用…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英语中,为了用比较简单的结构最大限度地表达思想,出现了名词(或名词词组),不经任何语法变化直接修饰另一名词的结构,这就是名词定语结构.一、名词定语结构的语法作用1、名词定语结构代替形容词(短语)或分词(短语)定语结构:  相似文献   

3.
“终了/完了”义的动词“了”,首先在“动+宾+了”格式里趋于虚化(但仍为完成动词),在“动+了”格式里虚化程度更高,当“了”后带上宾语,形成“动+了+宾”格式时,“了”才真正成为完成体助词。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名词能够与动词组合构成N+V状中短语,其性质是动词性的,在句中能作谓语、定语、主语和宾语。N+V状中短语在作谓语时,其中的名词性状语N从语义指向上看,有时指向谓语动词V,有时指向结构中的其他名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在古汉语中,有相当数量的定语(不包括领属性和同一性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一些语法书中,从后置定语同中心词的关系上进行分析,或认为这是“使中心词突出”,或认为“较长的形容词加在中心词之上不习惯”等等。在古文句子中,倘光有后置定语,那么我们从后置定语同中心词的关系上分析出“使中心词突出”,这是无可置疑的。倘若中心词前后都有定语,是否可抛开前定语不论,仍然认为后置定语之所以后置仅在于突出中心词呢?是否就是“较长的形容语加在中心词之上是不习惯”才后置的呢?对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者”字结构不能做后置定语。所谓的后置定语,其用法一是充当同位语,一是在表示大范围与小范围的关系中属小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的三种形式,其中非作格动词也能带宾语的语言事实使区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判别式即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受到巨大的挑战。本文还分析了这几种不同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短语的结构(简称IVO结构)的生成机制可用高位增元论元结构来解析,而NP1+Vi+NP2结构的句法衍生过程则可用低位增元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8.
所谓“定名”结构,就是定语和名词中心语的组合关系,亦即名词性偏正词组。本文试图对《诗经》中的“定名”结构从组合层次这个方面进行分析,让人们对《诗经》中的“定名”结构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使之作为先秦语法比较研究的一个材料。 名词中心语前的定语,由一个词构成的,我们称作一层定语,两个词构成的称作二层定语,余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9.
六、“有(无)……者”“有(无)……者”格式的“有(无)”,具有四种意义,即“含有(不含有)”、“存现(不存现)”、“具有(不具有)”、“设有(设无)”等四种意义。“有(无)……者”格式的“者”,在两种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即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的作用。“有(无)……者”格式,实际上包含“有……者”与“无……者”两种格式。四种意义的句子,一般都具有这两种格式,只有表“含有”意义而其“者”为表提顿语气的  相似文献   

10.
“硬核”是由英文单词“hardcore”直译过来的,主要表示在某方面很厉害、很专业、高端。“硬核”一词可以与名词、动词、副词组合,在句中能够作主语、宾语、定语、谓语,还可以作为话语标记来使用。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多,“硬核”一词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使用范围,同时其语义也发生了泛化,而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既有社会文化因素,也有语言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三价动词是指在动词基本语义结构中能够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的动词。在给三价动词定价时,笔者认为应该采用“语义——句法”的方法。三价动词的常规句法框架分为两种。一是“名十动+名十名”的双宾结构,二是“名+介名+动+名”形式的主谓结构。有些二价、一价动词由于语用功能的灵活性,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可以与三个名词性成分搭配,类似于三价动词,我们称之为准三价动词。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社会,普遍出现新词新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语法现象。以往普遍认为名词不能受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修饰,但是现在,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渐渐多起来,受到语法学界的普遍重视。《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刘顺著)就是一部这方面的专著。总结历来学者对此类用法的论述,本文则是结合名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各类名词及相关词类的用法做一具体分析,以更好地明确新时期这一语法现象的性质,规范汉语的使用。作为汉语中最主要的两种词类(名词和动词)之一,名词的用法也最复杂,在“副 名”组合中,名词的类型是多样的,其中有的是名词…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分限制性定语从句(Restrictive Atributive Clause)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Non-restrictive Atributive Clause)两种,二者皆属后置定语。 定语从句如在行文中用之得当,可以收到“全句虽长,但脉络清晰、严谨贯通”的表达效果。 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对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做一下初步的探讨,并顺便请教于同行。 先看一下以上所提两种定语从句之区别:  相似文献   

14.
用在介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的“所”字,功能怎样?能否充当介词的宾语?由于历来对“所字结构”中的“所”字,词性认识上有分歧,因而对此看法也很不一致。如果对这一问题能加以继续研究和探索,能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对于减少古代汉语中的分歧、争论和提高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质量,是有一定帮助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语法现象谈点粗浅看法。 在古代汉语中,“所”字后的介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以”。此外,“由”“从”“为”“与”等也经常位于“所”字之后,与动词(动词性词组)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语法的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恐怕要算语法规则中存在着一些例外情况了。正是由子存在着种种例外,所以语法规则才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这些例外给我们的语法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麻烦和困难,例如在讲解“各词的数”时,我们常告诉学生,作定语的名词要用其单数形式,trouser pocket(裤包)tooth brush(牙刷);rose garden(玫瑰园),但下列却是几种例外情况,即作定语的名词须用其复数形式savingsbank储蓄银行seconds hand(秒针)goods train(货车),否则,容易产生歧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名词和动词的活用问题,区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对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和意动进行了辨别,力求在实践中能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7.
“此其……”句式是古汉语常见的句式之一,学界大都以为“此其”乃代词连用。我们以为这一解释不尽妥善。这里略抒管见,以求教于方家。“此其……”句式中,“此”是个指示代词,这一点无庸置疑。问题主要在于“其”字上。按照“其”的性质,“此其……”式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代词+代词“此其……”全式是一个判断句,“此”是主语,“其”是名词性谓语的定语或者定语的一部分,可译为“他”、“它”、“那”等。如:“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 二、代词+副词“其”表示一种推测语气,译为“恐怕”、“大概”、“也许”等,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相似文献   

18.
1922年陈承泽著的《国文法草创》中,首先提出了“致动”(即使动)的语法术语。“使动”确实能够简明正确地解释古汉语中某些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表示的某种语言现象和内容,所以六十年来“使动用法”巳为大家所接受。但是,现在人们通常把可以套用“使宾语动”的公式的语言现象作为“使动用法”的定义,把“使动用法”的译文与解释混为一谈。有些古汉语著作中,出现了滥用或错用使动用法来解释某些语言现象的情况,反而加深了理解古文的难度,甚至导致了误解古文的内容。应该正确理解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9.
“副词+名词”的排列不等于副词修饰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副词+名词”的排列现象不等于副词修饰名词,这种排列中所谓的“副词”其实是动词或形容词;所谓的“名词”也并非名词,而是形容词、短语或隐含着的动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吃在广州”(“V +在 +N”)及其相关结构的比较分析来揭示“V +在 +N”自成句子的各种因素 :“在”为定位动词而非弱化 ,“N”宜为处所词而非名词性短语 ,“V”宜为事物化、文化性、俗语性的单音节动词 ;并力图从语法的三个平面来考察出“V +在 +N”成句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