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解决网络传播中海量信息资源的著作权问题,已 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作品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著作权人对作品 的控制也越来越有限,而要求使用者逐一取得使用许可并支付费用基本上也不现实。因此网络环 境下我们有必要在坚持著作权保护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通过著作权的集体管理来加强对网络信息 资源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应确定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集体管理 机构的组织形式,明确其法律性质和职责范围,并弄清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著作 权人授权的方式和将使用权授予使用者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从百度文库侵权事件探讨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璞 《新闻世界》2011,(6):88-89
百度文库侵权事件又掀起了关于网络传播中著作权的讨论。著作权在网络传播中具有表现形式的数字化和多样化等特征,同时也面临着著作权人身份难以认定等法律困惑。笔者将根据现实,提出不同的关于网络传播中著作权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应如何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规范网络传输,最终达到既保护著作权人利益、又促进网络事业的发展?4月19日,国家版权局举办了“网络著作权问题研讨会”,来自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的官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图书馆、出版机构和网络公司等各单位的版权与法律工作者、作家和产业界人士聚集一堂,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各自的立法建议。 立法,共识之中仍有异见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修改现行著作权法,明确网络传输中的著作权保护,这在今天应是毋庸置疑的。 去年,王蒙等六作家一纸诉状结混…  相似文献   

4.
从法理基础、立法、司法等法律角度对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构建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这一组织,在权利人、使用者和社会三方之间架起一座畅通的桥梁,既有利于维护著作权人及其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推动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信息网络传播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保护的方式就是赋予著作权人控制其作品传播的专有权利.在网络环境下,作品的传输不同于传统的印刷复制和广播、电视等,公众只是被动接受、单向传播的方式,而是双方互动的,公众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和地点.由此便引出了如何让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有效地覆盖在网络传播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思洁 《大观周刊》2012,(25):43-43,48
网络视频在兴起的同时,也陷入的侵犯著作权纠纷的泥潭。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需要从视频分享网站的概念进行认知,对其侵权责任进行认定,进而从完善立法、提高技术、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采用,使得数字图书馆有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明显特征。新技术对著作权人的作品专有权带来了挑战,但是著作权人因此而广泛采取的技术保护措施和网络合同却往往挤压了图书馆和读者合理使用的空间。妥善解决合理使用问题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和采用先进技术等手段来实现著作权人的个体利益与公众自由获取信息权利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法》和《刑法》的相继修改,完善了著作权的法律保护,契合当前严厉打击著作权相关犯罪的需要,也有助于改善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保护领域严重的刑民脱节现象。基于刑法的保障法地位,著作权的刑法保障应以违反《著作权法》为前提,并基于最大限度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做好“两法”衔接,有效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9.
陈璞 《新闻前哨》2011,(6):81-82
百度文库侵权事件再度掀起网络传播著作权的讨论。著作权在网络传播中具有表现形式的数字化和多样化等特征,也面临着著作权人身份难以认定等法律困惑。笔者根据现实提出关于网络传播中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初析网络作品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图书馆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与此同时也亟需建立网络作品菱权集体管理制度。网络作品的公开公用性导致对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和保护范围发生变化,使网络伤口与非网络伤口著作权集体管理在组织结构、组织性质、管理内容等方面出现差异。研究网络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有利于网络作品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董亚丽 《传媒》2016,(22):77-80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全方位的便捷,也改变着著作权人的创作方式,同时也对著作权的保护提出挑战。在这一环境下,传统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已不能有效遏制新型侵权行为。因此本文结合实践,首先对我国著作权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接着对现存技术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并与认证进行对比,最后,针对认证平台及认证行为、著作权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讲,著作权就是为作者提供了一种工具,可以用来保护其作品在未经其许可时,他人不得私自占有、使用或利用.网络具有虚拟性,但它与现实世界存在密切联系,必然要接受法律的规范和调整.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已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为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网络环境下作品使用秩序,必须设立和完善一些新的措施,应对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次技术革命都带来在新环境下如何解释和适用版权法的复杂问题,因特网也不例外。因特网带来了著作权人和以社会公众为代表的作品使用者之间新的利益平衡问题。本文论述了作为实现著作权人与使用者之间利益平衡的一个重要的杠杆——合理使用制度,以及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徐明 《中国广播》2011,(6):28-29,42
如果说,近二十年来有哪个法律条款能够时刻牵动着广播影视系统敏感的神经,著作权法第43条~①无疑算得上最重要的条款之一。由于关系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是否以及如何向相关著作权人支付费用,简单的条文背后涉及复杂的利益冲突和博弈,使得该条款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时代档案著作权保护研究在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美档案界意识到 :数字化权正是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数字化权就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由于档案信息的特殊性 ,它不仅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同时也受《档案法》、《保密法》等相关法律的制约 ,因而馆藏档案数字化时 ,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运作。在澳大利亚 1 999年版权法改革的数字议程修正案中 ,用更广泛意义的“复制品 (reproductions)”代替了原来的“复制品 (copies)” ,目的就是将数字化形式的复制品纳入其中。美国《跨世纪数字化版权法》取消了不许图书馆和档案馆使用数字技术复制作品的限制 ,规定不得在馆舍以…  相似文献   

16.
论著作权法对网络中作品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著作权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如何既能在网络环境中较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又能建立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如何既适应国际上有关的立法趋势,又不脱离我国实际,已成为著作权法修改的热点问题.为适应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也为了与WTO规则相接轨,我国于2001年10月27号公布实施了修订后的著作权法,其中增加了许多关于对网络中的作品的版权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搜索引擎是互联网上应用非常广泛的工具,在为信息检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侵权问题,如何在搜索引擎商业化运作和保护法律权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精确实现检索目的,又能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本文就搜索引擎侵权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稿多投"著作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如何正确地处理和制止“一稿多投”的问题,是期刊编辑部极为关注的问题,从法律的意义上讲,“一稿多投”不仅侵害了出版者的专有使用权,浪费了珍贵的版面资源,还助长了个别作者对发表权的滥用。作为期刊的编辑既要保护著作权人和知识消费者(读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权利,以防备随时遭遇欺诈出版的侵害。下面笔者试从如何强化著作权意识入手,就杜绝“一稿多投”的法律问题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集体管理行政监督是著作权集体管理行政监管体系的前置性环节,以利益平衡和禁止损害公益原则作为法理支撑。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行政监督包括著作权主管部门的专门行政监督和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反垄断行政监督两类,存在监督力度有限、机制构造精细化不足、规范依据欠缺之困境。为此需要坚持完善以著作权法专门行政监督为主,反垄断行政监督为辅的监督格局;允许著作权人进行非独占性授权,以弱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行政垄断色彩;从明确职责范围、细化被动监督、引入行政裁决等方面完善专门行政监督的机制构造;并通过加强《反垄断法》相关条款解释、在著作权法体系内予以修法回应等方式补强反垄断行政监督的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0月新修订的<著作权法>第一章第八条用了175个字进行了如下的表述: 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被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主张权利,并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诉讼、仲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