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的建设对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对于振兴乡村教育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对于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及推进全国教育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重点是要打造教师资源城乡共享联合体、教学研究城乡交流分享体和学校文化城乡互鉴融通体。在建设过程中,可考虑以“双向共享”推进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对话沟通”搭建城乡教育研究平台,以“文化互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2.
城乡学校结对互助,校际之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建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临安市域层面的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为例,站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发起的源起、构建策略及面临的课题,探索了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共同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正成为教育公平视野中研究热点之一。在理论研究领域,分析得出农村优质教师资源短缺是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实践领域,全国各地都纷纷推行轮岗、支教和挂职等相关措施以缩小城乡师资的差距。利用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探索缩小城乡教师资源差距的新途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正在成为教育公平视野中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理论研究领域,农村优质教师资源短缺是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实践领域,全国各地都纷纷推行轮岗、支教和挂职等相关措施以缩小城乡师资的差距。利用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探索缩小城乡教师资源差距的新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一个重要命题,那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必须增加。所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把优质资源拉到薄弱学校去搞平衡化,而是必须要增加总量,通过改造薄弱学校,使它和优质学校均衡化从而增加优质资源总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近年来,不少地区通过建立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形式对推进教育均衡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要如何因地制宜地发挥共同体的效能尚需作进一步的思考。浙江省临安市在不打破现行体制的前提下,通过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互助、互帮相对固定的结对共建实体,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交流等方面确定帮扶合作项目,做到全面合作、理念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做,最大限度地让相对薄弱学校共同分享优质学校教育资源,有效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提升学校互助共同体效能的发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目前,该市建立了31个这样的互助共同体,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规范幼儿园全覆盖。如果说学校的布局调整和撤、扩、并,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硬整合,那么“1+N”模式对现有教育资源就是一种软整合。因此,如何加强学校互助共同体的效能建设,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是当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缩小城乡教育差异、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把握浙江省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现状,本研究对5个城市200余所城乡学校进行了问卷调研.针对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顶层设计、师生交流制度、资源配置长效机制、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是实现人民教育的公平发展,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大家所共享,缩小城乡差异。在此大背景下,我区实行城乡共同体,城区一所学校和农村一所学校组成共同体,共享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发展教育事业。我校是实验学校,结对的是沿海小学,两校相距较远,联系有些不便,而建设数字校园正好解决了这许多的不便之处。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  相似文献   

8.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扩大优质教育覆盖,策略走向是特色办学与合作共享: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办出特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开发和利用名校优质资源,在教师互助中开展本土化的教研与培训,共建共享“特色学校共同体”和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育人才。  相似文献   

9.
广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突破体制和区域的限制,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跨区域联盟。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有教师牵手联盟、学区互动联盟、城乡百校联盟等。在共同体中,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互帮互带、团结一致、合作发展。广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成为促进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增进教师沟通与理解的桥梁。在构建共同体的过程中,应全面规范内部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共同体的综合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是实现人民教育的公平发展,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大家所共享,缩小城乡差异。在此大背景下,我区实行城乡共同体,城区一所学校和农村一所学校组成共同体,共享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发展教育事业。我校是实验学校,结对的是沿海小学,两校相距较远,联系有些不便,而建设数字校园正好解决了这许多的不便之处。  相似文献   

11.
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追求教育公平是提倡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所在。面对以往农村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关注缺失的状况,兰州大学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施行的跨省结对互助、专家团队托管的城乡一体化补偿实践弥补了制度内的盲区,通过学校结对拉手互助、教师培训互动提升、教学支持持续跟进、课程资源开发再造等实践,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推行找到了一条全新的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12.
开展城乡学校之间友情结对、校际联动、倾情合作,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力求通过城市学校的办学优势,提升管理能力,扩大同伴互助,组合开展教研活动,解决常规教研问题。借助城市学校的骨干力量,吸收他人经验,共享优质的师资资源。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10,(7):F0002-F0002
合肥市庐阳区近几年来以“均衡、公平、发展”为教育主旋律,紧密围绕“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区学校优质化,庐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制定实施了《关于深化部分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古城小学等八所农村学校与南门小学等八所城区学校进行“捆绑”结对,城乡学校资源共享,同步提升办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银川市兴庆区作为自治区城乡一体化示范试点区。近年来,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列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行动计划",创新性地开展"学校联合发展"试点工作,在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改造城乡薄弱学校、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办学差距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实施"三步走",阶段性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一阶段:2003—2005年。为了帮助农村学校加快发展,开展了"城乡学校手拉手互助互学共发展"活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15.
李丽  张苗妙 《人民教育》2023,(18):51-53
<正>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浙江省宁波市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简称“教共体”)建设。“教共体”是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学校发展模式。近年来,宁波全市603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与“教共体”建设,覆盖率达100%。同时,宁波市江北区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海曙区、余姚市经验入选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区域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教育,关键在落实。北碚区教委结合区域特点,以城乡教育捆绑发展为核心,以城乡师资统筹为重点,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细化为六个方面的具体工作,着力放大优质教育功效,带动薄弱学校建设,做了大量细致工作。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统筹办法和均衡举措,北碚教育正加快实现学校建设规模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质量优质化,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化,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7.
李峻峰 《生活教育》2014,(2):107-108
本文用"四个有利于"阐述了组建区域教育互助共同体的好处,即有利学校进行区域交流,有利于盘活各校教育资源,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切实加强渔农村教育,扩大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县教育局的重视下,高亭小学和长涂小学组成了教育共同体。教育共同体的建立,无疑为岛与岛之间的各校提供了一条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拓展了共同培养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一片沃土。在这一工作框架内,以强带弱、以强促弱,在强校弱校所构成的教研、学习共同体中,让开放型的校本教研使区域之间、校际间形成和达到教育资源互动共享,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育共同体的运行机制是:自主、合作、共享。  相似文献   

19.
教育装备是办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均衡教育的必备要性. "十一五"是我国教育装备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凸显出教育装备的重要性和先导性,如何在新形势下解放思想,破解我市农村学校教育装备和管理落后的难题,结合前阶段我们开展全市农村学校教育装备调研了解到的初步情况和对<关于构建韶关市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的理解,笔者认为,依托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来实现我市基础教育装备均衡发展是破解难题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与教育资源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我国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备、乡村教师数字化教育能力缺失、乡村数字教育资源匮乏等现实堵点。因此厘清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城乡教育协同发展逻辑是助推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逻辑与育人逻辑有机耦合,利于明晰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向。建议通过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资源更新、教学模式改革等途径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学校精准匹配、按需推动技术与乡村教师精准对接、精准设计区域性乡村学校数字化发展方式,解决乡村教育生态失衡等问题,实施配置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策略,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教育云平台联接城乡学校,汇聚数字化教育资源,构建学习共同体,形成“协同化”发展新格局,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