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乞丐是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后所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是社会贫富不均和阶级分化的产物。民国时期,上海是当时中国的一个乞丐大本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深思。乞丐增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并且也出现了一些救济和防范乞丐的新的措施和思想,它为我们解决乞丐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罗国辉 《天中学刊》2006,21(6):40-44
乞丐问题是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民国时期,乞丐问题并未因封建腐朽的清王朝倒台而减轻,相反更加严重,而上海又是当时中国的一个乞丐大本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深思。以上海为例,来分析民国时期乞丐群体形成的原因,可对当今社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乞丐问题是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到了近代,乞丐在继承传统谋生方式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乞丐增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并且也出现了一些救济和防范乞丐的新的措施和思想,它为我们解决乞丐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略论近代中国社会的职业乞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乞丐问题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近代社会中,职业乞丐众多,是有其客观背景和主观因素的。乞丐行乞方式多样,社会危害很大,近代出现了一些防范和控制乞丐的思想及措施,有进步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乞丐问题一直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乞丐群体基于生存需要而体现出的组织化和职业化特征,成为城市亚文化层次中显著的标志,它集中表明了中国社会的弹性和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对这种生存文化的探讨必将为我们重新定位乞丐阶层、认识城市下层社会特点打开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6.
乞丐的历史相当漫长,乞丐始终是社会的一部分。乞丐以一种“非人”的状态存在于社会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极大的障碍。当前社会中乞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要研究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对策。大力发展经济,加大政府控制的力度,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成立专门的慈善机构。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的中国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乞丐数量明显增多,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频发的天灾人祸,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土地兼并,不良社会风气的推动以及传统行乞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大量乞丐产生。考察这一时期的乞丐问题,有助于加深对晚清时期这一特殊群体和晚清社会的认识,为今天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所谓乞丐,是以乞讨为生的人.乞丐,对于我们而言,可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他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乞丐,对于我们而言,可能也是再陌生不过的了,因为我们很少真正关注过他们的生存现状.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乞丐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决定对乞丐这一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调查.聆听那来自社会底层的呼唤,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了解社会,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黄妍,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的高二女生,从2006年8月起,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走访了上海11个中心区域的265位乞丐,以翔实的数据和事例,完成了48页图文并茂的社会调查报告。在第22届青少年英特尔科技创新大赛上,评审专家高度称赞这"是一份极具社会责任心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0.
乞丐是社会的边缘群体之一。在明人创作的绘画和笔札中,乞丐除了具有贫贱的一般形象外,还具有孝亲、忠义和罪犯等特殊文化形象。孝亲乞丐的故事见于多部明人著述,其孝行是被刻画的重点。明遗民的著述中记载了多位忠诚于故国的乞丐;明代笔记小说中也有记录一些身具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和见义勇为等品德的义丐。有些乞丐为求生存而从事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及至晚明,有文献记载丐首和乞丐团伙的严重恶行。明人对乞丐一般形象的刻画与书写主要是出于怜悯或厌恶的心理;对孝亲、忠义等形象乞丐的书写主要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乞丐有组织犯罪对社会产生巨大危害,也是明清律法对乞丐“采生折割人”施以重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收养乞丐,课以工作·俾能自立·为慈善性质职业教育之一种·年来北京·南京·长沙·镇江等处·先後特设机关·著手实行·上海五方杂处·乞丐尤多·上年各慈善家亦曾议及组织乞丐习艺所,上海妇女节制会先有上海妇孺教养院之设立·实为废丐运动之前驱也·以‘互助’为院训·‘施机会胜於施银钱’为口号·‘变乞丐为良民’为目标·设董事会·每年改选一次·一切事宜由董事会议决·院务除由院  相似文献   

12.
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在语言中,形成了大量以乞丐称谓、特征和习俗为题材的熟语,通过这些熟语我们可以对乞丐现象有所了解。同时,乞丐题材熟语在喻理方面具有多样性,体现出汉民族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它与文明社会形影相伴,是文明社会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乞丐形成了五花八门的行乞方式,本文将通过对其乞讨方式的介绍,加深对乞丐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我国存在着大量乞丐,其原因是复杂的。这一时期乞丐队伍成分复杂,危害甚大,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危害了社会秩序,阻碍了社会进步,对民族道德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另一方面,乞丐对我国的文化客观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乞丐是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很少被载入正史之中,但是在文人墨客的私家笔记或野史中,却留下了许多关于乞丐的记载.从对乞丐的称谓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纷纭复杂的乞丐画面,从而对这种历史现象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最常见的乞丐称谓谈起,以求梳理乞丐称谓的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6.
乞丐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在语言中,形成了大量以乞丐称谓、特征和习俗为题材的熟语,通过这些熟语我们可以对乞丐现象有所了解。同时,乞丐题材熟语在喻理方面具有多样性,体现出汉民族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洋乞丐     
乞丐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类群体,没有想到,美国之行我有幸目睹那儿的洋乞丐。美国号称世界首富,但毕竟不是人间天堂,有乞丐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乞丐之多,乞讨方法之直率、独出心裁却又在意料之外了。离开旧金山国际机场进市区的途中,除了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和川流不息的汽车外,最令我吃惊的居然是看到了一个在垃圾车里捡面包吃的乞丐,进入美国的第一印象所给我的刺激,使我的照相机镜头开始向美国底层社会聚焦,也使我萌发了撰写此文的念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职业乞丐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乞丐的存在给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问题,而且很多乞丐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经济、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乞讨的未成年人管理与疏导等措施来治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职业乞丐问题已成为社会治安的重要隐患。其产生主要是由于城乡差距以及农村地区人群收入偏低,救助管理制度的负面效应,不法分子和利益集团的非法操纵。解决乞丐职业化问题,英国慈善与矫治相结合,美国鼓励民间力量救助,我国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管理制度,明确行政执法分工,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就是丐业发达之邦,乞丐问题的存在既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又是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一大弊病.尤其到了近代,乞丐在秉承传统谋生方式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其行乞职业化特征明显加强.通过对近代乞丐职业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探析,有助于人们深入透视这一特殊群体,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也从某一侧面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与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