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战国时期是汉文化初步形成之前,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由于民族构成及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了自由多元的发展态势。战国时期区域文化的形成有其地理和民族方面的原因。自然地理因素对文化的影响通过两个方面起作用。首先,地理条件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及地域文化。其次,各地区的地理景观不同,也直接影响了当地的文化风格。民族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指各文化区的民族构成不同,文化渊源不同。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四个文化区的若干外在特征,并进行了横向比较。这些特征主要有钱币、文字、官制和爵秩制度以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等,基本涉及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思想文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校园文化可分为五个方面,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校园环境、校园秩序、校园风气。这三个方面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硬到软。比较而言,我们应更看重后者,也就是看重风气,看重人心,看重人的精神。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校园风气,最高表现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学校长期办学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3.
大学制度文化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子系统,主要由决策与执行文化、组织与人事文化以及管理制度文化等三个要素构成。决策与执行文化是大学制度文化的核心要素,组织与人事文化和管理制度文化是大学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学制度文化的形成与作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们对大学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变革是形成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学术的重要因素。对唐宋两代的社会变革,学界的认识纷纷,或主"唐中叶变革",或主"唐宋变革"。唐宋社会变革形成了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导致了唐宋文化之差异,也造成了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下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5.
毕节地区历史上彝族土司则溪制度是毕节地区彝族历史文化在政治和法律方面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就其职能而言,它是军政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同时,它同九扯九纵以及家支制度是紧密相连的,九扯九纵是则溪制度中的职官制度,而家支制度则是则溪制度的基础,是其宗法化的体现。则溪制度、家支制度、九扯九纵共同构成了毕节地区彝族社会三位一体的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对则溪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毕节地区的历史文化,从而为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浅析新形势下的校园体育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功能应包括教育导向、娱乐怡情、强身健体和培养广大师生的终生体育意识等几个方面。竞争、特色和与时俱进成为新形势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而体育意识的培养、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文化和制度建设,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则构成了建构校园体育文化的主框架。  相似文献   

7.
管理是一个不断权变的艺术,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创新的艺术。所谓刚性就是制度,而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常认为我国古代的家庭依次分为“汉型家庭”和“唐型家庭”两种类型,本文指出宋代的家庭类型界于这两者之间,可以称之为“宋型家庭”,而且这种家庭类型在宋代定型以后再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变化。文章考察了“宋型家庭”的结构特征、规模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健康向上、丰富多样的班级文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也就不可能形成优良的校风。 一、班级文化及其构成要素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一般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社会环境、传统文化、民族特点、地域因素等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关于师生行为规范、心理状态、思维习惯等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体。班级文化是由班级共同创造的一种由精神、心理、行为、制度、风貌等因素构成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要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0.
罗凌 《教育艺术》2007,(3):16-18
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内涵上分析,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最浅层的是物质文化,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人际关系及规范化了的学校制度;而精神文化则是最高层面的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群体目标及种种思想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必须首先从这三个层面上来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1.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宋代南方文化的繁荣首推以两浙、福建、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为代表的闽浙赣地区。闽浙赣三地相互毗邻,自古便交流频繁。宋代闽浙赣区域在崇文好学,兴建书院,藏书丰富,科举发达,人才荟萃,理学传承等诸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正是上述文化共性,最终促使闽浙赣区域在宋代达到其文化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13.
熙宁变法所面临的北宋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宋初开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服务的。为了推进变法的展开,王安石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抨击与抵制,但同时又明显表现了对某些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认同与接受。变法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宋神宗,以及其他变法派人士,都具有传统政治文化的浓厚色彩。从总体上看,变法是在北宋传统政治文化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变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偏差与缺陷。新法在其长期实行中未能形成相应的新的政治文化,使得新法难以得到社会意识和社会政治心理上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宋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国”,故使宋墓中包含着丰富而又庞杂的孝文化因素。考古发现揭示出,不同地区的宋墓中体现宋代孝文化的内容及形式互不相同并各有侧重。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所受宋王朝政治辖制强弱的不同及文化的沿续性所造成的。宋墓中所体现的宋代孝文化反映了宋代“以孝治国”、“教孝求忠”、“以孝愚民”的时代特点,孝文化中包含着强烈的政治特性。从历史的延续性看,宋代的孝文化直接影响了元代的社会文化,并预示着明清“愚忠”、“愚孝”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词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因文体特点、创作心态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在雅俗走向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是宋代文化中雅俗观念的直接体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雅俗两种文化的交融。这种现象说明,时代文化影响甚至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又促使社会意识形态及审美情趣等发生改变,并对文化走向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鹤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禽鸟意象之一。在长期的文学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鹤,形成了其独特的意象内涵,被赋予了诸多象征和寓意。宋词中的鹤意象,按照表达内容及内在蕴涵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长寿鹤;辽东鹤、黄鹤、扬州鹤;猿鹤;传书飞鹤;赤壁鹤。宋词鹤意象反映了宋人对雅文化的追求、是宋代祝寿风俗盛行的表现、承载了宋人对神仙的向往、表达了宋人的隐逸之致、体现了宋人超然物外的人格追求。分析宋词中鹤意象的情感意蕴和文化内涵,可以更好的了解宋人的内心情感及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赵宋一代,共有包括理学诗派在内的11个诗派。由于北宋与南宋表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使致这两个时期诗派诞生与形成的原因也就各有所别。北宋立国之初,由于其典章制度、文化学术等方面均与李唐关系密切,因而"宗唐"的文学史现实,即催生了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诸诗派。而南宋诸诗派,因"靖康耻"等时局的重要变化而形成。介入两宋之间的理学诗派,则是因传统儒学一变而为"道家"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18.
刘培是目前辞赋研究界和宋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宋代辞赋研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北宋辞赋研究》是一部立足于对北宋辞赋文献的全面整理和对北宋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部力作。该书以辞赋为着眼点,对辞赋文献以及与辞赋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与北宋文学相关的学术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力求在宋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下,在辞赋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勾勒宋代辞赋演变的脉络。该书以学术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文体发展,以文体发展的着眼点来反观学术文化的具体演进轨迹,对文体史的书写方法做了打通文史哲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辽代金银器是北方草原地区民族文物的一支奇葩。早在距今3500年前这一地区就已出现金器,经过历代各民族的发展、创新,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融入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因素而自成一体的发展序列。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被不同的民族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下来。辽代时期,金银器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就,其中外来文化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辽代早、中期受唐文化、西方文化影响极深,金银器中表现出浓郁的唐代与西方风格。到辽代中期时,金银器开始出现宋文化的因素,晚期却完全宋化或从宋地输入,从而表现出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两宋时期,江浙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引发城市变革,市民阶层成为新兴力量介入城市社会;同时,文化下沉,雅俗合流,文化娱乐市场持续发展。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为新兴文艺形式的发生提供了充满生气的土壤。以宋室南迁为历史契机,南戏最终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温州诞生,并以其综合性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市民阶层共通的价值诉求,借助商业力量在江浙城镇体系中迅速风行,成为人们认识两宋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