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跆拳道比赛中横踢技术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跆拳道横踢技术的动作特点是快速有力且较易使用。而上肢的运动在跆拳道的横踢中主要是摆动,这种摆动除了起平衡作用外,再就是有利于躯干的扭转。研究中应用不需人工识别关节点的红外光点高速测试方法获取横踢动作中上肢运动的运动学数据,通过运动学的分析揭示跆拳道横踢动作中上肢的空间运动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学特征,探讨上肢的运动对跆拳道横踢动作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跆拳道比赛中横踢技术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跆拳道横踢技术的动作特点是快速有力且较易使用。而躯干的运动在跆拳道的横踢中主要是转动,这种转动对横踢动作起到协调和配合作用,有利提高横踢的打击效果。应用不需人工识别关节点的红外光点高速测试方法获取横踢动作中躯干运动的运动学数据,通过运动学的分析揭示跆拳道横踢动作中躯干的空间运动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学特征,探讨躯干的运动对跆拳道横踢动作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运动生物力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利用影像技术对有手和束手两种情况下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认为:上肢对跆拳道整个横踢技术动作的运用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有手和束手两种情况相比,束手横踢由于没有上肢的协调配合,技术的动作时间延长了;击打阶段横踢的速度、力量等也都相应有所减慢。文章最后指出,我国跆拳道运动员今后应注意上肢及躯干爆发力的训练,从而带动下肢的运动。使下肢获得更大的动作速度和更好的击打效果。  相似文献   

4.
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动作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4台数码摄像机对10名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动作进行同步拍摄,并用德国SIMI motion 录像解析系统对测试结果进行三维图像解析,旨在揭示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特点,以及髋、膝、踝等各个关节、角度运动学特征.结果显示:1)男子运动员在横踢动作中,提膝转髋、踢击、收腿三个阶段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35%、20%、45%.2)在横踢过程中运动员Z轴重心位移起伏较大,数值升高变化特征明显,可有效提高踢击效果.3)在横踢动作中,未发现跆拳道运动员的左支撑脚内旋达180°.4)跆拳道运动员左支撑腿位置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踢击目标的需要,不断调节支撑脚的滑动位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重量级别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动作的运动轨迹,探求重量级别差异与横踢技术动作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动作速度产生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VICON Nexu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分别对58 kg、68 kg、80 kg等3个重量级别30名运动员横踢技术动作在击打靶位时的运动轨迹进行采集。依据横踢技术动作特点和鞭打动作原理,将横踢技术动作的运动轨迹划分为4个时刻和3个时段。分别对下肢关节的角度、角速度、力矩及其动作时间、位移、速度等在每个时刻和时段的变化情况,运用VICON Polygon分析软件进行计算。结果 3个重量级别运动员下肢关节的角度、角速度、力矩以及动作时间、位移、速度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员的躯干和支撑腿绕轴转动幅度与进攻腿各关节的角度、角速度、力矩等表现为58 kg>68 kg>80 kg;横踢技术的击打距离表现为80 kg>68 kg>58 kg,动作速度表现为58 kg>68 kg>80 kg。结论运动员因重量级别不同而产生的体重差异对动作速度的影响比较显著;运动员的重量级别越小身体灵敏性越好,动作速度也就越快,横踢技术动作特征更加合理且对动作速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运动员的重量级别越大身体灵敏性越差,虽然击打距离相对较远,但是对动作速度的影响却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跆拳道运动发展的现状具体分析,从这种运动的动作特性出发,从生物力学、安全性、运动学等角度对横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揭示其内在规律,探究适合国人的跆拳道运动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跆拳道教学实践当中,为跆拳道横踢技术的训练方式、教学指导方法的确定,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跆拳道横踢动作的转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跆拳道横踢动作进行转动力学分析,探究其内在的特点与规律,从而科学地指导训练,是目前我国跆拳道运动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对此本文以后横踢动作为例对其进行了探讨。认为进攻腿的打击速度,肌肉对骨杠杆的动力矩,肢体相对转轴的转动惯量以及躯干的协调与配合等方面,是影响横踢打击效果的较为重要的因素。在训练中只有抓住这些关键因素,结合运动员的特点加以指导,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跆拳道横踢动作下肢肌群工作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 ,结合跆拳道横踢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剖析 ,研究了参与下肢动作的主要肌群及工作特点 ,旨在为跆拳道教练员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JE-TB0810八通道肌电采集测试系统和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系统,对两名国际健将级跆拳道运动员分别进行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旨在确定跆拳道运动员后横踢技术动作的主要发力肌肉、肌肉用力持续时间、肌肉用力大小以及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其次是诊断影响后横踢技术动作的髋、膝关节在不同运动速度下肌力的屈伸比例、异侧同名肌群的肌力比例和肌肉功率特征.研究发现:在后横踢左脚前右脚后的实战动作技术中,主要发力肌肉是右股二头肌、左右侧臀大肌、右股直肌、左右股内侧肌、左股直肌、腓肠肌.在诊断分析影响后横踢技术动作时,需要考虑髋、膝关节屈伸肌力和做功功率的平衡性,以及左右侧同名肌群肌力和功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跆拳道是一项以腿为主,手脚并用的搏击项目。跆拳道的技术动作中以腿法为主,主要腿法有横踢、下劈、侧踢、后踢和旋踢。其中,又以横踢最为常见。踢腿技术的基本要求是快速、有力、准确。其中最重要的是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这一观点已经被许多高水平的运动员所认识。虽然,许多教练员和学者对跆拳道的踢腿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以生物力学的方法对跆拳道踢腿进行动作分析还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前横踢。前横踢是跆拳道比赛中较为常用的动作之一,也是运动员得分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比赛男子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研究、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技术和战术两个维度对运用电子护具和普通护具的第29届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和2009年跆拳道世界锦标赛男子4个级别比赛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护具应用后,男子前横踢、下劈、后旋侧踢等技术的使用率有所提高,后横踢的使用率降低;前横踢、后横踢、双飞、后踢成功率降低,而拳击打、侧踢、后旋、旋风踢的成功率却提高了;前横踢、下劈、后旋、拳击打的得分率明显提高,后横踢的得分率降低,双飞不变.男子击头使用率、成功率和得分率均明显提高,击躯干使用率、成功率和得分率却降低.男子各战术使用率差异不大;直接进攻、间接进攻的成功率和得分率有所降低;直接反击和攻防转换的成功率与得分率则有所提高;防守反击成功率和得分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体育师友》2017,(6):22-25
文章综述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的影响。经过系统的运动功能训练,运动员的功能动作筛查评分明显改善,存在的肌力不平衡和关节运动受限等问题予以解决,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重新塑造。文章将为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依据,在制定跆拳道体能训练计划时,应最先参考身体运动功能筛查(FMS)所检测出的身体弱链、肌力不平衡和关节运动受限等问题,制定相关的矫正训练计划。在恢复运动员各关节正常的灵活性、稳定性后,接着进行动作模式力量训练。最后将运动能力训练与技术、战术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一、精心选择教材本节课的教材是跆拳道360度转身横踢动作,为高中选项教学跆拳道模块"转身横踢"单元中的第三次课,授课对象为水平五(高一年级)学生。在已经学过的转身横踢动作的基础上,加上一个360度转身动作并连贯起来完成,即为360度转身横踢动作。该教材对于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及方向感、距离感非常有益,同时,学好该动作可为今后的跆拳道进一步修炼做铺垫。基于学生具体学情及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将本次课教学的重点确定为360度转体的动作,其难点在于如何将转体与横踢连贯起来。  相似文献   

15.
探究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身体出现不同量度的运动性疲劳时,横踢技术动作特征出现的差异及其对击打速度产生的影响程度。对20名跆拳道运动员采用Excalibur Sport cycle ergometer功率自行车进行诱导疲劳和YSI 1500 SPORT乳酸测试仪测定疲劳程度并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量度;运用VICON Nexus三维系统捕捉横踢技术的运动轨迹,运用VICON Polygon软件将运动轨迹划分为启动、击打、回收三个时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启动时段三种疲劳的动作时间为:轻度疲劳0.25 s < 中度疲劳0.27 s < 重度疲劳0.29 s;击打时段的动作速度为:轻度疲劳12.20 m/s > 中度疲劳11.75 m/s > 重度疲劳10.64 m/s;横踢技术在回收时段的启动和加速过程中,三种类型之间的动作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存在显著性(p<.05)。运动性疲劳的量度对横踢技术动作特征及其击打速度的影响较为显著。运动性疲劳的量度越大,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鞭打动作形式也相对较差,对动作特征和击打速度的影响程度也越大;运动性疲劳的量度随着体内乳酸含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乳酸峰值出现的时间节点是反映身体重度疲劳的时间节点,同时也是教练员合理调整技战术,通过消除疲劳的方式,减小对技术动作影响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7年13届全运会跆拳道项目女子比赛进行录像统计,分析当下跆拳道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旨在为竞技跆拳道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结果显示:在新规则的背景下跆拳道女子运动员进攻战术运用较多,其中高位横踢、下劈技术成为比赛胜负的关键,转身动作成为中小级别击头技术的增长点,但女子大级别在高位技术和高难度动作的运用和得分率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其运动学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如下:巩立娇滑步技术阶段具低起投速度,滑步时间和距离短,滑步速度慢、摆动动作幅度小、躯干下压幅度小的技术特点;转换技术阶段保持了铅球与身体重心的同步运动节奏,躯干保持滑步姿势的能力强;动作幅度大,身体重心起伏小,运动速度稳定的技术特点;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与铅球运动速度节奏合理.具有用力时间短、动作幅度大、出手角度小和出手速度快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李艳凤和宋爱民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她们的运动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李艳凤和宋爱民掷铁饼具有动作幅度大、时间短、出手角度小、完成动作快,技术稳定的特点;李艳凤起转速度低、肩髋扭转小、上肢伸展大、单支撑旋转铁饼加速快,腾空用力早,转换着地重心高,最后用力旋转幅度大、两脚距离长、出手速度快.宋爱民起转躯干扭转大、上肢伸展小,单支撑旋转时间长,腾空和转换阶段速度损失大、身体重心低,最后用力蹬伸幅度大、出手速度低.建议二人增大出手角度;李艳凤减小预摆幅度;宋爱民减小腾空和转换阶段的速度损失,增大摆动半径,加大最后用力两脚距离.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新规则背景下跆拳道比赛主要得分技战术的运用,分析跆拳道技术、战术发展情况,以第16届亚运会跆拳道决赛阶段的比赛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现场观摩并录像的研究方法与北京奥运会、11届全运会跆拳道比赛得分技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跆拳道比赛得分技术形式多样化,个人技术得分值提高,横踢技术和踢击躯干技术使用率及得分率有所降低,击头技术得分提高,后踢、后旋踢、下劈击头技术将成为跆拳道比赛得分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20.
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划桨动作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德国SIMI°Motion7.50运动分析系统对2007年世界锦标赛赛艇女子单人双桨运动员途中划技术进行二维录像解析,探讨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划桨动作的运动学特征。研究发现,一桨周期内,由于运动员身体前倾程度以及桨叶入水角度不一,运动员间以髋关节和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差异较大。运动员拉桨初期注重腿部推蹬,躯干不能过早伸展;拉桨后期要求躯干至上肢关节协调发力。回桨阶段运动员肩肘关节和躯干最大角速度几乎同时达到,上肢关节衔接技术要求较高,腿部处于放松状态,不参与发力。躯干在整个回桨过程中基本保持匀速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